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赵姨娘可以说是最不讨人喜欢的,这是为什么呢?
本文从赵姨娘出场的几个主要情节,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予以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产生赵姨娘这种具有扭曲人性的人物的真实原因。
【关键词】 赵姨娘;扭曲人性;封建伦理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赵姨娘是荣府二老爷贾政的侍妾,是两个主子探春和贾环的生母,是奴才赵国基的亲姐姐,这种矛盾的身份来源于她低微的出身——一个由奴婢收房的姨娘,正因为如此,所以尽管她日常伺侯的是贾政、王夫人这样的实权人物,实际地位还比不上那些高等的丫环。贾母、王夫人可以当着众人啐她、骂她,不过名义上被下人们称为姨奶奶而已。如此一个可悲可怜的人物,何以在许多读者甚至“红学”的研究者的眼中,却给蒙上了一层可憎可恶的面纱,这到底原因何在呢?
一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要解开这个谜底,还是先从赵姨娘的自身来找原因。众所周知,赵姨娘在荣府的地位颇为特殊,凡属热闹的场合,她都是个向隅的人物,而凡在矛盾冲突中,总扮演尴尬的角色,用她亲生女儿——三小姐——探春的话说,就是“糊涂不知福”、“每每生事”致使王夫人“几次寒心”,探春的明察是否准确,从下面的分析中我们自可得知。
在《红楼梦》中,赵姨娘正式出场,是在第二十回。贾环和莺儿赌钱,输后耍赖,宝玉打发他出来,赵姨娘啐他:
“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正骂着,正巧凤姐打窗外过,都听在耳内,便隔窗训斥赵姨娘道:“大正月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在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有什么相干!……”,
凭心而论,赵姨娘训子无方,话不得体。但她毕竟是贾政的侧室,探春、贾环的生母,凤姐何必用这样尖酸刻薄的话损人呢?根子就在这场纠纷中夹上了宝玉。凤姐于荣府诸人本无所谓爱憎,至亲至爱莫过于夫妻,她同贾琏尚且尔虞我诈,遑论他人?但宝玉是贾母、王夫人的命根子,维护宝玉实际上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同回当宝玉的奶奶李嬷嬷因为输钱排渲袭人时,凤姐就如此这般地进行了调解:
“凤姐便连忙赶过来,拉了李嬷嬷,笑道:‘好妈妈,别生气,大节下,老太太才喜欢了一日,你是个老人家,别人高声,你还要管他们呢,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在这里嚷起来叫老太太生气不成?你只说谁不好,我替你打他,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跟我吃酒去!’一面说,一面拉着走,又叫‘丰儿,替你李奶奶拿着拐棍子,擦眼泪的手帕子……”’
凤姐这般调解何等委婉,何等有分寸,前后对照判若两人,再看第二十五回,贾环推倒灯烛烫伤宝玉后凤姐的精采表演:“老三还是这么慌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了高台盘。赵姨娘时常也该教导教导他。”前五回赵姨娘倒是教导过贾环:“谁叫你上高台盘。”凤姐却说他是主子,自然可上高台盘,并指斥赵姨娘:“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有什么相关!”然而这次在王夫人面前,又把教导的职责一股脑儿奉还给赵姨娘,于是“一句话提醒了王夫人,把赵姨娘唤来好一顿训斥。”凤姐翻云覆雨,固然揭露了她那阴鸷机巧的性格,同时也表现了赵姨娘动辄得咎,左右为难的处境,伏下了“魇魔法”的祸根。
荣府这场骇人听闻的生死搏斗,一般人多归咎于赵姨娘“心术不正”、“秉性阴狠”。这实在是先人为主之见。请看第廿五回赵姨娘回答马道婆讨鞋面的那段话:
“赵姨娘听说,便叹口气说道:‘你瞧瞧那里头,还有那一块是成样的?成了样的东西也不能到我手里来!有的没的都在这里,你不嫌就挑两块子去!……”’赵姨娘作为“金门玉户”的半个主子,也够可怜的了。她的经济权益,还不如那些有脸面
的丫头:平儿随手把一件红羽纱斗蓬送人,麝月打发太医的银子拿多了,还说:“宁可多些,别少了,叫那穷小子笑话。”这里何等气派,对比之下,赵姨娘又是何等的寒酸。在贾府,每个人的经济权益取决于他们的身份、地位,作为二老爷贾政的侧室,两个主子的生母,她的地位、权益竟比不上有脸面的丫头,她的“心术”怎么“正”得了!
