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周婉如和陈枕云是晚清黔西北诗坛女诗人,在贵州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考察结果表明:两位诗人在生活经历、写作背景、情感世界、艺术技巧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和相异之处。研究二者其作品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揭示其思想和情感内核,必将有益于对地域文化的深入审视。
【关键词】 晚清 黔西北 周婉如 陈枕云 比较
晚清贵州女诗人可谓人才辈出,不让须眉。黄万机先生著《贵州汉文学发展史》辟有“清代黔中女诗人”专章,所论者十余人。黄先生在论及黔西北女诗人时提到了周婉如,惜未提到另一位女诗人——陈枕云。鉴于此,我想略述其人其诗,并将其诗作与周婉如试作比较。
陈枕云,女,约生于1829年(道光9年),卒于1910年(宣统2年)。贵州省大定(今大方县)人。陈枕云一生作诗数百首,多因战乱而散失,今仅存99首编次为集,名为《滴碎愁心集》。原书由其家族后裔辗转抄存。民国6年(1917年),其侄曾孙女陈婧德为《滴碎愁心集》作序时写道:“姑,吾叔高祖性禾公女,吾叔曾祖藻洲公妹。幼即聪慧,能读善解,长工诗善画,精女红。字织金谌氏,未嫁而婿卒,遂以女守贞,乡傥咸钦崇焉。时清咸同之交,兵戈四起,战事不息,姑乃随兄入蜀,内悲身家,外感世路,既深历穷愁以苦其思,复广览山川以作其气。于是悲感百出,忧怨横生,皆一一以诗发之。故其诗凄凉婉转,哀痛泣人,有不忍卒读者。”此段文字,述其经历、身世、作品风格等,甚为概括。
关于陈枕云其人其诗,文献多不记载。《贵州通史》、《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均无载录,故知其流播未远。《大定县志·艺文志·目录》将周婉如和陈枕云诗集依次载录云:“《吟秋山馆诗钞》二卷。《词钞》二卷。黄育德妻周婉如撰。婉如毕节周凤冈刺史女,适育德后,闺房唱和,称佳偶焉。诗亦清丽可喜。既卒,子锡彤为校刊行世。 《滴碎愁心集》一卷。陈女士枕云撰。枕云,陈处士善道女,陈太守世彬妹,幼字织金谌□□秀才,未嫁而谌氏卒,遂守贞以终。”
此志书编著者于二位女诗人并作评价,周婉如以“清丽可喜”四字评之。而于陈枕云,则似乎更加厚爱,竟引陈婧德之序计三百九十八字,以作其人其诗之评语。这是很值得思考的地方。
将两位曾经生活在同时代、同地域又互有唱和酬答的女性及其诗作进行比较研究,或者能够给我们以更多的启示。
一、时代背景与人生际遇的比较
周婉如和陈枕云生活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周婉如生于1824年(道光4年),卒于1864年(同治3年)。如果陈枕云的生卒年时间(1829——1910年)(按《滴碎愁心集》前序)是准确的话,则周婉如长陈枕云五岁。
道光22年(1842年),周婉如18岁时嫁与大定府(今大方县)黄育德(号梅溪)结为伉俪,始有夫妻唱和。《吟秋山馆诗词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前序中说周婉如“婚后对诗赋文章仍未稍闲,间或写丹青以应索画者。其夫黄育德亦雅善诗文,故除夫妻时有吟和外,周婉如非仅与当地女诗人陈枕云及其外侄章永康、姨侄杨绂章等名人学士深入切磋技艺,往来酬唱不绝,更有设帐授徒,检阅里中闺秀诗文,故其女门人无不受益而亦能工于篇翰者。”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生活,是其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当其夫梅溪出任广东藩库厅丞之后,周婉如的生活才随之大变。兵燹频年,干戈四起,千山阻隔,音信稀疏。周婉如自持家务,躬耕以度,酸辛困苦不难想见。1864年幸有夫婿梅溪音信,于赴广东途中又遇兵乱壅堵,折往四川,寄寓妹婿家中。不久即得梅溪噩耗,悲病交加而逝,终年四十岁。
陈枕云一生未嫁。幼年虽许配织金谌某,据其诗作后自注可知,其未婚夫谌某与其兄陈世彬曾同窗五载,枕云亦随学。其《悼亡诗》有“三岛旧游乘鹤去,七年梦幻吊鸿才”之句。有自注云:“夫子入泮七年后殁”。由此,当可知谌某颇有才气,且入学后二年,方有枕云随学。
陈枕云和周婉如同样遭受了兵燹之乱,离恨之苦。与周婉如不同的是,她更加悲酸,竟然未婚而夫婿先亡,守贞以终。其艰难苦恨,忧怨凄凉,人何以堪!1864年,陈枕云与周婉如一样避兵入蜀。两人于黄泥坡途中相晤,周婉如作《途中晤陈枕云闺秀挑灯感旧不胜泫然因赠七律一首》为题相赠,陈枕云以原韵奉和。是年,周婉如病逝,料想陈枕云当有哀挽之词。然《滴碎愁心集》收其诗作不过十之二三,实属遗憾。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陈枕云随兄陈世彬(字藻洲,官至太守)辗转征伐于川,多有诗记。后曾经返黔,1878年(戊寅)仲冬旋又入川,殡兄于永宁,携兄眷属归大定。后织金谌族为立嗣请旌,陈枕云遂赴织金度其晚年。其生活之颠沛流离,可见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