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明清小说开篇人物的出场艺术(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杜德禄  点击:次  时间:2001-08-2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高俅:带出故事结构

    《水浒传》写的是水泊梁山农民起义的故事。小说开篇没有先写梁山英雄,却先安排了高俅出场。

    高俅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一个没信行的歹徒,一个被世人如同踢气毬似地踢来踢去而不容的丧家犬,竟一下子爬到殿帅府太尉的宝座。

    高俅的发迹,似乎很偶然。只因他帮闲浮浪,踢得一脚好气毬,先是被喜爱风流人物的王都尉所留用,做个亲随,“出入如同家人一般”。后来,高俅为王都尉进宫呈送玉玩器,适逢风流端王正踢气毬,而获得机遇、大显球艺,又被端王所喜爱,所留用,“每日跟着,寸步不离”,如叭儿狗一般。端王登基后,“一向无事”,却不忘高俅升迁,先让其入枢密院,接着将其抬举到殿帅府太尉职事。高俅发迹并非偶然,它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腐朽昏庸,用人制度腐败。大凡一个朝代的腐败,危害最大的莫过于上层用人制度的腐败。用人制度腐败了,则提拨、重用小人,打击、陷害忠良。到头来,官逼民反,朝代灭亡。金圣叹一针见血地指出:开书“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也就是说,先写高俅的意图在于暴露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高俅做了太尉,到任的那天,唯有王进教头因病没来参拜。高俅视其“抗拒官府,搪塞下官”,而勃然大怒,当即差人捉拿。王进只得拖着病体来见高俅。高俅见王进是王升之子,即报他跟王学武时挨打之仇。王进被逼无奈,只得夜走延安府。小说随后发生的事件,如林冲雪夜上梁山、杨志铤而走险等,直至梁山农民起义的爆发、失败,都与高俅出场有一定的关联。矛盾冲突由高俅的出场而发生,矛盾的背景由高俅的出场而构成,故事结构由高俅的出场而展开,并随着高俅肆无忌惮地陷害忠良,矛盾冲突与故事结构又获得具体的发展。尽管在全篇故事结构里,高俅的出场也同其他人物出场一样,是通过连环式的关系发生作用的,但是,将高俅置于以他为代表的封建官府与梁山农民起义军相对立的这条小说结构主线的开端,其意义就显而易见,非同寻常了。

      甄士隐:点出主题思想

    《红楼梦》写的是贾府日渐衰落的家庭悲剧。它通过对家庭悲剧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小说开篇作者特意虚构了甄士隐这一人物,以其家庭不幸遭遇暗示了贾府的悲剧,点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甄士隐一出场,作者先作了概括性的介绍之后,即写他在梦幻中,听到一僧一道谈论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这个故事所表现的纯洁、天真的爱情,恰似宝黛爱情的缩影与预演。这不仅在小说开篇即肯定了“木石良缘”,否定了“金玉良缘”,而且解释了小说“闺阁昭传”的立意本旨。在梦幻中,甄士隐所见石牌坊上“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以哲理的语言点明真假、有无的辩证关系,点出小说的创作思想。

    甄士隐与贾雨村来往密切,结交甚厚。贾雨村是个穷儒,为再整基业,决计进京科考,求取功名。对此,甄士隐慷慨解囊相助,送京赶考。贾雨村与甄府丫头一见钟情,并于考中进士而新任知县时娶之为二房。这些都预示了小说后来所发生的故事。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巧用甄士隐、贾雨村谐音,寓意将真事隐去,以假语村言叙述故事,创作小说。

    甄士隐连遭不幸:女儿丢失,骨肉分离;家遭火灾,烧为灰烬;天灾人祸,难以安身;寄人篱下,贫困潦倒。如此坎坷的经历,使甄士隐彻底醒悟了。他听了疯跛道人念的“好了歌”,则心领神会,并立即解注,得到疯跛道人的称赞,随之飘然而去,归隐出世。这“好了歌”,特别是“好了歌注”,生动地概括了贾府的家庭悲剧,形象地暗示了小说主要人物的不幸命运,深刻地解释了小说的主题思想,长远地影响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甄家遭火灾,便有刘姥姥讲马房失火的故事;甄家因遇天灾人祸而在田庄难以安身,便有贾府因遇水旱灾害而地租难收,收不抵支;甄士隐寄人篱下,便有林黛玉含泪进贾府;甄士隐归隐出世,便有贾宝玉出家当和尚;甄家小女英莲丢失,便有英莲被带入贾府,似乎将贾府命运与甄家命运连在一起。

    现在该是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了。综上所述,归纳如下:

    明清小说开篇第一人,有的是主要人物、中心人物,也有的是次要人物、过场人物;有的是正面人物、英雄人物,也有的是反面人物;有的是真实人物,也有的是虚构人物、神话人物。究竟选择何种人物,要根据整部小说的内容、情节、结构、主题确定,反复推敲,方可得到最佳选择。

    明清小说开篇第一人,其出场关系全局,作用甚大,或走出小说主角,或引出中心情节,或带出故事结构,或点出主题思想。因为是开篇人物,还引人注目,引人入胜。充分发挥开篇人物的作用,须从大处着眼,从全局考虑,从宏观思维,适应小说内容、情节、结构、主题的需要,显出举重若轻,大家风度。

    明清小说开篇第一人的出场,不同作家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要求,按照自己的创作特点,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描写。有的由作者或用第三人称,对出场人物或作概括的介绍,或作抽象的评价,或作具体的描绘,给读者以大体的印象;有的在人物一出场,就立即进入性格的刻划,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有的人物出场描写,带有浓郁的神话、传奇色彩,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的在人物出场前,先通过别人的议论,对人物作间接的介绍,造成读者对人物直接出场的悬念与期盼。研究不同作家、不同作品对开篇人物出场的不同描写,可发现创作上的一些共同规律,还可看出不同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