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苏轼艳词三首辨正(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张承凤  点击:次  时间:2001-08-1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在苏轼的词集里有许多婉约之作,它们表现了作者于花间尊前的儒雅风流品格。其中《皂罗特髻》一首和《雨中花慢》二首是可以称为艳词的,而且在近年来颇有争议。《皂罗特髻》被南宋以来各种版本的苏轼词集所收入,词云: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袖、满把真珠结。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  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一双子采菱拾翠,绣衾下、抱着俱香滑。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

明代吴讷《百家词》和毛晋《宋名家词》本均题为“采菱拾翠”,乃两位女子的名字。在苏轼的书简里留下了关于此词的一条线索。他在黄州(湖北黄冈)《与朱康叔书》之十五有云:

“所问菱、翠,至今虚位;云乃权发遣耳。何足挂齿牙,呵呵!” (《东坡续集》卷四) 朱康叔名寿昌,是古代著名的孝子,于熙宁元年(1068)开始寻母,得于同州(陕西大荔)。熙宁三年(1070)苏轼与朱寿昌在京都相识,遂成密友。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朱寿昌在邻近的鄂州(湖北武汉)任太守,对苏轼常常慰问和赈济,并时有书简往来。宋代士大夫于朋友间谈说儿女私情时常用隐语。苏轼于书简中提到的“菱、翠”即词中的“采菱拾翠”,“云”即朝云:她们都是苏轼的侍女。“虚位”即空位之意,“发遣”有安排之意。朱寿昌关心苏轼,因是密友,遂问及私人生活。苏轼回答,采菱和拾翠尚是虚位,意未纳为妾,仅作侍女而已;朝云则已经作了安排,即收为侍妾了。此书是元丰五年(1072)写的,时朝云约二十三岁,次年朝云为苏轼生了孩子;所以苏轼稍后《与蔡景繁书》云:“然云——蓝小袖者,近辄生一子,想闻之一拊掌也。” (《东坡续集》卷五) 这两封书信有助于我们理解《皂罗特髻》。“皂罗特髻”是题,皂罗是黑色的质地轻软有网眼的丝织品,在宋代为歌女常着的衣服;特髻是双髻,或称为双螺髻,为古代少女发式。皂罗特髻是身着丝罗,头梳双髻的歌女,借指采菱和拾翠。词中的“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千金买采菱拾翠”,是理解全词的关键。“使君”本是汉代刺史之称,在宋代借称州郡长官,从《与朱康叔书》可知是特指鄂州太守朱寿昌。“客”是指谪居黄州的苏轼。此句是借采菱拾翠二女以赞朱寿昌深知罪谪的苏轼客居愁苦寂寞,所以不惜千金买得两位女子送以作家伎。苏轼在词中赞美了采菱和拾翠的佳名、衣着、发式、肌体,以为这是只有在京都才能见到的时髦女子。如果以为“苏轼受她们的主人请托,作这首词” (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03页) ,便不应有“称使君知客,千金买”之句,更不宜描述床笫之间的“绣衾下、抱着俱香滑”;而且从苏轼诸多代言或酬赠之作来看,均有题和序交待的,此词却没有。或者以为“采菱、拾翠者,乃苏轼两小鬟也”,但“当时菱、翠位空人去” (刘崇德《敝帚集·苏轼编年考》,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208页) ,这是对“虚位”和“待到京寻觅”的误解。今存最早最全的苏轼词集是南宋初年傅干的《注坡词》,其中误收了《无愁可解》,此词的序是苏轼写的,但词是陈慥作的;又误收了声诗《阳关曲》七绝三首和《瑞鹧鸪》七律一首。《皂罗特髻》也属误收。此词调不见于教坊曲名,亦无唐宋词人和后世词人使用。清代初年词谱的编订者对它是怀疑的,如万树说:“叠用‘采菱拾翠’等凡七句,或此调格应如此,或系坡仙游戏为之,不可考也。” (《词律》卷十二) 因此它作为词调是可疑的。词中的“采菱拾翠”重复使用,这属宋词中仅见的例子,有如唐人声诗《采莲子》中的“举棹”、“年少”,《竹枝》的“竹枝”、“女儿”等和声。它应是朱寿昌问及私人生活,苏轼复书时信笔写下的杂言韵语, 并非倚声而制的歌词,亦同苏轼在黄州的许多书简一样请朋友秘不示人的。书简中谈到二女的同时提到“又传示秘诀,何以当此”,这秘诀当为房术;故苏轼特又于《皂罗特髻》内间接表示感谢之意。此信笔之作,本不应公开,而且不是词体,竟被傅干等偶然编入词集了。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