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词中,“清”字共出现了88次 (本文引词均据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 。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因为在东坡之前的词人那里,“清”的使用率并不甚高。北宋词人柳永对“清”字用得最多,但考察其“清”字用语,大多重复而集中在歌乐、天光的描摹,用法较单调,且少有个人色彩;其他词人,用语亦不外乎咏月、水、歌声和天气。东坡词中以“清”字所造之语,表现出与前辈及同代词人迥异的面貌。除了前人常用的如“清尊”、“清歌”等用语之外,他还创造出大量有关“清”的新语来,这些“清”语涉及到审美的不同层面,并且很少重复使用。有些用语在前代的诗中也极少出现(如“清熟”、“清绝”等),由此我们可看到东坡对于“清”这一概念的执着和独特的趣味。
1.东坡词中“清”的造语统计及用法分析:如果对东坡词中有关“清”的用语做一番统计,则可约略分为四类:与自然景致相关的,有45例,如“清漏”、“清影”、“水风清”等;与绮席宴饮相关的,有21例,如“清讴”、“清新”、“清丝”等;与情感意趣相关的,有9例,如“清悲”、“清欢”等;与人物意态、心境有关的,有13例,如“清润”、“清寂”等。
在第一类中,“清”的造语主要集中在风、月、水、夜景上。造语方法多是“清”+实词。这一类较好理解,后人仿效起来也较为容易。我们亦可从此中看到东坡对月的热爱。凡有“清风”的地方必与“明月”相邻,如“明月清风好在哉”、“良夜清风月满湖”、“幸对清风皓月”。而“清影”、“清光”、“清闲”,亦都与明月相关。以皓月的背景造出诗歌的清境来,前有李白在其诗中导夫先路,东坡便在词中步其清尘。
第二类的造语,与绮席宴饮的物事紧密相关。如歌唱、酒杯、健舞、乐器,都是必不可少的侑酒材料。但东坡不是以平庸的手法去造语,他把自己对音乐细微入神的体会融入其中,以这些新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比如“清圆”这个用语,他在《一丛花令》(今年春浅腊侵年)中写道:“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这里的“清圆”,其实运用了修辞上的通感。钟鼓声在静夜里传来,格外显得清澈冷寂,故曰“清”;其声悠悠荡荡,回环往复,故曰“圆”。又如《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也使用了这个用语:“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形容女子歌声宛转美妙,“歌珠”即白居易《琵琶行》诗“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意。这里的“清圆”是“清澈圆转”之意。再如《醉翁操》(琅然)“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清圜”,意同于“清圆”。这首词是东坡怀念前辈欧阳修而作,想象空山琴声,如玉声清脆、回环不已。这三个“清圆”,意思仿佛,而用于歌声、琴声、钟鼓之声,都贴切入神。由此可看出东坡虽喜欢造新语,但并不脱离事物本来的神貌。后来词人沿用此语,多只以形容歌声。如周邦彦《木兰花令》(歌时宛转饶风措)“莺语清圆”,仲并《水调歌头》(华栋一何丽)“坐中客,醒复醉,听无眠。已回归梦,犹复袅袅记清圆”,张炎《霜叶飞》(绣屏开了)“隐将谱字转清圆,正杏梁声绕”。
相较前两类,第三类有关人物情感意趣和意态心境的造语中,更能见出东坡对“清”的意境不同于前人的执着追求。如“清悲”、“清欢”一类用语,不仅东坡以前的词人绝少使用,即或《全唐诗》五万多首中,“清悲”出现的次数也只有三次,“清欢”两次。而在东坡三百多首词里,“清欢”就使用了三次。“悲”或“欢”都是用以表达人物情绪的,加上“清”字,平添了一种审美的情趣。在《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中,东坡写冬夜思妇的吟唱:“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清悲”一词,用以形容歌中的声情,兼含着环境的凄寂(冬夜,独自一人)、内心的孤苦。这首词取自李白的《夜坐吟》,用语、情调一致,但李白诗中没有“清悲”一语,这是东坡在词中独造的。
