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年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又发布了对汤若望的祭文:“皇帝谕祭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二级又加一级,掌钦天监印务事,故汤若望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卹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汤若望,来自西域,晓习天文,特畀象历之司,爰锡通微教师之号。遽尔长逝,朕用悼焉。特加因卹,遣官致祭。呜呼,聿垂不朽之荣,庶享匪躬之报。尔有所知,尚克歆享。”[8]这就是作品中说张道士“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所本。
至于说张道:上是荣国公的替身,则是因为荣国公指代清太宗皇太极,汤若望与他有相似之处的缘故。要说清这一点,需要将宁荣二府及宁荣二公的指代作用略加说明才行。
宁荣二公分别指代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努尔哈赤被谥为“定业高皇帝”,“定业”与“宁国”语义相同。宋徽宗2岁时被封为宁国公,以古喻今,宁国公便有隐写帝王的功用。宁国公名演,因为努尔哈赤建元天命即可汗之位时为一月一日,时为寅月,《玉篇》:“寅,演也”。据第二回交代,宁公有4个儿子,这是隐喻努尔哈赤建元天命后又有天聪、崇德、顺治、康熙四代。宁公子名为贾代化,已暗示我们这里所说的“儿子”是关于朝代年号的假话即“贾(假)代化(活)”了。宁公代太祖及天命朝,代化便可代太宗及天聪朝。则代化长子贾敷便可代崇德朝。此名谐音即为“假父”与“假儿”相对,进一一步暗示这里的父子只是朝代的隐语。贾敷既可代崇德朝。便同时又可代太宗。太宗死于崇德八年,而崇德阼为年号消亡于次年即顺治元年,若仍以崇德纪年便是“崇德九年”。这就是贾敷八九岁上死了的史实内涵。贾敬袭官喻顺治继位。贾敬不理家事,只在城外和道士胡闹正是隐写顺治在董鄂妃死后沉湎佛门,不理朝政的行为。顺治生于寅年寅月,死于寅月《尔雅·释诂下》:“寅,敬也。”这是贾敬命名的原因之一。顺治既是帝王,又是四子的父亲。《孝经》:“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这是贾教命名的又一原因。所以贾敬命名暗示我们此人原型是顺治,他是宝玉原型的父亲。
第七十六回尤氏讲了一个笑话:“一家子养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一个眼睛,二儿只一个耳朵,三儿子只一个鼻子眼,四儿子倒齐全,偏又是个哑巴。”这是对宁公有四个儿子说法的照应。俞平伯先生当年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不过他无法作出解释。大儿子一个眼睛扣太宗建元崇德改国号为大清,一个眼则视物不清,用对偶法便扣“清”。二儿子一个耳朵扣太宗改元天聪,一个耳朵则闻声不聪,用对偶法便扣“天聪”。三儿子一个鼻孔喻顺治统一中原定鼎燕京,古代用五岳代五方,中原以中岳嵩山为象征。古代棚术以鼻为嵩山。所以两个鼻孔变成了一个鼻孔喻由满清与明朝共同拥有天下到满清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四儿子哑巴喻康熙朝。因康熙朝五行代号为土[9],土精为石,宝玉衔玉而生即隐写他为此朝真正的帝王,而口中含玉则不能说话,形同哑巴。