其实,赵姨娘对宝玉并无多大怨毒,她在廿五回评说宝玉、凤姐时是这样说的:
“‘(他)还是小孩子家,长得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我只不过伏这个主儿’。(赵姨娘一面说,一面伸出两个指头儿来。马道婆会意,便问道:‘可是琏二奶奶?’赵姨娘唬的忙摇手儿,走到门前,掀帘子向外看看无人,方进来向道婆悄悄说道:‘了不得,了不得!提起这个主儿来,真正把人气杀,叫人一言难尽,我自和你打个赌儿,这一分家私要不叫她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在这儿,明眼人也许注意到了,马道婆一提起凤姐的名字,赵姨娘便唬成那个样子,足见平日凤姐对赵姨娘母子欺凌之甚,积怨之深。难怪赵姨娘会产生“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念头,而且还有一点赵姨娘并不是先就一心想害凤姐、宝玉,而是在马道婆挑逗后,才妄念顿生的——换言之,“魇魔法”正是“大正月”和“灯烛事故”的延伸,其本意确实含有权益的争夺,但主要动机还在泄怨。
再看“辱亲女愚妾生闲气”这回,是赵姨娘为其弟赵国基的丧事银子引起而同探春产生的一场冲突。这场冲突是否应归咎于赵姨娘的“愚”呢?不错,“赏银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探春是应按旧规矩办。但凤姐病休,循章本应李纨裁处,可见主要负责人是李纨,探春只不过是一助手而已。李纨已经发话按袭人的例赏四十两,而且凤姐也打发平儿“请姑娘裁决,再添些也使得”我们且不说这句话里包含了凤姐怎样的诡计,只看探春如何行事,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小姐,如果稍近人情,就应该顺水推舟,不必如此横枪,因为这区区几十两银子在王府本是琐碎之事,李纨完全有权处理,何况王夫人等也叫“回奶奶姑娘来”这表明王夫人根本不会为这点小事操心。再者,若说“旧规矩”,环哥儿、兰哥儿的点心钱,姑娘们的脂粉钱何尝不是“祖宗留下的旧规矩”,连盘剥克扣的凤姐也照章而行,探春不是也锐意革掉了吗?所以,怪不得赵姨娘哭诉曰:“姑娘现踩我。”探春何以要处处踩着亲娘呢?原因我们在后面再作专门分析。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茉莉粉”事件,这是一场麝月、芳官等小丫头捉弄贾环的闹剧,尽管有人认为赵姨娘是在欺压芳官之类可怜的女孩子,妄图践踏在她们身上爬上去,其实不然,贾环向宝玉讨蔷薇硝,芳官因是蕊官所赠不肯与他,用茉莉粉代替,贾环不识真假,伸手去接,芳官却向炕上一掷,贾环只得向炕上拾了。一掷虽轻,分量却重,这个细节充分说明了赵姨娘、贾环在荣府所占的地位。姑不论贾环毕竟是荣府的三爷,就是对常人也是失礼和冒犯啊,所以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芳官等人是奴才,结局又悲惨,可怜可恕,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芳官这类人并不是什么“遁世者”,而是经过荣府的薰陶,沾染了持宠骄纵、结党营私、看人下菜等许多恶习的奴才。这从芳官在柳家厨房同莲花儿拌嘴和拿糕喂雀的语言神态,就可想而知。确实,在这儿又表现了赵姨娘的“愚”,她说:“宝玉是哥哥,不敢冲撞他罢了,难道他屋里的猫几狗儿也不敢问问不成。”她不懂“打狗欺主”这个道理,只这一句,问了“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的讥诮,搞得十分难堪。而且在这里探春并不如别人估计“就是奶奶姑娘们,也不好为那起小粉头说你老人家”反而派了她亲娘一番不是“这是什么大事,姨娘也太肯动气了……!何苦自己不珍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更令人诧异的是事后探春只命查究调唆赵姨娘的人,绝不问事情的起因,更不追究芳官等的失礼。这样“拉偏架”就因为芳官等是怡红院的“猫儿狗儿”轻易是伤他不得。对“猫儿狗儿”的认识不同,便是“敏”探春和“愚”姨娘在见识上的本质区别。
对于上面列举的每场纠纷似乎都是赵姨娘“每每生事”,实则是她自保不暇,每况愈下:一辱于当家奶奶——王熙凤,再挫于亲生女儿——三小姐——探春,三败于小丫头子——怡红院的“猫儿狗儿”们,如此这般,我们不难明晓,赵姨娘还能践踏在别人身上爬上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