从造语来看,“清悲”尚可解作寂寞环境中的凄苦心境,“清欢”则见出东坡独尚的趣味。东坡之前的北宋词人一般把“清欢”用于酒筵欢愉,或与女子欢会。如晏殊《蝶恋花》(一霎秋风惊画扇):“四座清欢,莫放金杯浅。”晏几道《踏莎行》(雪尽寒轻):“清欢犹记前时共。”而在东坡词中的意味则不同,如《江神子》(相逢不觉又初寒):“从此去,少清欢。”《满江红》(忧喜相寻):“箪瓢未足清欢足。”《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人间有味是清欢。”第一首题为“东武雪中送客”,从词意看是送别老友的。背景是雪,是离情,与金杯玉尊和沉醉的环境相隔得很远,更贴近“清”的本义。后两首意思更深远,叙及得道之乐。《满江红》词中东坡借伯鸾德耀之事称赏董毅夫夫妇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箪瓢未足清欢足”用孔子赞颜回语。“清欢”在这里是清寂的生活中呈显出的清淡态度和清雅情趣。同样的,《浣溪沙》中的“清欢”,亦涵容了一种对人生真实深切的体悟。此词作于东坡与好友游山之时。所谓的“清欢”,是细雨中游赏山色,是于闲淡中漫步清波之堤,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芽蒿笋试春盘”的悠然自得。可以看出,东坡词中“清欢”的意蕴,已经远远超出了前人的趣尚:前人更重“欢”,而东坡则更重“清”。这就说明东坡对“清”是有他独到的理解的,即或在使用前人用过的造语时,他也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东坡题跋·书吴道子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东坡词中“清”的一类独特用法:如果 说前三类“清”的造语还较多是对前人的袭用,第四类则是东坡词中的独造。前人对于“清”的造语,一般都是“清”+中心词,组成一个偏正词,“清”在其中起修饰限定的作用。其实“清”这个概念,本身即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把它也作为一个独立的中心词,和另外的具有独立概念的词搭配,组成一个联合词,所造成的意蕴则或较单字更丰富,或更生出新的内涵。分析第四类“清”的造语,可以看到这样运用成功的例子。如“清润”一词。“清润潘郎”(《蝶恋花》“别酒劝君君一醉”),是说人的意度气态清朗温润。此用语里包涵了“清”和“润”的两重意思。再看“此花清绝更纤”(《西江月》“公子眼花乱发”),此词是东坡和友人相从游赏瑞香之作。瑞香为花中绝品,东坡等人所赏玩者,皆在瑞香不同流俗的品格。东坡诗中亦有瑞香之咏,如《次韵曹子方龙山真觉院赏瑞香》,颂美其幽然自守的品格,以“伏清白以死直兮”操守峻洁的屈原和来自尘俗之外的天女来映托她的美好。如此高洁幽独之品,东坡词中称之为“清绝”。“清”这个概念,含蕴了美好的感情和令人向往的境界,它的意味,是超乎一般语词之上的。
在第四类里还有一种用法,就是袭用“清”本身具有的特定的传统内涵,给词篇增添新的意境。这在前代词人未尝使用,到了东坡这里,就显出特别的趣味来。如:《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清静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全词充溢着求道学仙的意味。“清静”一词,最早见于老子:“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第四十五章) 王弼注云:“静则全物之真,躁则犯物之性。故惟清静,乃得如上诸大也。”诸“大”是人们生活的终极期待,清静是实现诸“大”的前提。“无为自化,清静自在” (《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列传》) 是道家修身怡性的基本态度。东坡正是袭用了道家语,给全篇设定了特殊的气氛,也借以表达了自己对道家人物的追慕之情。同样的作法在《戚氏》(玉龟山)“玄圃清寂”里,也可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