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南宋使金文人的创作(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胡传志  点击:次  时间:2001-08-1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四 使金创作在南宋文学中的地位

上文侧重论述使金创作的认识意义,从中已经可以看出使金之作是南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使金创作在题材方面的价值还不止这些。

首先,就爱国感情而言,使金创作壮大了南宋爱国主义文学的声势,丰富了南宋爱国主义文学的内容。像范成大这样的著名诗人,其使金组诗无论是对于他本人而言,还是对于整个南宋诗坛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范成大的使金组诗,那将是多么大的遗憾!其他文人的创作,成就虽然不及范成大,却像拱月之众星,自有其价值。还应该看到,随着南宋时战时和的局势,以及时间的无情消逝,特别是在苟安局面相对稳定的时期,并不是所有文人都能像陆游、辛弃疾那样,始终热切地关注收复中原的大业。无论是西子湖畔的酣歌醉舞,还是佛狸祠里的祭神钟鼓,都昭示着从上层文人到民间百姓爱国感情间断性的减弱、麻木或迷失。淳熙十四年(1187)使金的姜特立,总结使金感受,说:“中原旧事成新恨,添得归来两鬓霜。”61这一方面说明,六十年前中原沦陷的“旧事”,本来已经渐渐远去,渐渐淡忘,另一方面也说明,使金行为激发了他对日益淡漠的旧事的新感受。一批又一批文人年复一年地出使金国,不时地激发使金文人的爱国感情,促使他们不时地创作出爱国主义的篇章,这样就能有效地延续和推动南宋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对许多普通文人而言,使金经历尤为重要。像曹勋、曾觌、姜特立等人,为人没有多少可取之处,但其使金创作抒发其爱国之情,却成为其创作中的闪光点。他们的使金之作,使南宋爱国主义文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就表现地域而言,没有使金经历的人,对于北方沦陷区,只能出于想象和传闻,有的文人则索性局限于半壁江山。这样的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是片面的和残缺的。使金文人的创作弥补了这一缺陷。他们深入金国境内,尽管只是匆匆过客,尽管带有自己的视角,但毕竟有了较真切的感性认识,有了较宽的眼界,大体表现了北方广大地区的风貌。如果没有使金文人的创作,北方民众的爱国(宋王朝)感情、少数民族文化,甚至沿途的自然地理、历史遗迹,都将变得模糊不清,不仅不为南宋其他文人所了解,也将不为后人所知晓。因为现存的金人著述中很少有这方面内容。

其三,使金语录和日记还是南宋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虽是官方文字,近似公文,多载地理风物、女真习俗、交往礼仪等,但其中也不乏精彩片段。如周煇《北辕录》写他经过汴河时的感受:“是日行,循汴河,河水极浅,洛口既塞,理固应然。承平漕江,淮米六百万石,自扬子达京师,不过四十日。五十年后乃成污渠,可寓一叹。隋堤之柳,无复仿佛矣。”语言简洁,感叹意味深长。日记体散文起步较晚,北宋司马光、黄庭坚等人均有日记传世,日记私人性质较强。使金日录不同于普通的日记,因为这些文人平素未必有写日记的习惯,可能只是因为使金这一特殊任务,才写日记,其中所记仍以公事居多,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感情,但比使金语录的个性色彩、文学色彩又要突出一些,似乎介于公文与私人日记之间。如楼钥《北行日录上》乾道五年十月二十日的日记长达六百多字,堪称一篇优美的游记。使金日记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还为记体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题材之外,使金之作在艺术上也有很多值得注意之处。

除周麟之《中原民谣》等诗歌之外,使金之作大多有感而发,有的感慨深沉,有的生动感人,都特别真切。诗歌如此,赋文也不例外。绍兴十二年(1142),宋高宗母韦氏回宋,曹勋被任为接伴使,途中写下了《迎銮赋》62一文。该文分《受命》、《启行》、《见接》、《北渡》、《传命》、《许还》、《回銮》、《上接》等几节,有的段落写得催人泪下。如《北渡》曰:

晨起揽辔,忍临故汴,所过郡邑,人物皆汉。惨神都兮东入,望双阙兮魂断。泣经旧止,路人惊盼。怅予怀兮靡陈,岂止黍离之叹。麾拂全赵,旌簇燕雁。指扶桑兮万里,值隆冬兮雪漫。寒几堕指,噤欲神散。涉辽河兮航混同,逾御林兮抵春甸。

这段描写情真意切,荡气回肠,很好地抒发了经历北宋故都时的心痛感受。这在以议论说理见长的宋代文学中是相当难得的。

由于使金之作,特别是诗歌,基本上都是纪行之作,但又不是单纯的纪行写景,而是寓含诗人的爱国之情及诸多感慨,这就决定了使金诗歌的一个共性特征,就是常常是纪行、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如:

天连海岱压中州,暖翠浮岚夜不收。如此山河落人手,西风残照懒回头。 (李壁《使金诗》) 63

衮衮河流到底黄,谁言一苇便能杭。伤心击楫无人会,举酒回头酹太行。 (韩元吉《渡河有感》)64

李诗前两句先写北方河山的壮丽景象,然后抒发激昂不平的感慨。韩诗以议论为主,面对黄河,他伤心不已,感慨万端。很多使金诗歌往往都是这样,以议论作指归。再如:

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闻说群胡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范成大《七十二冢》)65

