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在美丑善恶的混浊中澄明人性——评刘志成《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
来源:  作者:淡墨  点击:次  时间:2001-09-0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对此作家愤然地发问:“大雪茫茫,还要覆盖高原多久”?
尽管如此,作家还是没悲观和失望:“待到大地回春,那些树木会复发新芽长出新叶,同样一个世代繁荣起来,……”更加意味深长的是,齐齐格后来也成了一名出租汽车司机“她冲我微微一笑,……驱车汇入了拥挤的车流。我看那一轮太阳,飘在车顶的那一轮太阳,流淌着暖色的光”。
在这里,作品显然是在暗示我们社会的前景将是美好的。
市场经济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生产力解放了,社会繁荣富裕了,但金钱亮起来,道德却暗淡下去了。正直、善良、理性的阳光这些元素无疑已在现代观念的竞争中溃败,在人的心灵的角落里,那神性的阳光普照的情境消失!作家站在生活(人性)的内部,感受疼痛和困苦。
试想作家要以怎样的胆魄来对待人生中的这种缺失啊!
我们眼睁睁地看到牧(农)民离开故土走进城市孤独的夜晚,她(他)们是那样地孤独无援而又痛苦无助。汹涌而来的市场经济让他们离开了牧场和土地,但他们又还那样稚弱,那样没有能力和缺失方向,他们实在无法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去驾驭自己的人生了。这便是那个蒙古族少妇蔚林花的故事,她离开家乡出来闯荡社会,经历了许多磨难、屈辱、痛苦,最后又不能不回到故土去的终结原因。
草场、牛羊、勒勒车,曾经是这个古老民族的意义和中心,但这个人生的起点和归宿正在市场经济中解构。可是他们要怎样才能从这荒废中建立自己的希望和尊严?这却成了作品中无法支撑的精神叙事。
蒙古族少妇蔚林花的经历是戏剧性的。牧场的沙漠化逼得人们没有退路,“浩特(村子)的人才一拨又一拨地涌向城市。”蔚林花就是这涌进城市的潮流中的一朵浪花。进了城,她才发现“城市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银子、金子像白花花的汗,黄亮亮的油淌满的世界”。在城市里淘生活,更比要在沙漠里刨出粮食来更难!她在城里,卖过水果,打过工,做过模特儿。在饭店里,她用歌声,用自己的声相取悦食客的欢心赚取一点屈辱的小钱。最后,她还是屈服于金钱,屈服于生存意志,做了那“胖经理”兼画家的“二奶”,并成了这对夫妇“借腹生子”的生育工具。命运是极其悲苦的。蔚林花的打工奇遇,她遭受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和耻辱,她经历了一个年轻女人所有的厄运!
蔚林花的遭遇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理想主义的光芒已经消失怠尽!人们关心的是个人的实际生活,个人欲望的满足和情感需求等具体问题。
三轮车夫、打工仔、蔚林花……他们本来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份,但他们没有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谈不上他们会有强调自己人格和权利的话语权。这便是悲剧的根源,这便是中国文学应有的焦虑。
性消费、偷情和通奸,这些叙事元素经常在作品中出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一个欲望的都市人生?这种欲望刺激了作家欲望文学的想象:有繁华的城市,就有贫穷得让人难以想象的乡村。我想,这就是作家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为什么要以城市为背的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从三轮车夫、红裙女人、小男孩、蔚林花的身上看到了正直、善良的人性的光芒。我们看到了“人”生存的执着与苦难同时在命运中运行。英国作家哈代说:“生活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靡丽,而在于它的苦难。”作家的这种苦痛在命运中找到了形式,也找到了精神,人性从而在美丑善恶的混浊中得到了澄明。作家是有意在拯救人的情感,拯救人性。我认为这便是《流失在三轮车夫的岁月》这篇作品所释放出来的,最重要的艺术信息!
这篇作品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从牧场上出去闯荡人生的蔚林花,就像沙漠上的旱鼠一样,在市场经济中呛了几口水之后,又回到自己原先的牧场上去了。我们前面说过:草场、牛羊、勒勒车,这曾经是这个古老民族的意义中心,而现在正在市场经济中解构。可蔚林花为什么转悠了半天又回到自己生活原来的点——牧场上去了?生活中出现的这个怪圈,我认为不仅是蔚林花(牧民)的困惑,同时恐怕也是作家自己的困惑。

三, 散体,诗意的栖居
《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这个作品的结构是松散而随意的,几个事件既独立又联系,颇有点诗歌断章式的手法。在作品的展开过程中,既不执意的去编织故事,又不精心地去刻划人物,借三轮车夫的眼睛看到为止。对生活事件也以呈出为主,作家很少长篇大论的去分析、去评论,对生活的评价常常藏而不露,而把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留给读者。作家的表达也常常是感觉大于理性,通篇追求一种含蓄隽永的艺术风格,一种诗意的栖居。
为了适应这种格调,作品的语言也是诗意的。这篇作品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作品使用了一种尽量偏离口语,对口语陌生化后的诗的语言。我们不难看出作家是有意在追求词语语境的信息储量的,尽量使之含蓄蕴藉,而使作品的语言愈是咀嚼愈是有韵味。这颇有点像信息处理器中的芯片一样,它的体积很小,而容量却很大。在修辞手法上,大量的使用了比喻、象征、隐喻、暗示、借用等等。作家在这篇作品的语言上是下了大功夫的。
比如写有钱少妇的寂寞人生时:“一个个工业时代的产品像一只只灵动的鸟,古典的红裙子领着商潮里的鸟群厮守着一片寂静。”这样的句式已不是一般小说散文的语言,而颇有点现代诗的意味了!
“堕落是另一种死亡?”“水是世间最有包容量的”,这样的句式,思想哲理在词语中融和得很好。
“想在酒的韵律中,寻找一份治愈伤痛的宁静”,“我的心域落满了月光凄凉的翅膀”,“那表情像树叶无法拒绝阳光,莲花无法拒绝水塘”,“在爱情的风中,她如一株向日葵擎着花盘,摇动抒情……”“在城市的草丛中,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孤独的蟋蟀”。
不用再列举了,这种诗意的,韵味无穷的句子、语言在作品中比比皆是。这样的在作品中闪耀着诗的艺术的光芒!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