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要说,这里的排名不分先后。
一、《檀香刑》 (莫言)
这仍然是莫言式的放纵而诡异的作品。仍然是奔涌的语言瀑布,依然是有关“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将焦点集中在一个世纪之前的那个世纪之交,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切暴力,他仍然有惊人的对于酷刑的想象力,这部小说对于酷刑的异常细致的描写始终将读者置于一种惊怵之中。这部小说似乎是对于中国历史的另外一个起点的格外戏剧化的描述。莫言把一份民间故事式的粗犷和放肆留给了中国“现代”的起点,这里混含了欲望、恐怖和混乱。他的追问的焦点仍然是“现代性”与中国。莫言重新审视了“高密东北乡”初次与现代相遇的奇观。一个农耕社会的那些来自传说和神话的想象力一旦和“现代”相遇,一切就变得格外不可思议。在“全球化”取代“现代化”变成中国的中心观念的今天,莫言回到“现代”的源头,审视它“发生”的那一刻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处,其实让我们对于“现代性”有了另一份观照。我们不得不从莫言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开始重新思考。它揭示了我们从现代历史的悲情中走出的可能。
这本书在市场上的成功无疑说明莫言与当下流行的中产阶级的“优雅”的格格不入的汪洋恣肆仍然可以吸引读者。《檀香刑》有一种不驯服的“野性”,这对于当下的那些品味细腻的读者是难得的挑衅,也勾起了他们的一种超出自己平淡无奇生活的兴趣。但在《檀香刑》中莫言太沉迷于他的想象力了,那种没有节制的奔放是莫言的不可替代的特点,但似乎也是他的局限。在无数次惊叹莫言的想象能力之后,我们似乎也有一丝疲惫。
二、《蒙面之城》 (宁肯)
这是标志了网络文学的能量的作品,这是关于成长和漂泊的小说。我们在这里好像看到了少年维特式的浪漫的想象。少年马格探究自己生命的秘密和他在中国的漫游是一个异常瑰丽的故事。在这里,北京、秦岭、西藏和深圳都是一些梦想中的地点,马格的漫游的历程充满了诗意和幻想,他对于世界的观察的角度也非常特殊,这些地点其实隐喻式地呈现了当下中国生活的不同方面。马格的浪漫在于他对于今天的个人力争上游的中产阶级价值观的无视。他渴望一种另外的生活,一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外的选择。而这渴望其实也存在于我们的心底,但我们都不是马格,都没有能力改变生活的轨道,但我们依然渴望。这本书触动我们的是我们“没有走的那条路”具有的无限的可能性,它激发我们对于生活的另类的可能性的期望和想象。这本书正好和所谓“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的写作相反,那些作家逼真地表现了当下中国都市年轻人的个人奋斗的欲望和挣扎,而马格的故事则告诉你不要忘记诗意和灵魂。它的成功说明陷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新生活经验中的“新”中产阶级的另外的想象。
这是一本首先是在“新浪网”出版的小说,它首先是在网络的世界中受到读者的肯定的。它的受到欢迎和认同说明网络文化具有的力量。网上的阅读开始改变我们的阅读方式。《蒙面之城》给了我们在网上幻想人生的新的机会。
三、《21大厦》 (周大新)
这是关于乡村和城市的尖锐对比的小说。主人公从农村来到北京担任大厦保安。他在这里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城市奇观。这些奇观似乎都是高速成长的中国的种种问题的投射。人们追寻机会和成功,追寻欲望和满足,这造成了尖锐的伦理问题。对于周大新来说,单纯的农村青年在这里经历的成长是具有腐蚀性的。他的种种幻想——幻灭,当有关爱情的天真幻想幻灭时,当他认定的真诚的爱情变成一种闹剧,他真正感到了彻骨的绝望。周大新对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鸿沟”和发展带来的个人力争上游的价值观有切肤的追问。周大新从底层的感觉追问了“新”、“富”的都市社会的问题。这种深切的底层感给了这部小说一种活力。在中产阶级小说流行的今天,周大新的那种非常朴实的追问凸显了中国内部存在的问题的紧张性。它提醒我们,发展的辉煌后面也会有鸿沟和问题,揭示我们中国内部的社群的团结的重要意义,告诉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被抛在外边的“输家”同样是不可忽略的。当然,周大新可能过分地窄化了微妙复杂的问题,但他的见证也不可抹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