按常理宁国公可指代努尔哈赤,荣国公为宁国公的弟弟就不能指代皇太极。其实不然。因为说二人为兄弟是就天命朝与天聪朝年号上的相似而言的。所以庚辰本第二回便不提二人是兄弟。荣国公指代皇太极,便为四子的爷爷。发现这一点,书中三处表面看起来似为笔误的细节的正确性才能被发现。据第二回交代,荣国公子代善,孙贾赦、贾政,则宝玉为重孙无疑。但是第五回警幻转述宁荣二公之语云:“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十六回秦钟与鬼判说:“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铝宝玉”,第二十九回张道士说宝玉长得像荣国公,贾母便说只有宝玉像他爷爷。这几处当然不会是笔误,而是基于荣国公指代皇太极,宝玉指代四子这一构思而产生的不易之辞。
如果说宁国公命名取义于太祖建元之月,而荣国公命名则取意于太宗改元崇德即大清皇帝宝座之曰:此日为1636年四月十一日《太宗实录》卷二十八),干支乙酉。纳音五行:“甲申乙酉泉中水。”《广韵》:“源,水泉日源。”《说文》:“泉,水源也。”则乙酉即“泉中水”为“源”。这就是荣国公名源的原因。
上述关于宁荣二公的分析,还可由其他六公的寓意佐证。这八公影射满洲八旗旗主,正是清朝政权结构的象征。镇国公牛清,镇字拆开为金字和真字,扣金人与女真人,加上清字合起来指代建立后金及大清的女真人政权。怍品中有东平郡王与西宁郡王,用对偶法“宁”复“平”。故宁国公扣平国公与齐国公、修国公、治国公合起来扣儒家的人格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这些爵位是以家族喻朝廷,实为清朝政权的隐语。《说文》:“顺,理也。”故理图公与治国公扣“顺治”,顺治生日干支甲午,午扣马,甲为天干之首扣魁,故治国公名马魁。其孙名为马尚,程本又作马尚德,谐音即“马上”和“马上得”这是喻顺治朝满人靠武力定鼎燕京,入主中原。可卿之死一石数鸟,从皇四子与董鄂妃之死来隐写四子是帝位继承人却又丧失了皇位。修国公与缮国公扣“修缮”喻帝位空缺需人继位,就好比炼石补天亦为一种修缮一样。治国公后为修缮二公,就把作品隐写的帝位之争的朝代交代了出来。脂批从六公名姓中解出十二地支,便是对康熙朝的一种暗示。因为十一二支扣一年十二月,而康熙朝承前春夏秋冬之序而贯穿之,一年芷是其指代符号。[10]
由宁荣二公所指代太祖太宗,可知宁荣二府指代皇宫。清朝皇帝居乾清宫,皇后居坤宁宫,用对偶法宁字复清字,故宁国府即为清国府。《礼记·曲礼下》:“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丽而朝。”故作品有此一笔:“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这是由贾府位置暗示其为皇宫。此外,古人以四季配四方,春天位东,秋天位西,太祖建元天命春天,故宁国府居东,太宗继父汗位秋天,故荣国府街西。
宁荣二府合起来指代皇宫,分开来则宁府指代皇宫,荣府指代亲王府。因为四子既是顺治的儿子,又被当成了十一子的儿子即亲王的儿子。所以惜春指代四子的皇子身份便由宁府抱养过来。由此,荣国公之荣字来源于四子的荣亲王身份。同时又关合太宗谥号“兴国”“显功”的说法。换言之,“宁国”扣太祖奠定基础的作用,“荣国”扣太宗发扬光大太祖事业的功劳。二府的不同指代作用巧妙地隐写了四子的身世特征。
知道了荣国公可指代清太宗,则张道士是他替身的依据也就不难发现了。首先,二人都生于1592年。其次,太宗是四子的爷爷。汤若望曾过继仆人的儿子即四子即汤士弘为义孙,也是四子的“爷爷”。
凤姐让张道士换巧姐的寄名符,这是隐四子在汤若望处寄身。宝玉在道士们的贺物中发现金麒麟,这是隐四子与十一子寄身汤若颦处。因十一子为麟趾宫贵妃所生,麒麟是其身份的象征。张道士说:“我拿出盘子束一举两用,却不为化布施,倒要将哥的这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这是指汤若望将顺治传位给四子的遗诏给同事们看了之事,“远来的道友”指那些远涉重洋的西洋人。汤若望只活了75岁,故说张道士80多岁只是蒙蔽人的谜语手法而已。
第二十二二回有“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之语。这是说四子“死后”寄身汤若望处,不久又与汤分离逃落曹家。“缘法”谐音即“源法”,故丧失了与汤的爷孙关系即无“源法”,故为配合这一构思作者又为荣国公贾源起名为贾法。
