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蒲松龄和淄川文人眼中的焕山山市(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孙启新  点击:次  时间:2001-08-2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以上这段文字就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山市》中对山市的描述。在这里,蒲松龄以饱满的激情、多彩的笔调、美丽的文字,动情地描写了“淄川八景”之一的“焕山山市”。
  焕山山市,在旧《淄川县志·舆地志》中有明确记载。焕山在“县西十五里,南北亘城之西,南接禹王山,北去为明山,旧有烟火台,今废。有山市,邑人多见之者。城阁楼台,宫室树木,人物之状,类海市云。”并且言之凿凿地说:“高封公鸿儒、孙贡士琰龄皆见之,所言相类云。”《淄川县志·轶事志》对此也有记载。
  山市是怎么形成的呢?古人对这种现象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妄自揣度。现在的人们对此做出了科学解释。山市就是山中的海市蜃楼。据《辞海》解释,海市蜃楼也称蜃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常发生在海边和沙漠地区。一般有上现蜃景、下现蜃景和侧现蜃景三种,也有其它更复杂的蜃景。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天,蒲松龄与高珩、唐梦赉、张绂等人同游崂山,非常幸运地看到了海市蜃楼。蒲松龄写了《崂山观海市作歌》诗,真实地描述了崂山海市的全景。焕山在鲁中山区与华北冲积平原的交界处,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它的独特之处。因而,在夏季雨后,尤其是傍晚时分,有时会在这里出现海市蜃楼——山市。
  旧《淄川县志·舆地志》记载:“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县令张其协偕僚属诣台,使者经山南麓,天方黎明,忽见城楼竣整,松柏苍秀,人物往来其间,烟霞郁丽,罨映层岩,众诧奇观,移时乃灭。”张其协,华亭(现为甘肃省华亭县)人,举人,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任淄川知县,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离任。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淄川知县张嵋组织唐梦赉、毕际友、袁藩、张绂续修《淄川县志》。张嵋,字石年,浙江省杭州市人,贡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任知县,二十八年(1689年)升巩昌府同知。农历六月初五日傍晚,唐梦赉等人晚餐后从唐氏的借鸽楼中走出,众人仰头西望,惊奇地看到了焕山山市。到了初七日,又在同一地点看到了焕山山市。于是,唐梦赉、张绂怀有浓厚兴趣,对焕山山市作了翔实描述。
  唐梦赉,字济武,号岚亭,别号豹岩,曾任清朝的内秘书院检讨。他在《焕山寺募簿序》记载:“山市隐见,每于夏秋之间,幻结蜃楼。前丁卯之岁(即清康熙二十六年),曾与宾客数辈亲见之。重宇复殿,疏树行人,种种瑰异,诚哉灵府奥区也。”
  唐梦赉的描述可谓语言洗炼、行文简约。与之不同的是,张绂则极为详实地记载了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不过令张绂遗憾的是,初七日出现的第二次山市,他因为傍晚时进城回家,没有亲眼看到。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