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蒲松龄的诗学观(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李瑞豪  点击:次  时间:2001-08-2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二
  
  蒲松龄喜欢什么样的诗歌呢?
  “少苦鲍谢诸诗诘曲不能成诵,故于五古一道,尤为粗浅。” [1] (P1906)蒲松龄在给王士禛的信中谈到了他对诗歌的喜好,不喜欢鲍照、谢灵运的诗,因为诘曲聱牙,不易于背诵。那么什么样的诗是好诗呢?“宋人之什,率近于俚;而择其佳句,则秀丽中自饶天真,唐贤所不能道也。” “吾于宋集中选唐人,则唐人逊我真也。” [1] (P1116)他喜欢的是宋人诗中的唐诗,因为率真。他称赞高珩的文采时说:“文无易稿从容就,口不择言表里真”。[1] (P1780)他喜欢的人物也都是有真性情的人,因为人品和诗品密切相关。在评价灌仲孺时他说:“灌仲孺真圣贤也!真佛菩萨也!盖圣贤、佛菩萨,其胸与海同其阔,其心与天同其空,其天真与赤子同其烂漫。” [1] (P1118)这是蒲松龄“真”的文学观在他评价人物时的体现。率真清新的诗歌是他所喜欢的。
  蒲松龄把人品和诗品联系起来看待,“知人论世”是他解读诗歌最经常的方法,然而有时他也会惊异于自己忘记作者而只顾欣赏诗歌。“褊心有滞癖,言善恶行恶。每见宋之问,辍读置高阁。恨不将此页,利刀就刓削。我读十种诗,方此心目豁。忽至《明河》篇,忘怀谁氏作。清才雅俊逸,哦读自欢跃。读竞忆姓名,掩卷始嗟愕:诗品良已高,人品何龊龊?诗中溺器香,千载尚蓬勃。” [1] (P1956)显然,把诗品和人品联系起来,蒲松龄厌恶宋之问的为人,不愿意读他的诗,可是一旦读到他的诗,又被他的诗所吸引,并且诧异于写出如此好诗的人为何人品龌龊?称宋之问的这首《明河》为“溺器香”,却不得不诚实地承认它“千载尚蓬勃”。《明河》是首什么样的诗呢?开篇“八月凉风天气清,万里无云河汉明”,全诗音韵和谐,清新质朴,符合蒲松龄对诗歌的审美情趣。蒲松龄这样称赞李璞园的诗:“手挹蔷薇灌晨露,开卷墨气真杰殊!乐府新声尤奇绝,下视王李皆庸奴”。[1] (P1866)在清早不经意间把捉到一朵晨露欲滴的蔷薇花,感觉是天然清新美妙的,这正是蒲松龄所欣赏的诗歌类型,清新娇艳。了解他对诗歌的喜好,便能猜测出他写诗的风格。张鹏展评论蒲诗所谓“细玩终日,因境写情,体裁不一;每于苍劲刻峭中,时见浑朴,与《志异》笔墨蹊径略殊。” [1] (P1967)看到了二者风格的差异,而只曰“略殊”,但以“浑朴”称赞蒲诗,却很确切。所谓“当渔洋司寇、秋谷太史,互以声价相高时,乃守其门径,无所触亦无所附,卒成一家言。” [1] (P1967)这个“一家言”其实是无所师从,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而已。《聊斋诗集》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三
  
  写诗有碍于科举,创作小说岂不是离功名更远?在蒲松龄现存的诗集里,只有一首诗提到《聊斋志异》,是《次韵答王司寇阮亭见赠》:“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张笃庆《岁暮怀人诗》怀念蒲松龄一首云:“谈空误入《夷坚志》,说鬼时参猛虎行。咫尺聊斋人不见,蹉跎老大负平生。”连最好的朋友都认为他创作《聊斋志异》是蹉跎时光,世人“共笑之”应是事实。蒲松龄很珍爱《聊斋志异》,也许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内心总有一份不甘,有一丝自怜,还有一些尴尬。蒲松龄很清楚,《聊斋志异》和制艺时文属于两个不同的话语体系,代表着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这两个体系彼此起着相互消解的作用。所以他在诗歌中很少提到它。而小说文体最能抒发他内心的情绪,最适宜于表现他的才华,他无法不创作小说。在白话小说已经开始繁荣的时候,蒲松龄选择的是文言而不是白话。他的一些小说明显借鉴了话本和白话小说,比如《胭脂》、《诗谳》等公案小说,和之前话本、白话小说中的一些故事几乎一模一样,读来似曾相识,并没有什么新意。在这类小说中,蒲松龄的贡献就在于他那娴熟优美、淋漓尽致的绝妙语言。文言传奇小说隶属于士大夫阶级,蒲松龄所用的语言文体正代表他内心那一份不甘沦落民间和坚持自己士子身份的执着。
  然而落魄人生让蒲松龄只能以一种平民精神直面现实人生,看他的《聊斋俚曲》、《日用俗字》、《历字文》、《家政外编》、《家政内编》便可知晓。在《药祟书》的自序中他说:“山村之中,不惟无处可以问医,并无钱可以市药。思集偏方,以备乡邻之急,志之不已,又取《本草纲目》缮写之。不取长方,不录贵药,检方后,立遣村童,可以携取。” [1] (P1041)由此我们可以窥见蒲松龄生活的一斑,我们也就能理解蒲松龄挣扎在文学文体与制艺时文之间的矛盾心情。
  
  参考文献:
  [1]盛伟.蒲松龄全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