三、马道婆及其它
下面再将涉及到汤若望的部分情节简单说明一下。
古人用二十八星宿分值十二个时辰,午时所当星宿之一为张宿。汤若望死于丙午年甲午日1666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年日转义为时,便扣午时。这就是隐写汤若望的张道士、张太医等人姓张的原因之。午为马,故张与马相扣。由此可推知与张道士之名相对的马道婆亦是隐写汤若望的。
马道婆掉个绢包而犯事隐写了汤若望将顺治传位给四子之事泄露而获罪,[11]而由马道婆捣鬼的凤姐与宝玉中五鬼之事,则是隐写四子在汤若望处成了顺治帝位继承人。
关于中五鬼如何隐喻宝玉为帝位继承人这层含义此处不论,只就其隐喻四子寄身汤若望处的含义略加说明。
俞樾《春在堂随笔》:“世间有《牙牌数》一书,言近而指远,占之,亦时有巧合者。余闻许子社言,杭人有为之笺注者,唯其中有‘五鬼闹判’一语,不知所出。以问余,亦无以应也。今乃知出于《西洋记》第九十回‘灵曜府五鬼闹判’即其事也。开卷有益,信夫。”[12]《牙牌数》一书何时产生,《红楼梦》作者能否见到,笔者不知。不过《蔓宝太监西洋记》中“五鬼闹判”情节作者十分清楚,并藉此隐喻四子寄身汤若望处应尢疑义。由宝玉中五鬼联想到“五鬼闹判”,再联想到《西洋记》,四子寄身西洋人汤若望处的史实便披露了出来。当然这一寓意是无法单独显示的,而是在与其它许多情节的寓意相互结合中产生出来的。
宝玉中五鬼情节与第四十回第一副牙牌是相互照应的。“这鬼抱住钟馗腿”,昆曲《嫁妹》中有五个小鬼扯衣抱腿同钟馗玩闹的情节,这与“五鬼闹判”的情节类似:“老大的只是判官一个,哪里打得那五个鬼赢?把头上的晋巾儿也打吊了,把身上的皂罗袍也扯碎了,把腰里的牛角带也蹬断了,把脚下的皂朝靴也脱将去了。”[13]按照作品中的射复式连环手法,这副骨牌的寓意与宝玉中五鬼的寓意应该相同。
这副骨牌中有一句:“凑成便是个‘蓬头鬼’”。此句与第五十二回中情节相照应,把这副骨牌的部分寓意表现了出来。第五十二回写晴雯有病,麝月说她:“病的蓬头鬼一样。”作品写宝玉让晴雯吸西洋鼻烟治病,这是喻四子在西洋教士汤若望处“复活”。《圣经》中有上帝用土造出亚当,吹生气在他鼻孔中使之成为活人的说法,这就引发了作者通过晴雯吸鼻烟来隐写四子“复活”于汤若望处的构思。
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含义之一是隐写四子与十一子的关系。十一子与四子在汤若望处以仆人及其子的身份出现于史料中,故在这个意义上二人原先的身份及关系便消亡了。故第五十七回宝玉听紫鹃说黛玉要回家去后便指着屋内摆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叫道:“那不是接他们的船来了。”[14]这是表示在西洋人处二人的真实身份丧失了。
用典是《红楼梦》的重要手法,因为大量用典可以间接地影射作者无法直说的事实。《牡丹亭》为《红偻梦》所大量引用,这是因为这一典故的运用能十分贴切地影射十一子和四子在汤若望处“死后团圆”的遭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遭遇可类比十一子与四子遭遇。《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可类比汤若望。显祖号海若,取典《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这里的“洋”即海,若即海神,按照作品射复式连环手法,海字即洋字复望字,故汤显祖号海若可解出“汤若望”之名。
