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从《石巢四种》看阮大铖的戏剧特点(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江瑛  点击:次  时间:2001-08-3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阮大铖是“临川派”的后继者之一。临川派的突出特点是“重情轻理”,这种特点同样体现在阮大铖的作品中。《石巢四种》给读者的总体感觉是雍容典雅,情韵流畅。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作者只是娓娓道来,仿佛在说着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这样在作者,读者与主人公之间便有了一种审美距离,让读者更好的去领会剧情,去想象剧中的人物形象。从某种程度来说,阮大铖的戏剧类似于今天的意识流的手法,他以情感为线索,铺衍故事情节,理为情用,在阮大铖的和缓的叙述中,一切似乎都是预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的。《双金榜》中的皇甫敦以名儒出场,似乎应该一帆风顺地去中举金榜题名,然后直接的喜结良缘。然而不是这样,元宵之夜被诬陷为偷天大盗,又口莫能辩,蓝廷璋是一清官,按理说应该还皇甫敦一个清白,可是偏偏就无法解释这皇甫敦的衣物何以落在库内,而钦赐黄金又摆在他的案头,大盗莫次飞做得天衣无缝,但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秀才何以由此能耐,在这种情况下,蓝廷璋也只得让皇甫敦受委屈了,发送广南了事,皇甫敦也只得认命。到了广南,却又意外的遇到了当年的大盗莫次飞,并且入赘卢府,可谓前程似锦了,可天有不测风云,暗通海盗,使得他再次受到打击,似乎今生无望了,偏是二子具中金榜,千回百折,“雨后峰贴峰”让读者思维顺着阮氏笔触历尽万水千山而不觉苦。同样在《牟尼合》中,阮氏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戏剧中道具单一的程式,采用了两个道具即两个牟尼珠,这样就有了两条明线,相互交错,一而二,二而一;与《双金榜》中的两个玉蝴蝶一起,确立了中国戏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革新。《春灯谜》又被称为《十错认春灯谜记》,该剧可以说是以情驭理的最突出的体现。作者创作是以情感为线索而不顾念理之所在。全剧几乎全是用误会和巧合构成,同样能极大的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当然由于误会和巧合用得过于频繁,所以不免有斧凿之痕,给读者以不实之嫌,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或微笑,或担忧,或惋惜,或感叹,情感的流淌宛如一条潺潺的小溪随遇而弯,时时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疏畅而不滞重。在《双金榜》中,阮氏为了照顾天缘凑巧,竟然大胆借用梦境和神仙,如卢小姐的那枝牡丹,作者始终没有解释它到底从何而来,不但如此好像也永远不会凋谢。而那萧佛珠降生时何以真的会使牟尼珠大放异彩,恐怕作者自己也无法解释,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了。原因就在于牡丹起到了一种纽结的作用,是一个支点,广大的读者情感必须通过这个支点才能畅通无阻,所以也就出现了这个不合“理”的现象了,但却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合乎读者之情。牟尼珠是剧中贯穿情节的线索珠分人分,珠合人合,使主人公命运的象征。郑雷先生认为在临川派作家中,阮大铖是将剧作的文学性与舞台性结合得最为成功的一人,其传奇作品执着于人世的悲欢,籍佛老思想达成于现实世界的妥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阮氏的思想特征。6)p96
