1、改革开放30年精品图书迭现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整整30个年头。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真实记录历史、传承历史是图书出版业的宗旨,2008年,出版界出版的关注改革开放30年的图书有一千多种,精品图书迭现。其中,有些披露了高层人物和政治事件的内幕,有些描述了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变化,有些细细梳理了历史变迁的脉络,有些详细记叙了个人命运在这个大时代中的幸运。林林总总,风姿多彩,全方位地反映了辽阔的国土上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也充分满足了不同读者的精神需求。
“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是由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启动的大型出版工程,由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担任编委会主任。经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宣部联合组织专家评审,从各出版社申报的1000多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中,遴选出全国22家出版单位的37种选题作为备选书目。系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成就,反映改革开放30周年历程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成果是这套丛书的重要特点。中国出版集团启动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精品文学丛书”工程,旨在以长篇小说、纪实文学等不同形式组织一批文学精品力作来纪念这30年的光辉历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悉心规划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系列”,其中“中国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等重头图书目前已陆续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则推出全面、系统、客观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发展特点和发展成就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许多改革开放30年的亲历者也用文字记录了他们的经历与感受,为这一段岁月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个性档案。作为改革的决策者和参与者之一,李铁映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改革开放探索》,李岚清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大事件和对外开放重大决策的历史背景;经济学家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则为读者详细回溯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重要大会的来龙去脉。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联合《新京报》共同推出了6卷本系列图书《日志中国:回望改革开放3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与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组推出《我这三十年——图说改革开放30年百姓生活》,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三十年·百姓影像》,读者一定能找到记忆中似曾相识的场景与片断,勾起大家对30年生活变迁的唏嘘感慨。
2、出版界集中为汶川地震出书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国出版界除了捐款捐物外,还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支援抗震救灾。据统计,截至6月20日,仅一个月时间内,全国出版界151家出版社共出版了262种“抗震救灾”相关图书。
出版界为汶川地震出书内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其一,在第一时间出版党和政府有关抗震救灾工作的讲话、文件、条例,让全国人民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锦涛主席《在四川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分别出版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等;其二,记录历史、见证真情的图书。这部分图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体裁多样,图文并茂,情深意切。如全面反映抗震救灾情景的大型画册《5·12中国汶川大地震》(上海文化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推出的《遍地英雄——解放军出版社采访组汶川震区现场报告》和长篇报告文学《惊天动地战汶川》,明天出版社推出的《中国:震撼5月——2008抗震救灾诗集》等。其三是灾后“心理援助”图书,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灾难过后——台湾“9?21”大地震心理重建工作经验》,《抱抱你,抱抱我——少年儿童心灵抚慰彩绘读本》(接力出版社)等。其四为灾区的伤员救治康复、疾病预防、卫生防疫的指导用书,这部分图书以实用性为主;其五,随着抗震救灾工作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各专业出版社发挥专业优势,迅速组织出版了一系列实用图书,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出的“地震后重建家园指导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震灾区环境保护应急指导手册》等;其六,防震减灾、避险自救的图书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3、书号实行实名申领
6月25日起,书号实名申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书号实名申领是指出版单位在图书出版活动中按书稿实名申领书号,一书一号。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研,书号管理改革工作小组已起草了《书号实名申领管理办法》(试行),由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等单位研制的“书号实名申领系统”也已投入运行。试点期间,北京、上海、重庆、湖北以及中央有关部委管理的56家出版社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从7月15日起实行网上书号实名申领,经过3个月的试行后,积累经验,完善方案,在全国实施。2009年书号管理将全面实行网上实名申报,出版单位可随时通过网上申领书号。
在宣布启用“书号实名申领”系统的时候,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就强调,此举意在“解决买卖书号、刊号、版号问题”。事实上,虽然《出版管理条例》对于出版单位出售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书号有明确的禁令,但为了利益打“擦边球”的现象仍层出不穷。少数出版单位以协作出版或自费出版为名,行买卖书号之实。对于出版社本身来说,如果买卖书号造成书号不够用的话,还可能产生以书代刊,以增刊代书,新书用旧号等局面。无疑,“书号实名申领”后,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规范。其实,按照编辑平均分配书号已经不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能力强的出版社书号不够用,没有出版能力的出版社书号多余,必然会产生各种问题。2008年,书号实行实名申领和出版界即将实行的退出机制是相辅相生的,今后,出版社也会因经营不善而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