胡儿吹笛醉秦楼,月白风清只共愁。魏国九京如可作,锦衣能复故乡留? (许及之《过相台》) 66

范诗通篇议论,先以“谁复如公负此心”作铺垫,引出后两句的讽刺,根据北人为曹操疑冢封土之事,将现实中的“群胡”讽刺为曹操的知音,既新颖幽默,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许诗前两句写相台当地女真人歌舞享乐的热闹景象,月白风清有双关含义,既指楼阁建筑,又兼指自然景象。后两句突然转到相州籍的历史人物韩琦,设想他假如起死回生,还能否衣锦还乡这一耐人寻味的问题。后两句的议论与想象相结合,显得委婉而意味深长。

与其他诗歌相比,使金诗歌基本上没有干枯生涩等弊端,一般很少用典,很少有驰骋才学的倾向。体裁上,多采用灵活自如的七绝,古诗较少,律诗更少,形式上,也多直抒感触,很少采用唱和次韵的方式。七绝的风格也与前人的飘逸潇洒、风流俊爽、含蓄蕴藉等有所不同,出现了沉郁顿挫的诗风。从上文所引之诗可以看出这一点。这固然与其表现手法相关,更重要的是与使金宋人心情之感伤忧郁相关。由此可见,使金诗歌作为一类,对认识宋诗艺术的丰富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诚斋集》卷三《跋丘宗卿侍郎见赠使北诗一轴》,《四库全书》本。

②《渭南文集》卷二八《跋张监丞云庄诗集》曰:“今读张公为奉使官属时所赋歌诗数十篇,忠义之气郁然,为之悲慨弥日。”见《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252页。

③王之望《汉滨集》卷一《出疆次副使淮阴舟行》,《四库全书》本。

④京镗《留金馆作》,《全宋诗》卷二五五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册,第29656页。

⑤钱锺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92页。

⑥洪适《次韵梁门》,《全宋诗》卷二○七九,第37册,第23456页。

⑦洪适《次韵初望太行山》,《全宋诗》卷二○七九,第37册,第23454页。

⑧《范石湖集》卷一二《护龙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下引范成大诗均出自该本该卷,不另出注。

⑨周煇《北辕录》,《说郛》卷五四,涵芬楼本,下同。

⑩许及之《涉斋集》卷一七《车行》,《四库全书》本,下同。

11洪皓《鄱阳集》卷一,《四库全书》本,下同。

12曹勋《松隐集》卷七,《四库全书》本,下同。

13《全宋诗》卷二○七九,第37册,第23455页。

14楼钥《攻媿集》卷六,《四库全书》本,下同。

15《涉斋集》卷一七。

16《涉斋集》卷一六。

17周煇《清波杂志》卷一二《虏改沃州》,中华书局1994年版。

18周煇《清波杂志》卷一二《虏改沃州》。

19周麟之《中原民谣·雨木冰》,《全宋诗》卷二○八九,第38册,第23564页。

20参见王水照《论北宋使辽诗的两个问题》,《王水照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页。

21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一六《书朔行日记后》,《四库全书》本。

22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一六《书朔行日记后》。

23《涉斋集》卷一六《入泗州》。

24《涉斋集》卷一七《光武庙》。

25《松隐集》卷二六《进前十事札子》之五。

26《松隐集》卷一二《持节过京》。

27《鄱阳集》卷二《白马渡》。

28《盘洲文集》卷七四《先君述》,《四库全书》本。

29《攻媿集》卷一一一《北行日录上》。

30《南涧甲乙稿》卷六。

31《全宋诗》卷二○八九,第38册,第23564页。

32《涉斋集》卷一七《陈留道中》。

33《攻媿集》卷一一一《北行日录上》。

34参见葛剑雄《统一与分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72—175页。

35参见钱锺书《宋诗选注》,第224页。

36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一《洪皓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89页。

37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二,丛书集成初编本。

38《全宋诗》卷一八八三,第33册,第21083页。

39钱锺书《宋诗选注》,第158页。

40洪适《过谷熟》,《全宋诗》卷二○七九,第37册,第23453页。

41《涉斋集》卷一七《归途感河南父老语》。

42朱弁《续骫骳说》,《说郛》卷三八,涵芬楼本。

43《攻媿集》卷一一一《北行日录上》。

44周煇《北辕录》。

45《攻媿集》卷八《送倪正甫侍郎出使》。

46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30页。

47刘迎《淮安行》,《中州集》卷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48王寂《拙轩集》卷二《蔡州》,丛书集成初编本。

49《范石湖集》卷一二《柳公亭》。

50洪适《次韵北使邀观常丰湖》,《全宋诗》卷二○七九,第37册,第23454页。

51虞俦《尊白堂集》卷二《回程泗州道中》,《四库全书》本。

52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一七引《贵耳集》,中华书局1958年版。

53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二《张诏使虏骤用》,中华书局2000年版。

54《全宋诗》卷一八九一,第33册,第21155页。

55洪适《再至保州》,《全宋诗》卷二○七九,第37册,第23457页。

56洪适《次韵保州闻角》,《全宋诗》卷二○七九,第37册,第23456页。

57周麟之《中原民谣·金台砚》,《全宋诗》卷二○八九,第38册,第23563页。

58许及之《虏行移以盱眙为肝胎》,《全宋诗》卷二四六○,第46册,第28454页。

59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石湖奉使》,中华书局1983年版。

60金世宗《答宋孝宗书》,《金文最》卷五○,中华书局1990年版。

61姜特立《梅山续稿》卷一《使北二首》之一,《四库全书》本。

62《松隐集》卷一《迎銮赋》,《四库全书》本。

63《全宋诗》卷二七四四,第52册,第32310页。

64《南涧甲乙稿》卷六。

65《七十二冢》题下自注曰:“在讲武城外,曹操疑冢也。森然弥望,北人比常增封之。”

66诗末自注:“月白风清,亦楼名。”见《全宋诗》卷二四五九,第46册,第28440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