  艺术结构上,阮氏的作品紧凑浑圆,脉络分明,逐层推进,结局袭用传统的大团圆的方式,迎合民族的欣赏习惯。阮大铖的戏剧构思得体,结构完整,细针密线,照应妥帖。《双金榜》和《牟尼合》分别以一双玉蝴蝶和一对牟尼珠为线索,由合到分,由分到合,来绾系主人公的命运,成为主人公命运的象征物,最终蝴蝶成双,牟尼合璧分别收束全剧。《燕子笺》中则以春容画合观音像为引,以燕子衔笺作为关目,生出了新的爱情线,最后又让燕子双双绕梁,既增添喜庆祥和的气氛,又前后呼应。《春灯谜》中,以宇文彦一家的安谧生活始,宇文父上任,宇文彦走散,历经磨难到最后父子、夫妻团圆,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无不显示出阮大铖精心剪裁之匠心。阮氏曲词典雅,富有诗的意境,历来为人称道。他较为全面的继承了临川派玉茗堂的曲风,而以寓雅于俗的本色语言见长,他在《春灯谜自序》中将自己的曲作与汤显祖进行比较说:“余词不敢教玉茗,而差胜之二:玉茗不能度曲,予颇能之。虽按拍不甚匀合,然凡棘喉齿之音,早于填时推敲小当,故易歌演也。昭武地僻,秦青、何戡辈所不往。余乡为吴首,相去弥近,有裕所陈君者,称优孟耆宿,……又一快也。”这段话显得颇为自负,言下大有自诩能“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的意味。大铖的曲辞无论是偏重文采还是偏重本色,都带有到眼可辨的汤氏特点,如《春灯谜》第六《泊游》中的一曲:【一江风】可怜宵,小泊在黄陵庙。淡月江声搅,闪星灯苦竹春丛,似有江妃笑。琴心不自聊,琴心不自聊,骚魂何处招。向归鸿支下伤秋料。周贻白先生就以为:“此类词句,即置之汤作,亦不复可辨了。”再如为许多人称美的《春灯谜》三十五《宴感》中的一曲:【北水仙子】(生)呀、呀、呀,元来是他,他、他、他,还是那般挺胸虎坐手儿叉。怎、怎、怎,恰好出他的门下,恨、恨、恨,恨五百年撞着冤家。大、大、大,恩怨都天来大,罢、罢、罢,将新恩把旧恨都消化。他请、请、请,请字儿说的牙根滑,总、总、总,总是他眼睛一副出两般花。想、想、想,想因那日妆台蓦地粉儿搽。很显然是仿自《邯郸记》二十出《死窜》中一段同牌的曲子:【北水仙子】呀、呀、呀,哭坏了他,扯、扯、扯,扯起他,且休把望夫山立着化。苦、苦、苦,苦的这男女煎喳,痛、痛、痛,痛的俺肝肠激刮。我、我、我,瘴江边死没了渣,你、你、你,你做夫人权守着生寡。罢、罢、罢,儿女场中替不的咱,好、好、好,这三言半语告了君王假,去、去、去,去那无雁处,海天涯。
  临川派的抒情戏剧到了阮大铖手中,其故事性和舞台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更便于演出和观赏,由此路向发展下去,便出现了李渔的娱乐型戏剧。而玉茗堂以“情”为中心的创作方式在后来也找到了洪升和张坚这样的优秀传人(《长生殿》的《陷关》《刺逆》两出与《燕子笺》的《守溃》《刺奸》两出似存在着承袭关系,这一点也许还有关注的必要)。”7)p96-97《曲栏闲话》云“圆海词笔,灵妙无比”,韦佩居士谓其剧“介处、白处、有字处、无字处,皆有情有文,有声有态。”近代曲学大师吴梅也认为其“圆深得玉茗之神也”(《中国戏剧概论》)通观《四种》,除其各色人物语言均能声口逼肖,富于性格化外,更为突出的是曲词清丽华美,古往今来的诗词曲,可谓信手拈来,化为己有,恰到好处。如《燕子笺》中有一【减字木兰花】云:春光渐老,流莺不管人烦恼。细雨窗纱,深巷清晨卖杏花。眉峰双蹙,画中有个人似玉。小立檐前,待燕归来始下帘。几乎可以与晚唐词人相媲美。又如《双金榜》出中汲老爷邀名儒宴集时的唱诗《天中元夕诗》:春城万户响歌钟,剪彩镂冰耀烛龙。花梅河阳新满是,柏连汉观旧呼嵩。吹笙欲下睺山鹤,摇佩还惊洛甫鸿。火德三官齐通泰,天长地久属年丰。末二句将杜审言的诗直接移用,丝毫无差池,足见阮大铖文学功底之深厚。再如第十八出的尾声四句:烟淡疏馨散寒林,一法传闻继老能。沧海月明珠有泪,不劳仓偈叩禅心。将李商隐的《无题》活用至此并掺入佛老思想,于缠绵委婉中见古拙,又别有一般境界。再如《春灯谜》中第三十五出,新科宇文彦再宴上初见韦平章(昔日将宇文彦误判为獭皮海盗者)时的【北水仙子】:呀、呀呀,原来是他。……他、他他,还是那般挺胸虎坐手儿叉。