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诗歌题材与感伤情怀的比较
周婉如诗集虽然以“吟秋”命名,然而,就“吟秋”而言,陈枕云则更加凄婉。周婉如《吟秋山馆诗词钞》计186题315首(阙)。其中,以“秋”为题21题34首。陈枕云《滴碎愁心集》计47题99首。其中,以“秋”为题18题35首。陈枕云一生作诗数百首,传世99首之中,“吟秋”诗作如此,足见其生活与作诗,皆以感伤情绪始终贯穿。自古以来,诗人或多伤春悲秋之慨,或多吟风弄月之兴,或复又有家国离乱之恨。每每作诗,便有幽情显志,怅然愁绪充注其间。后之读者,由此当可窥见一个时代兴亡,于字里行间,审读萦思,以意逆志,以诗证史。
周婉如毕竟有过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故其所作便不乏清新、疏朗、冲和的风格。其情怀闲散,能见到如下景致:
一径苍苔夕照斜,炊烟时起野人家。渔翁罢钓归来早,闲倚芦蓬数落花。(《题画之二》)
幽居远尘嚣,寄趣每不浅。茂草绕庭阶,凉风散池馆。群动静乃息,身和云意懒。悠然逸兴多,吾庐亦足遣。(《幽居》)
诗人此时所见,是苍苔、夕照、炊烟、人家、渔翁、芦蓬、茂草、凉风等物象。诗人用“闲倚”“寄趣”作为感情的触动之点,落花可以细“数”,身心可随云意而“懒”。此中雅致与闲情随意道出,颇得诗情画意。陈枕云却不同,她也“懒”,也“遣兴”。但其眼中景致确是:
绿槐初荫午阴添,机杼声停线懒拈。棚底豆花风味好,深闺人静下湘帘。(《夏日抒怀》)
湘帘不卷雨丝丝,独坐兰闺寂寞时。觅句寻章聊遣兴,孤灯相伴夜吟诗。(《偶成》)
陈枕云用绿槐、机杼、湘帘、雨丝、孤灯等串起了诗歌的“意象”。其“懒”是因了无奈和怀思,她的“闲情”是无端空惹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牵累。随着时过境迁,本想忘却而又无法忘却的隐痛在不经意间又会袭来。“无端偏有闲情累,赢得苍皤两鬓生”(《感怀》)。竟然终身如此。
同是“吟秋”,陈枕云诗中之苦恨,比之周婉如尤为酸楚。试比较:
夜静篱蛩吟,轻寒逼袂襟。潇潇窗外雨,滴不尽愁心。(周婉如《秋夜》)
木落空庭枕蕈幽,西风冉冉不胜愁。那堪一夜芭蕉雨,滴碎愁心泪未收。(陈枕云《秋闺十二韵》之十)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所写情景近乎一样,然而陈枕云内心之痛令人悲泣。周婉如以篱蛩、轻寒、雨、愁心入诗,虽也惆怅缠绵,然吟咏无非思念之苦。陈枕云却以木落、西风、芭蕉雨、愁泪写来,其第二句已经“言愁”,复又第四句添一“愁”字。第三句“芭蕉雨”更具形象,化古人诗意而用之。雨打芭蕉,点点滴滴之状,仿佛视听可及。末一句扣应一“泪”字,景语情语,忧怨悲怆之境如在目前。
同是病中赋诗,周婉如为自己生活而愁思,有“嫁衣典尽贫难补,药饵为生病未除。”之句,也为远在千里的丈夫而忧虑,“欲向天涯传远梦,忍将虚语报平安”(《病怀寄外》)。然而,陈枕云则只能顾影自怜。她在《病中感赋》一诗中写到:“------三年有艾从何乞,十指营家敢计贫。独拥寒衾银篆袅,满窗凄雨伴愁人。”
周婉如和陈枕云都是能工诗善画的奇女子。周婉如嫁到大定,陈枕云却未嫁出大定。同在一地,吟唱酬答,又与当时名声极大的晚清诗词大家章永康(字子和,别号瑟庐,咸丰二年进士,翰林院侍读)唱和。一时间,大定竟成为诗人吟和之所、开馆讲习之地。陈婧德《滴碎愁心集》序中说:“呜呼!孰谓山川灵淑之气,惟萃于中州而独钟于男子乎?……即吾定处万山之冲,夙称僻陋。而如刘大令之恬逸,章侍读之锦丽,视通都俊彦,何多让焉。至吾曾祖姑枕云则才节并峙,尤为难也。”
周婉如与陈枕云的酬唱之作,在各自的诗集中仅保留一首。陈枕云《黄泥坡途次奉和周纫湘女士见赠原韵》写道:“林下风姿羡婉然,相逢休更说缘悭。无家我值漂流日,慧业君来法界天。齑臼才名羞众口,梅花芳讯断今年。罗浮此去知常健,应得乡心月共圆。”并附有周婉如原诗:“歧路相逢岂偶然,莫教身世感缘悭。丁帘篆袅荒鸡夜,甲帐风凄暮雪天。契合三生欣旧雨,沧桑一瞬忆当年。穷途我亦悲摇落,肠断江空月又圆”。周婉如用“旧雨”一词,足见其与陈枕云故交相逢时的欣喜之情。而陈枕云和诗中一句“罗浮此去知常健,应得乡心月共圆”。则又透露出周婉如准备去广东的消息,并表示出良好的祝愿。
三、结语
通过简单的比较,我们可以说,在晚清的贵州黔西北诗坛上出现的这两位女诗人是很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作为女子,生活于边远闭塞之区,能有此艺术成就,实不多见。
《大定县志·艺文志》所载诗作,陈枕云四首,周婉如七首。就其编次,陈枕云在周婉如之前。这一点应该可以看出,陈枕云诗作之成就在时人眼里是和周婉如平齐的。然而,陈枕云其人其诗被长时间湮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直到政协贵州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编写《贵州旅游文史系列丛书·奢香故里》时,才被组稿工作者发现并引起毕节地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得以于1996年出版。
周婉如《吟秋山馆诗词钞》和陈枕云的诗集《滴碎愁心集》的先后出版,给人们研究晚清的大定的政治、历史、文学、风俗等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