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由《南方都市报》于2003年2月斥资设立,是国内第一个由大众传媒创设的年度文学奖项,也是国内第一个邀请国家公证人员参与评奖全过程的文学奖项。坚持“公正、独立、创造”的原则,以“反抗遮蔽,崇尚创造,追求自由,维护公正”为宗旨,推崇一种真正的创造精神,因其鲜明的民间立场、透明的评选程序而获得了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
提名名单
2007年度杰出作家
1、张承志:《草原》《秘境》《求知》(文集,花城出版社)
2、王安忆:《启蒙时代》(长篇,《收获》2期,人民文学出版社)
3、阿 来:《空山》(2)(长篇,人民文学出版社)《轻雷》(长篇,《收获》5期)
4、刘震云:《我叫刘跃进》(长篇,长江文艺出版社)
5、张 炜:《刺猥歌》(长篇,《当代》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度小说家:
1、杨显惠:《定西孤儿院纪事》(小说集,花城出版社)
2、麦 家:《风声》(长篇,《人民文学》10期,南海出版公司)
3、迟子建:《福翩翩》(中篇,《人民文学》1期) 《起舞》(中篇,《收获》5期)
4、刁 斗:《代号:SBS》(长篇,《花城》1期,花城出版社)
5、金仁顺:《彼此》(短篇,《收获》2期) 《云雀》(短篇,《花城》5期)
《桔梗谣》(短篇,《作家》10期)
2007年度诗人
1、杨 键:《古桥头》(上海文化出版社)
2、朵 渔:《雨夹雪》(十首,《人民文学》3期)《平原虚构》(七首,《十月》3期)
《乡村史》(外五首,《天涯》4期) 《朵渔的诗》(十首,《诗歌月刊》4期)
3、田 原[日]:《田原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4、杨 子:《胭脂》(海风出版社)
5、古 马:《古马的诗》(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年度散文家
1、舒 婷:《真水无香》(作家出版社)
2、孙 郁:《远去的群落》(安徽教育出版社) 《月下诗魂》(《十月》1期)
3、安妮宝贝:《素年锦时》(作家出版社)
4、筱 敏:《捕蝶者》(花城出版社)《一座城市的记忆》(《随笔》4期)
5、张宗子[美]:《书时光》(三联书店) 《空杯》(新星出版社)
2007年度文学评论家
1、陈 超:《中国先锋诗歌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2、李建军:“回归本源”专栏(六篇,《小说评论》1—6期)
3、施战军:《论中国式的成长小说的生成》 (《中国现代当代 文学研究》2期)
《乡村小说:时代之变与文学之难》(《上海文学》10期)
4、耿占春:《失去象征的日常世界——王小妮近作论》 (《文学评论》2期)
5、陶东风:《告别花拳绣腿,立足中国现实——当代中国文论若干倾向的反思》
(《文艺争鸣》1期) 《文学的知识生产与文学研究的机制创新》
(《当代文坛》3期) 《故事、小说与文学的反极权本质》(《当代作家评论》4期)
2007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1、鲁 敏:《博情书》(长篇,江苏文艺出版社) 《逝者的恩泽》(中篇,《芳草》2期)
《颠倒的时光》(中篇,《中国作家》2期)《思无邪》(中篇,《人民文学》8期)
2、郑小琼:《黄麻岭》(诗集,长征出版社) 《两个村庄》(诗集,大众文艺出版社)
3、王 棵:《间歇性发作》(长篇,《作家》9期) 《随他去吧》(中篇,《十月》1期)
《如影随形》(中篇,《十月》5期) 《归来》(中篇,《山花》8期)
4、金 理:“小说的面影”专栏(文学评论,六篇,《小说评论》1—6期)
5、葛 亮:《七声》(小说集,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 《阿德与史蒂夫》(短篇,《香港文学》10期)
《雅可·穿裤子的云》(短篇,《香港文学》12期)
终评会实录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终审讨论之前,我还是按例说几句开场白吧。这个奖到今天已是第六届了,影响力很大,各位可能也有压力。但我想,只要大家本着对文学的公心,直接面对作品,坦率直言,不循私情,也就无须顾虑什么了。我们这个时代太缺乏光明磊落的话语氛围,尤其是评奖,公信力越来越低,原因就在于遮遮掩掩的东西太多,这样反而会引起很多无端的猜测。我们实行公开讨论,就是要反抗现有的这种评奖秩序,承担起作为一个评委的基本责任。跟往届一样,报社作为主办方,充分信任各位评委,对获奖结果没有任何暗示和预设,你们可以自由选择,我本人在此之前也没有和你们私下交流过任何意见,我希望一切看法都带到会上来讨论——这是我一直坚持的做事原则。今天有国家公证员在场,有不少记者在场,等一会每个人也是记名投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这个奖的评选结果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在程序上无懈可击。请大家都尊重规则,尊重良心,发扬以公心做公事的美德。我不希望这个奖最终也沦为一种没有理想和良知的奖,相信你们也这样认为。
我们投票方式是两轮,第一轮先从五个提名作家中决出两个入围者,第二轮再从这两个中决出最后的获奖者。现在开始评审年度杰出作家。大家先说一下自己的意见,从这边的马原开始吧。
关于“2007年度杰出作家”
马 原(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我对这五个人的作品都比较熟悉,都是老作家了。就个人的阅读趣味和对文学价值的判断,我一直看好阿来的《空山》。看的时候也在想,在看到《空山》第六卷之前,我们给《空山》的任何一部颁奖,好像都不是特别正确。第六部出来才可以看到《空山》的全貌,这是一个遗憾。《我叫刘跃进》是这次五部作品里面我觉得最具阅读快感的一部。我可能会倾向在《空山》和《我叫刘跃进》这两个作品里做选择。另外,在这些作家里面,王安忆是我特别钦佩的一位,她的写作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里面,一直在变换,一直在给自己增加写作难度,一直在小说写作上孜孜以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丰富、华丽的一个全景图。可能我和大家的看法比较接近的是,这个作品不是王安忆写作里面最杰出的作品,其他的,我就不说了。
