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侯方域在爱情上做了净化处理。历史上的侯方域是个风流贵公子,他从苏州买了女孩子供自己消遣用,他钟情诗酒声色之中,但剧中没有写这些,而是把侯方域写成一个“书剑飘零,破烂不堪的一介书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历史上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往来,只是贵公子玩弄妓女的行径,而且他们两个人的结合时间很短。在剧中处理侯、李之间有着生死不逾的爱情,这种爱情始终与反权奸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一直持续到南明灭亡以后,时间很长。作者在侯的爱情上做了净化处理,使得艺术形象的侯方域比原型更高尚、更丰满,就容易达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目的。
其次,对侯方域在政治上做了强化处理。剧中的侯方域是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的,他提出福王有三大罪五不可立,他还替史可法去安抚乱军;他受史可法的派遣去调停江北四镇的矛盾,等等。这些都是作者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别人的事情加在了侯的身上,使艺术形象的侯方域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大大加强了。
再次,对侯方域的结局做了更改处理。历史上的侯方域是参加了清朝的科举,是有变节行为的,在剧本中没有提他的变节行为,而是让他去参加修贞学道,这样就保住了这一正面形象的完整性,并保持住了全剧反权奸主题思想的统一性。这是对侯方域这一形象作了比较大的艺术加工。
李香君是《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这也是历史上一个实有的人物,作者写这一人物是以史实为基础,创造了许多新的情节来增强人物形象的光辉。如写阮大铖出钱,由杨龙友出面去置办妆奁酒席,帮助侯方域梳笼李香君,当李盘问出事实真相以后,她拔去头上的这些首饰,脱下衣服,扔在地上,把阮大铖的箱笼全部退回。这是很有名的一出戏《却奁》,退却了妆奁。这出戏写了李香君在政治上头脑清醒,她的见解高出于侯方域,她痛恨阉党,警觉性很高,她不愧为侯方域的慰友,这出戏使李香君的形象大放光彩。
还有《拒媒》一出,在侯方域走了以后,香君坚持坐楼守志,等待侯方域回来,她不愿嫁给田仰,这时马士英派人来抢,李香君拼死抗拒,结果血溅诗扇,杨龙友借血画成桃花,最后李真丽冒充李香君嫁给田抑。这出戏突出了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不贪富贵,写出了她倔犟的性格特点。
《骂筵》一出,写马士英、阮大铖在赏心亭饮酒,他们召集妓女去唱曲,李香君借这机会将马、阮权奸大骂一顿,表明她深明大义,嫉恶如仇,不畏强权。这些新增加的情节,使剧中李香君比原型大大提高了,同时也使人物的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把爱情与政治斗争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桃花扇》以李香君、侯方域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来反映明末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和政治的腐败,从而揭示了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以寄托作者的故国之思。这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孔尚任就是借离合之情,借侯、李二人的爱情故事,让人们了解“明代三百年之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时,消于何年,歇于何地?”我们说,在戏曲方面,早就有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传统。《长生殿》、《桃花扇》也都是这样作的。
不过我们把两者比较一下,就可看到《桃花扇》把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结合的更好一些,侯方域、李香君既是爱情的主人公,又是政治斗争的参与者,他们的爱情与政治斗争是密切相关的。他们两人在反阉党、反权奸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结合以后,他们直接卷入了政治漩涡。因此他们的悲欢离合,就串演了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
《长生殿》中的唐明皇、杨贵妃,既是爱情的主人,又是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剧本的政治主题、爱情主题配合的不好。因此,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就不密切、不自然,给人以不协调之感。《桃花扇》把两者结合的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孔尚任之生花妙笔写亡国之痛,他是自觉地、全面地反映了一个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历史事实。公元1699年《桃花扇》在京上演,座无虚席,这出戏使明代的故臣遗老“掩泪独坐,嘘嘘而散”,反映很强烈。这就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他派内侍传《桃花扇》圣旨,不久孔尚任就被免官。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很高。
在结构上独具匠心。它既是以事为线索,又是以物为线索。以事为线索——以侯、李的悲欢离合作为贯串南明兴亡事迹的线索;同时又是以一把诗扇作为绾结全剧之物。1——10出,写侯李结合,同时写复社文人与魏党余孽作斗争。1l一30出,写侯、李分离,一条线索分为两条,并行发展,由侯的活动引出了马士英、史可法两派,在迎立福王上的斗争,并且写了四镇内讧,马、阮迫害进步人士。而由李香君的遭遇引出了弘光帝、马士英、阮大铖苟安享乐。31—40出,写侯、李再度会合。关联到左良玉率兵东下,扬州失陷,南明政权瓦解。
这样剧本通过爱情故事,把观众引导到广阔的政治生活中去,使头绪纷繁的历史事件变得有条有理。同时一把诗扇在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多次出现,如“赠扇”、“溅扇”、“画扇” 、 “寄扇”、“撕扇”,使一把诗扇成为全剧的核心,把复杂的内容联系的更紧密。 在剧本最后,以抒发兴亡的感慨写了一套北曲【哀江南】作为结束。这套曲子【北新水令】【离亭宴带歇指煞】写的、唱的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