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清代三家诗说简析(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张力夫  点击:次  时间:2001-08-3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他又说:“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法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听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间,水流云在,月到风来,何处著得死法?”从这段言论看,他并非一味复古泥古者,做诗强调活法,不赞成墨守成规。不过博学的他认为,体格、风格到盛唐已经全部具备,只有向最高水平的汉魏、盛唐学习,学习他们的格高调响,才能达到那种雄浑、高古、深沉的境界。如何能格高调响?沈德潜从古人作品中提炼出一套指导创作的方法、规矩,即法度。对于学诗者来说,这些论述很有参考价值。如他论七绝作法时谈到:“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这和王士祯的神韵说相近,并道出七绝可师法李白的观点。再如他论歌行体创作时谈到:“歌行起步,宜高唱入云,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以下随手波折,随步换形,苍苍莽莽中自有灰线蛇踪,蛛丝蚂迹。使人眩其奇变,仍服其警严。至收结处,纡徐而来者,防其平衍,须作斗健语以止之。一往峭折者,防其气促,不妨作悠扬摇曳语以送之,不可以一格论。”这段言论较为精辟地总结了歌行的作法,虽然不必处处拘泥,但使人在创作中有了大体的依据和入门途径,且确有道理。如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起法就有沈德潜所谓“起句高唱入云”之势。

  袁枚与性灵说

  袁枚反对当时盛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以及推崇宋诗的翁方纲的肌理说。他肯定兴观群怨的诗观,但对温柔敦厚之说不以为然:“礼记一书,汉人所述,未必皆圣人之言。即如温柔敦厚四字,亦不过诗教之一端,不必篇篇如是。”(《答沈大宗伯论诗书》)他把诗人的真情、个性突出放在首位,对当时倾向于复古的格调派、肌理派诗风,都起到一定的矫枉作用,也表现出袁枚那种对正统敢于怀疑和挑战的进步精神。对于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枚也谈了意见,认为讲究神韵是不错的,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不过是诗中一格,只适用于小诗,若是长篇巨制之作,就要像“长江黄河般一泻千里”,神韵说所谓弦外之响就派不上用场。这其实和沈德潜对神韵的见解有相似之处。总之,在袁枚眼里,神韵、格调等理论都有缺陷,某些地方甚至是一派胡言,做诗“都因于性灵,不在堆垛。”再看他如下言论:“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续诗品》)“诗有人无我,是傀儡也”“人闲居时一刻不可无古人,落笔时一刻不可有古人。平居有古人,学问方深,落笔无古人,精神始出。”(《随园诗话》)综上,袁枚性灵说大意已然明朗,那就是做诗要有性情(个性)、有灵机(感悟)、有新意。平时要多研究古人,积累学问,而落笔时则提倡“有我”之真率精神,反对堆砌典故和处处模仿古人的形式主义。不可“抱杜韩以凌人,仿王孟以矜高。”要有感而发、贴近现实,要生动自然、清新有趣,即使语言通俗一些也不是诗的毛病。袁枚自己也创作了不少作品,录一首《温泉》以见其性灵:“华清宫外水如汤,洗过行人流出墙。一样温存款寒士,不知世上有炎凉。”诗的语言通俗晓畅,但运笔巧妙,别有机心。可算是袁枚的代表之作。

  如果说沈德潜代表着当时官方的审美格调,而袁枚则代表着一种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王士祯、沈德潜代表着一种为诗的古雅典丽之风,袁枚则代表着一种清新通俗之风。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