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清初文言小说《觚剩》作者钮琇生年考略(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陆林 戴春花  点击:次  时间:2001-08-2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清康熙朝问世的文言小说集,在艺术上屈指而三的作品是《聊斋志异》、《虞初新志》和《觚剩》。今人编撰《续修四库全书》,将此三书一并收入,亦显示出它们在清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钮琇著述甚丰,实为清初重要文学家,传世者除《觚剩》之外,另有《临野堂集》(包括文集诗集诗余尺牍)等。惟学界对其生平所知不多,大多只是根据张士元《嘉树山房续集》"终于任,四十三年九月也"的有关记载,标注其卒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关于钮琇的生年,不仅小说整理本各家前言和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未予探讨,连诗文提要类著述如《清人诗集叙录》、《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亦于此无考。其实在笔者看来,有关钮琇生年的明确自述,便赫然躺在其诗集中。《临野堂诗集》卷七之首,为五古《述哀》诗,因感伤父母早逝而作。中云:
  嗟余本弱植,独立寡连枝。出侍严君席,入依慈母帷。小襦初被体,嬉戏不暂离。六龄就乡塾,九龄择明师。笈书或远负,袖橘仍独携。十五弄柔翰,颇工虫雕词。从游骚雅坛,渐违定省仪。三十充国宾,翱翔步云逵。
  这其中,有关年岁的诗句是六龄、九龄、十五、三十等四句,并以"充国宾"为其生平大事而多次提及。如诗集卷九《都门感旧七绝句》之五的小序曰:"充观国宾者,来自江左百有十人,项子松心,余称莫逆。"在文集卷七《祭昆山相国徐立斋夫子文》中,又云:"琇以江表一介,生本芦中,幼业疏于咏凤,壮志误于雕虫。洎乎观国,乃始登龙……夫子则圜桥授讲,临泮论功。引卢植以升堂,赐之一席;拔何蕃之行卷,冠于三雍。"有关用典无须细绎,只要弄清楚"徐立斋"其人仕履和"充观国宾"的最早出典,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立斋为徐元文(1634-1691)号,字公肃,以顺治状元官至大学士。钮琇诗集卷四有《徐大司成立斋夫子四十初度用徐文长韵奉祝》,撰于康熙十二年(1673)。元文从康熙九年至十三年六月任国子监祭酒,"大司成"是对祭酒的别称。清朝国子监生徒,为各府、州、县的贡生、监生,在学坐监期满后拨历部院练习政体,历满考职,优秀者授通判、知县,而祭酒则为总理监务者(参《清史稿·选举一》)。钮琇是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次年在京为祭酒徐元文贺寿,可知钮琇当于此年开始入京城国子监学习,时听徐氏讲学,作业曾被评为杰作。康熙十九年(1680)以国子监教习铨选知县,即所谓"某系壬子拔贡生,以教习考授知县"(尺牍卷四《上彭抚军》)。"国宾"、"观国"诸词,友人孟昭连教授通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系统,查出始见于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注曰:"公以开元二十四年预京兆贡举而不第,遂困长安,故云早充观国宾。"虽然唐代参加贡举与清朝入国子监不能简单等同,但通观钮琇一生,也只有康熙十二年至京师入国子监一事,可称为"充观国宾"了。故笔者认为,康熙十二年(1673)约为钮琇三十岁,则其生年当在顺治元年(1644),享年六十一岁。尺牍卷一《与仲岷山》之二曰:"二月四日为弟生辰。"据此进而可得钮琇出生具体日月。由其父钮宏儒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文集卷七《先考芥庵府君先妣黄氏孺人行状》),可知钮琇出生于父亲三十一岁时。
  但是,问题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在钮琇别集中,还有两则记载试图动摇以上的结论。其一是文集卷六《徐伯贞先生传》,记与伯贞子、表弟元灏青年相会时,"与余方在弱冠,距今四十余载",而"今"为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三十六年前之"四十余载",最保守的估计是顺治十四年(1657),此时"方在弱冠",其生最迟也在明崇祯十年(1637)。其二是尺牍卷四《启许臬宪》,自云"某官经三仕,拙不逢时;年阅五旬,衰犹縻禄"。许臬宪指康熙四十一年(1702)闰六月始任广东按察使的许嗣兴,钮琇此际在该省端州府高明县为知县。由于前此第十二封是《答翁学使》,收信人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至四十三年任广东学政的翁嵩年,书信以"天南绣节,首莅端州"开篇,故《启许臬宪》亦当写于康熙四十二年。如果钮琇此际才"年阅五旬",其生又当在顺治十一年(1654)。出于同一作者之手的《徐伯贞先生传》和《启许臬宪》,不仅自相抵牾、难以兼容,而且从"不止"和"不足"两个截然相反的方面,质疑着本文钮琇"生年当在顺治元年(1644)"的推考。但是笔者认为,康熙三十六年前之"四十余载"和康熙四十二年之"年阅五旬",如非是撰写者之笔误,亦必属剞劂者之刊误。具体说来,前之"四十"应为"三十",后之"五旬"应为"六旬"(而"六旬"恰又证明其生于1644年之正确),理由如下。
  先看康熙三十六年前之"四十余载"的错误:
  文集卷八《题怡静仲先生传后》:"余总角时读书溪上,怡静先生常信宿竹南小楼……距今且三十余载,余忝秩西陲。"忝秩西陲,指其任陕西白水县知县,始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居于此"凡七年"(《书钮书城公治县事》),其中任六年而居一载(参文集卷四《白水县志自序》);总角,如果以十至十五岁算,其生也就在甲乙前后,无论如何上延,也到不了明崇祯中叶。 诗集卷十《予与沈竹西五兄童稚情亲三十余年,酒盏灯篝,乐数晨夕,无若古粟之聚首阅岁也。春仲,将复理装入都,放笔写意,以志黯然》,沈竹西即沈天宝,与钮琇同为吴江北麻人;古粟指粟邑县,为白水县前身。因前首为《庚午元旦偶成用竹西原韵》,故"春仲"是指康熙二十九年(1690)二月。钮琇曾向友人介绍:"吾里三人,曰沈竹西天宝、曰黄玉舟玉瑶与也,束发交好。"(尺牍卷三《寄康孟谋》)束发指成童之年,一般称十五岁左右,故其生当在甲乙之际。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