怎、怎怎恰好出他门下。俺不免上前与他理论,恨、恨恨,恨五百年撞着冤家……。大、大大,恩怨都天来大,教俺还是报怨,还是报恩,……罢、罢罢,将新恩把旧怨都消化。……这些语言都绘声绘色,即便放到元曲或者同时代的沈汤作品中也未见得逊色。第十九出中有首【前腔】:洞庭秋水渺无边,一点君山起暮烟。九嶷如黛隔湘川,黄陵云树依稀见。不觉西河剩泪悬。境界空濛,情感婉曲有度。阮大铖善于采用烘托,用典,炼字等手法以创造意境,来表现任务细微曲折的感情和心理。学习并发展了汤显祖剧作关目新巧、视野开阔的特色,以丰富的想象生动而全面的反映社会生活,为由市井到官场的各种人物一一传神写照。
  至此,我们可以认为阮大铖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艺术素养深厚之戏曲家。这里笔者仅就他的《石巢四种》进行的粗浅的探讨。其实,从他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起人们就对其颂扬不绝,只是未曾得到其应有的重视,以精于鉴赏自诩的张岱赞其剧为“簇簇能新,不落窠臼”(《陶庵梦忆》)。王思任序其《春灯谜》是说:“皖有百子山樵出,早慧早髯,复早贵。肺肝锦洞,灵识犀通,奥简遍采,大书独括;曾以文魁发燥,表压会场。”8)p196曹履吉序其《牟尼合》中有:渔山曰:“论变既详,无如请式。”于是撰萧思远《牟尼合》事,自唱自板,抵十五六日,迄用有成。语语由衷,半字不寄篱下。总若天风自来,悉成妙响。……唯是妙处,令人设身易地,痛痒自知。虽剥尽四库灵文,不知何处下手?纤毫无用,于此独见天心。正是百子专门,海内始知大龙独步。视之黄钟音首,到此别开洞天,而乐府之精微乃尽。9)P313文震亨题词说:“石巢先生《春灯谜》初出,吴中梨园部及少年场流传演唱,与东嘉、中朗、汉卿、白、马并行,识者推重,谓不得为串插巧凑,离合分明,而谱调谐叶,实得词家正宗嫡派,非拾膏借馥于玉茗《四梦》者比也。今岁避暑姑熟,十六日而复成《牟尼合》一传,绰影布稿,镂空成叶,首尾关合,肢节生动。南中一时歌茵舞席,卜夜达曙,是非不欢。……先生……独开生面,觉余心口耳目间,靡所不惬。触声则和,语态则艳鼓颊则诙,捃藻则华,义则侠,结想则幻,入律则严,其中有灵,非其才莫能为之也。”10)P314近代吴梅大师在《双金榜又跋》中说:“(《双金榜》)头绪纷繁,一丝不乱,是大手笔。云亭、稗畦俱拜下风矣。”11)P480刘世珩跋《燕子笺》云:“明末阮圆海所撰《燕子笺》《春灯谜》二种,曲文隽妙,尚存元人余韵。脍炙艺林,传播最广,观者不以人废言也。”佚名原叙以为其有司马之才,能“畅文苑之胜情,极璇闺之雅事”等等。认为他的创作“尽善尽美”“大有才华”“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所作诸出,直可追步元人”,“虽不可上抗临川,又何至于下目湖上”,这些评价, 它们大都出自阮身陷逆案之时,或者是后世人们在阅读阮氏留下的作品后所作的评价,较少主观色彩,受政治影响很小,我们认为是比较合乎实际的。

参考书目
  1、胡金望《阮大铖诗歌的历史境遇与其诗集版本略论》,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1999年4月第十八卷第二期。
  2、胡金望《在明末党争中宦海沉浮—阮大铖曲折复杂的人生四部曲》,安庆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J 1998年5月第十七卷第二期。
  3、敏泽《不因人废文(读书札记)—读<石巢传奇校注>》,人民日报N 2000年8月5日第八版。
  4、6、7郑雷《从玉茗堂到咏怀堂—阮大铖与临川派》,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2002年第三期。
  5、李金松《阮大铖<双金榜>中的政治影射发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1999年第三期。
  8、9、10、11、阮大铖撰《阮大铖戏曲四种》,M 徐凌云 胡金望点校,黄山书社版 1993年。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