李敬泽(《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在文学价值上,我觉得《空山》是一个可以满怀期待的作品。现在《空山》在评奖年度内发表到了第五卷,整个架构是一共六卷。而我最近看到了第六卷,我还是希望把《空山》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好像更妥当一点。我个人倾向于在刘震云和张承志之间选择,这两个作家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冒犯了我们的知识分子。我倒是觉得作家冒犯知识分子是好事,我甚至认为作家压根儿不应该是知识分子。相对而言,张承志这个文集是他多年来的成果的一个结集,里面新作不是很多。而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是2007年写出来的,这个长篇我对它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具体理由以前曾经谈过。我特别赞成昨天马原老师讲的一句话,就叫“瞪着眼睛说瞎话”。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虚构精神。我们现在的小说虚构精神是很弱的,《我叫刘跃进》决不可以轻率归类为底层叙事啊什么的,这也不是他的意义所在。我觉得他还是展开了非常有难度也非常富于想象力的虚构,是有力量的。
王 尧(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这五个作家都是非常优秀的。我本人同意刚才几位对《空山》的看法,这部小说应当引起重视。就我个人来讲,我比较倾向选择王安忆,尽管我对其他作家也是非常敬重的。王安忆对小说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好像也是我们一段时间以来评这个年度杰出作家奖的一个标准。《启蒙时代》发表以后,我比较早地写了一个评论,尽管我也认为《启蒙时代》不是王安忆最好的一个作品,但是这个题材这个内容是非常有难度的,这也反映了王安忆长期以来在写作方面不断调整和创新的一个想法。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今年是新时期文学三十年,这种历史框架决定了我不会只在“年度”范围,而会在更漫长的文学时空中来理解“杰出作家”的标准。想想三十年前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现状和水平,我们就知道认定王安忆的必要性。她使小说写作变成了一种有难度的工作,无论在题材处理还是小说意识上,王安忆的表现都是高水平和出色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不认为自己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认同她的,这种说法恰恰暗示了某种狭隘趣味,也窄化了我们对当代文学各种文体的理解和包容性。《启蒙时代》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从一个独特角度反思一代人的成长,在历史宽幅中辨析人性的丑恶、无知和蒙眬的渴望,作者还试图以理性思辨色彩,将这种题材从感性状态提升到更高的认知层次。尽管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存在差异,但它的气象和努力方向,至少说明把小说理解成对当下文化时尚的附着的观点并非明智之举。当然,任何小说实验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因此,我理解的“杰出作家”应该是那种有能力维护当代小说“标准”的作家。
林建法(《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今年是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从1984年《当代作家评论》创刊的时候,我们的杂志就开始关注张承志、王安忆、张炜这一批作家。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阿来的《尘埃落定》,我们的杂志都发过相关的评论,今年他们也都有新的作品出现,从年度来讲,这五位作家被提名其实也给我们的评奖提出了一些难度。从我个人的阅读角度来说,我可能更倾向于王安忆和张承志,《空山》是阿来的系列作品,第六卷即将出版,等六卷出齐,我们再来评说。张承志在汉语写作上有他比较独特的贡献,我是很看重的。王安忆小说创作总的成就来看,一步步从《小鲍庄》到《叔叔的故事》到后来的《长恨歌》《启蒙时代》,一直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出她杰出的贡献。我个人为什么特别关注像《启蒙时代》这样的作品呢,因为这是对“文革”的书写。进入新世纪以来出现了一批作品,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余华的《兄弟》,去年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林白的《致一九七五》,这些作品都从各个层面来书写那个时代。可以看到这些书写都有一定的难度,王安忆就是在“文革”结束三十年的时候拿出这个作品的,所以我觉得这对中国文坛还是有比较大的贡献。包括去年王安忆和张新颖的十来万字的《谈话录》所涉及的文学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文坛比较大的关注。还有她创作的一批短篇小说,包括文论集,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会在这两个作家之间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