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我们如何想像农民?(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李云雷  点击:次  时间:2001-09-0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上面所讨论的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新人”形象,与他们相对的是“旧式农民”。这些“旧式农民”在80年代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更多的描绘与塑造,这一方面在于所谓“旧式农民”在我国确实更多,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文学与思想潮流,也将新时期以前的社会描述成一个“前现代的社会”,从而重新提出了“反封建”、“反思国民性”等命题,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在新时期文学中很少看到“社会主义新人”与“个人主义新人”的直接冲突,而看到的更多是“个人主义新人”与“旧式农民”的冲突。而在新时期以前的文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新人”与“旧式农民”的冲突,也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新人”与“个人主义新人”——所谓“走资本主义自发道路的人”,如郭振山、马之悦、张金发等等——之间的冲突。
  正是在与“旧式农民”的对立中,“个人主义新人”才找到了合理性与合法性。对“旧式农民”有较为深入刻画的作品,主要有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古华的《爬满青藤的古屋》、郑义的《远村》、叶蔚林的《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莫应丰的《驼背的竹乡》等。这些作品描绘出了一幅愚昧、落后的农村场景,在塑造“旧式农民”形象的同时,着力表现他们精神被扭曲的生存现实,以及食物的匮乏与性的压抑,显示了他们生存现状的蒙昧状态。他们在此之前的生存似乎只具有空间的意义,而不具备在时间向度上的移动,而改革开放则作为解放性的事件,使其中的“新人”告别了封闭的空间与僵化、凝固、窒息的传统,走向了新的未来。
  如果说“社会主义新人”与“个人主义新人”分别代表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现代化理想和想像,那么在现代化的角度上看,他们并无不同,他们都是要告别“旧式农民”与旧中国,但他们的出发点和要达到的理想社会却并不相同。
  90年代出现的作品,对“新人”较为冷漠,却对“旧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甚至表现得不无理想化,这是颇有趣味的。在这些作品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白鹿原》。
  《白鹿原》塑造了一个“旧式农民”或旧式乡绅的理想人物白嘉轩,他是一位儒家道德传统的忠实实践者,所奉行的处世之道是仁义。他大度地对待长工鹿三一家,从不克扣、从不拖延给鹿三的工钱及粮物。他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学堂读书,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也同样给黑娃置备了学习用具,亲手把他送进学堂。在白鹿原,鹿子霖是暗中同他较量的对手,鹿子霖拆他家的房,指使小娥引诱他儿子白孝文堕落,使他无比难堪,但白嘉轩得知鹿子霖被逮后,“他没有幸灾乐祸,反而当即作出搭救鹿子霖的举措,就是要在白鹿村乃至整个原上村立一种精神……让所有人都看看,真正的人是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待人律己的。”黑娃当上土匪后,派人收拾白家,打断了白嘉轩的腰板,使他永远不能昂首挺胸,还砸了对于白嘉轩具有神圣象征意义的祠堂。白嘉轩同样宽恕了他。白嘉轩凭着自己的笃定的信念,宽恕仇家,被小说里的朱先生盛赞,“这心肠这肚量这德行,跟白鹿原一样宽广深厚永存不死。”
  白嘉轩是儒家文化渗透到旧乡村伦理道德的化身,有意思的是,他代替了文学中的“新人”,充当了这一时期理想的农民(乡绅)形象,这不仅是对现代化本身——“社会主义新人”与“个人主义新人”所代表的历史方向——的反思,也反映了理想型人物在不同层面上的转变,比如,由“农民”到“乡绅”(地主)的转变,由政治、经济到“文化”的转变,由“西化”到“传统”的改变,等等。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白鹿原》里,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在此一时期出现的众多“家族小说”中,而其流风余韵则至今不绝,比如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莫言的《生死疲劳》等,都对旧式“地主”或乡绅在叙述中进行了美化。
  到今天,我们的文学中已经很少看到现实农村中的理想农民了,90年代中期“现实主义冲击波”提供的是“分享艰难”的乡村干部,近年的“底层文学”描绘的则是众多在现实的压力下或固守家园,或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更多的是挣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听天由命”,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为“旧式农民”。他们既没有“社会主义新人”改天换地的豪情,也没有“个人主义新人”开拓进取的意识,更缺少“封建主义旧人”在文化上的尊严与自信,显示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无力或无言的状态。
  由“社会主义新人”到“个人主义新人”,再到“旧式乡绅”,这些农村中理想型的人物形象的演变,以及理想型人物的缺席,从一个方面展示了时代与文学思潮的变迁。今天,我们能否塑造出新的农民形象?要回答这一问题,或许不仅要诉诸作家的想像力,也要诉诸历史与新文化的创造。只有在中国农民的实践中,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中,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新农民的“本质”,一种崭新的农民形象。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