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捕捉我们时代的文学精灵(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刘 鑫  点击:次  时间:2001-08-2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关键词】 《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 樊星 著)

 一个时代最鲜活的印记是它所催生出的文学作品。我们时代的特殊性在于,太多的出版物织成了令人恐惧的信息汪洋,而生存的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又挤压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在一个充满了欲望、物质和危机的时代,一杯香茶、一卷书香的惬意也不知不觉间成为了遥远的历史。
 
  抛开媒体和书商的炒作、那些曾经浸润人们心灵的文学作品在哪里?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反映我们时代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否有仍然有它的坚持和传承?文学意义何在?热爱文学的人,关注我们生存时代的读者们,也许需要在火爆而充满商业味道的炒作、肤浅而矫情的流行之外寻找到真正代表了我们时代的文学作品。对于这些读者,樊星先生的《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无疑是一份接近中国当代优秀作品的向导图;而对于那些热爱当代文学、希望了解和研究当代文学的读者们来说,阅读了它,会心一笑之余,会不会有获得了开启学术之门秘密口令的欣喜呢?

  樊星先生的这本“讲演录”根据他在武汉大学研究生课堂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作为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研究多年的资深学者,樊星有着自己的文学观念和研究立场。在书本的正文后,附有他简短的《治学心得》,他说,治学,第一重要的是兴趣;第二重要的是自己的生命体验;第三重要的是勤奋。当代文学之于樊星,是事业、是追求、是挚友,也正因如此,才会有生命体验同文学作品的应和、共鸣,才有自己对文学艺术恒久的理想和真诚。面对形形色色的新理论、新方法,樊星说,“文学作品不能成为理论的注脚”,“优秀文学作品的内涵常常具有不可穷尽性”,文学,要表达“人、自然、社会和生命的意义”,而读者,则通过阅读表达对人生、时代、文学的认识。贯穿于全书的,则是作者对文学感觉、生命体验和思想的强调。这样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责任的文学观毫无疑问是传统的,这里,我们能看出对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文以载道”思想的继承,也正是这种传统的文学观,使作者的立论行文也保持了一种温柔敦厚、刚劲正直的风格,从而同这个时代浮躁的学风拉开了距离。另一方面,对生涩理论的警惕和对文本艺术性的关注,又使得这本“讲演录”生气十足、个案生动、毫不艰涩。

  同其他传统的学术著作以章节为单位进行的划分不同,《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注重经典理论、经典阐释之外的生命体验,研究者的目光是自由的,以文学现象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结果,是全书并未采取用某种理论来系统研究所涉文学现象,而是以那些鲜活的、第一时间占居研究者目光的文学现象为中心,作者的目光投向哪里,哪里就会出现“章节”。作者把全书划分为“性别文化与当代文学”、“代际文化与当代文学”、“阶级与人性”、“地域文化与当代文学”、“神秘文化与当代文学”五部分,在正文中,运用举重若轻的手法,把这些看似宏大的标题一一还原为生动鲜活的个案来看,这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就专业研究者来说,如何寻找到新的话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面对学生的焦虑情绪,如何引起兴趣、如何让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进入研究领域,如何创新,成为了这本书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举例说来,全书开篇第一讲涉及到的女性文学领域,是一个理论纷繁、争议颇多的领域,作者起讲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要把目光投向西方女权主义的概念之外,回避“身体写作”、“欲望写作”。在随后的行文中,作者关注的“女性与历史叙述”、“女性文学的伦理研究”、“女作家的底层体验”都有着极为具体的文本支撑。更直接将女性写作定义在广义的作者的女性身份上,这就避开了“女性主义”的概念之争,跳出了是否“表达女性意识”以及如何表达“女性意识”的窠臼,常常,理论的复杂就在于其缠绕不清,如果在女性主义书写的概念界定上执著于是否表达“女性意识”,那么什么是“女性意识”、谁来界定又成了问题,这样大问题套着小问题的理论梳理,正是作者整本著作所着力避免的。

  学术的新意往往就潜藏在文本之中,作者关注着女作家们对于日常生活意义的重新发掘;追问反女权主义描写的女性小说个案是否能够给问题带来新的角度;探寻弗洛伊德恋父理论与中国女作家文学作品现状的分裂的原因。面对林白的《妇女闲聊录》,作者注意到了林白由“欲望叙事”到“民间叙事”的转变,并给出了自己积极的评价:这种转变具有独特的文学和社会学意义。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