如前述,《赤壁怀古》的谜底即所打俗物为蚊子灯,因此物可扣汤若望的通玄教师之号。按照这种思路,我们自然可发现此诗尚可隐法铅、河灯之类物件而不限于蚊子灯。汤若望死于七月十五日,正是中元节。此日为民间祭祖日。家家追荐祖先亡灵,并有焚烧法船、放河灯等活动[15]。河灯是用纸扎成船和荷花等形状,中间燃以蜡烛。河中燃烧的法船与河灯。和赤壁之战中被火烧掉的战船多么相似。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一场关涉帝位之争及四子流落曹家之结局以及汤若望之死日的纠纷被作者通过历史典故和民俗如此贴切地暗示了出来。元春省亲回写大观园“一色水瞒群墙,下面白石台阶,凿成西番草花样”。西番草即西番莲,由于此花可影射汤若望遭遇身份,故作者在这里有此一笔。汤若望生于公元1592年5月11日,为农历三月二十日,死于公元1666年8月15日,农历七月十五日,[16]生于春天,死于秋天,与西番莲的花期由春术至秋正相吻合。西番莲花丝长而向四面展开,从照片看,该花由向外辐射的十片细长花瓣组成,无沦从哪个角度看,似都有卜字在内。它的花蕊中间有一个像人头样的东西歪斜着,叶子有3~5个裂口,似乎人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佯子。此花原产南美巴西,明清之际传入我国。植物原名“受难之花”。[17]由上情况可知,西番莲作为受难之花正好可以隐喻汤若望死前所受的磨难。此一西番草细节的构思,寄托了作者对汤若望深深的哀悼。《红楼梦》中的水月庵喻汤若望处,取义“一切若水中月”,意谓十一子和四子在汤若望处原先的高贵身份便都成了水中月一样虚幻和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同时水扣汤,月扣望,中含“汤若望”之名。由此月宫便亦成了汤若望处的代名词。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惜春曲辞中“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的寓意了。
钟惺编辑《有夏誌传》卷一记嫦娥奔月有云:“……乃奔大荒之南,日月之山。山有二岩焉。日岩多暖,月岩多凉。嫦娥性喜清凉,心爱这个所在,着实幽雅。……乃构石为宫,于月岩而居之。旁有大娑婆树,有玉兔,不知此便是月宫。遂为月宫之神。”乐史《太平寰宇记》中云:“日月石在夔州东乡,西北岩壁间悬二石,右类日,左类月,月中空隙有婆娑树一枝。”由上可知惜春曲辞中的两方宝树实指月宫桂树,“上结着长生果”则进一步指出四子寄身汤若望处而获“长生”,正如嫦娥偷吃不死药而奔月宫一样。
注释:
[1]关于作品本事,请参见拙文《宝玉原型考论》,《学习与探索》1997(5)。
[2]这些著述主要有:《康熙实录》、《汤若望传》(杨丙辰译和李兰琴著两种)、恩斯特·斯托莫著,达素彬、张晓虎译《“通玄教师”汤若望》、《清史稿·汤若望传》。
[3]引自张采田《清列朝后妃传稿》卷上,69页。
[4][5][6][7][8]杨丙辰译:《汤若望传》,商务印书馆]949年版,511页、512页、392页、323页、314页、537页。
[9][10]参见拙文《宝玉等人命名与康熙帝泣关系考》,《龙江社会科学》l996年1期。[11]参见拙文《“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考》,《学术交流》l996年3期。
[12]引自孔另境编辑《中国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113页。
[13]引自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268页。
[14]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3卷本《红楼梦》脚注,l985年版,70页。
[15]参见《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17页。
[16]关于汤若望生死日期,据达素彬,张晓虎译《“通玄教师”汤若望》。
[17]关于西番莲的知识,据刘占英《西番莲雕花的寓意》一文,《红楼梦学刊》199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