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关于黄山谷学杜的历史争议及重新认识(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郑永晓  点击:次  时间:2001-08-2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然从另一角度而言,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与唐代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黄庭坚与杜甫的个人经历也颇有差异,他的诗歌不可能也不需要从内容到形式都像杜诗,他本人从主观上也没打算亦步亦趋地摹拟杜诗,成为杜甫第二。他要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他说:“听他下虎口著,我不为牛后人”,[46]又曾说:“老杜《咏吴生画》云∶‘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盖古人于能事,不独求夸时辈,要须前辈中擅场尔。”[47]均可见其志向所在。所以黄庭坚虽然学杜,却又有不似杜之处,要自成一家。陈师道所言“学少陵而不为”,许尹所言“本于老杜而不为”即是对这一学杜方法的较好阐释。前述陈善、王士禛、翁方纲等人的言论虽然在拔高黄庭坚的地位方面有不适当之处,但认为黄庭坚学杜而又力求另辟蹊径、自出机杼却是不刊之论。清人方东树云:“山谷之学杜,绝去形摹,全在作用,意匠经营,善学得体,古今一人而已。”[48]剔除其不适当的“古今一人”四字,可谓相当精辟。黄庭坚本人及其众多门人弟子、江西诗派成员,正是由于能够在学杜的基础上,力求自得,力求有所创新,沿着杜诗昭示的创作道路不断拓展,才最终建立起堪与唐诗媲美的宋诗。自南宋以来,之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学者、诗人批评黄庭坚学杜未得精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站在唐诗的立场上,以唐诗的标准衡量包括黄庭坚诗歌在内的宋诗,并且对宋人在诗歌句法、格律、用韵等艺术方面的探索作了不适当的贬低。近代以来,由于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等理论的影响,学术界将主要精力放在宋词以及小说、话本等通俗文学方面,宋诗长期未能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同时在上个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学术界主要强调杜诗的人民性,对杜诗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对其“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属对律切,脱弃凡近”(元稹语)等对宋人影响较大的方面重视不够,因而对于主要在这方面学习杜诗艺术的黄庭坚就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在强调学术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理应对这一问题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黄山谷学杜问题还涉及很多方面,如唐宋诗歌走向、江西诗派的成败得失、唐宋诗优劣论等。限于篇幅和个人的学识,笔者难以在这篇短文之内对此作全面系统的考察。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8.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1922.

王十朋.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M].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1922.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1922.

黄庭坚.山谷外集[M].台北: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

任渊.山谷内集诗注[M].台北: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

陈师道.后山集[M].台北: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

曾几.茶山集[M].台北: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

赵蕃.章泉稿[M].台北: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

赵蕃.淳熙稿[M].台北: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

刘壎.隐居通议[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新一版《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

贝琼.清江贝先生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1922.

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1989.

范温.潜溪诗眼[M],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张戒.岁寒堂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历代诗话续编》本,1983.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陈善.扪虱新话[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新一版《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

王若虚.滹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王士禛.香祖笔记[M].台北: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

王士禛.渔洋山人精华录[M].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1922.

田雯.古欢堂集[M].台北: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

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程杰.北宋诗文革新研究.内蒙: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483~487.

[①] 王士禛《香祖笔记》。

[②]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上。

[③] 金启华《杜甫诗句对黄山谷之影响》,《江西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3期。

[④] 《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

[⑤]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6月(第四卷第二期)。

[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蔡宽夫诗话》。144~145。

[⑦] 《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八。

[⑧] 《茶山集》卷四《东轩小室即事五首》。

[⑨] 《茶山集》卷七《李商叟秀才求斋名于王元渤,以“养源”名之,求诗》之二。

[⑩] 《章泉稿》卷一《书紫微集》。

[11] 《淳熙稿》卷一《挽宋柳州绶》。

[12] 《隐居通议》卷六《苍山序唐绝句》。

[13] 《清江贝先生集》卷二十四《双井堂记》。

[14] 《扪虱新话》下集卷三。

[15] 《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五《戏效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六首》。

[16] 《七言歌行钞》卷首《〈七言歌行钞〉凡例》。转引自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

[17] 《古欢堂集》杂著卷一《论诗》。

[18] 《昭昧詹言》卷十二。第314页。

[19] 《岁寒堂诗话》卷上。第451页。

[20] 《岁寒堂诗话》卷上。463页。

[21] 《诗薮》外编卷五。第214页。

[22] 《诗薮》内编卷三。第56页。

[23] 《诗薮》外编卷五引。第214页。

[24] 《书影》卷二引。

[25] 《滹南诗话》卷上。

[26] 《岁寒堂诗话》卷上。第455页。

[27] 《诗薮·内编》卷一。第1页。

[28] 《诗薮·外编》卷五。第209页。

[29] 《诗薮·内编》卷四。第70页。

[30] 《诗薮·内编》卷五。第104页。

[31]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见《山谷外集》卷十二。

[32] 《后山集》卷九。

[33] 《黄陈诗注原序》,《山谷内集诗注》卷首。

[34] 参见程杰《北宋诗文革新研究》第二十章《陶、杜典范意义的发现与宋诗审美意识的形成》。

[35]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四引。

[36] 《大雅堂记》,见《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七。

[37] 《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见《山谷外集》卷十四。

[38] 《潘子真诗话》引,见郭绍虞《宋诗话辑佚》第310页。

[39]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八。

[40] 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见《杜诗详注》附编。

[41] 《与王观复书》,见《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

[42]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见《杜诗详注》卷十。

[43] 《杜诗详注》卷二。

[44]《临川先生文集》卷九。

[45] 见《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六。

[46] 《赠高子勉四首》之三,《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二。

[47]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第4页。

[48] 《昭昧詹言》卷二十。第450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