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谈梁启超文学研究中的情感特质(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毛星  点击:次  时间:2001-08-3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三、“笔锋常带情感”“纵笔所至不检束”的论文语言

    一般认为,学术著作当以理路清晰,逻辑性强,文字翔实严谨者为佳。但是,强调这些方面并不意味着应该丢掉论文语言本身的魅力。毕竟,学术论文是写给人看的,学术讲演是讲给人听的,过于严肃枯燥的文字会损伤读者和听者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吸引读者和听者,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自己的研究成果呢?梁启超在这方面很成功。胡适曾回忆:“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9](47)。”他的武器,仍然是情感。

    梁启超是做惯了报章文字的。中国近代的报纸,在启迪民智,促人振奋方面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正是梁启超和他的同仁们办报的目的。为达这一目的,报章语言必须平易畅达,情感充沛。久而久之,一种独特的报章语言风格形成了。梁启超曾不无自诩地说:“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10](62)。”

    梁启超的这种“纵笔所至不检束”“笔锋常带情感”的文字也用在了他的学术论著中。对于读者,也的确“别有一种魔力”。比如,梁启超大胆地给诗人杜甫冠以“情圣”的徽号,似乎不是学术论文应有的风格,但我们不得不说,这非常形象而又贴切,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再如,梁启超对屈原的理解与通常的看法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他却以饱蘸情感的自由的笔锋这样表达:“我说:他是一位有洁癖的人,为情而死。他是极诚专虑的爱恋一个人,定要和他结婚;但他却悬著一种理想的条件,必要在这条件之下,才肯委身相事。然而他的恋人老不理会他、不理会他,他便放手,不完结吗?不不!他决然不肯!他对于他的恋人,又爱又憎,越憎越爱;两种矛盾性日日交战;结果拿自己的生命去殉那-单相思.的爱情!他的恋人是谁?是那时候的社会[5](55)。”这样的文字,怎能不吸引读者的兴趣呢?再举一例: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中,梁启超讲陶渊明宁可饿死,也不肯迁就别人的个性时,用了这样的文字:“但他的饭肯胡乱吃吗?哼哼!他决不肯[6](13)”“哼哼”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写得很是生动和传神。在梁启超的文章中,触目可见类似于“哼哼”“呵呵”这样的感叹词。就是这样简单的几个字,却使他的文章平添了更多的感情色彩,并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跟他一起感叹。

    以上三点,虽不能尽见梁启超文学研究的成就,但确是其特殊之处。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他的研究论文不仅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一种让人百读不厌的独特魅力,一种使人融情于其中的宝贵气质。梁启超文学研究的风格,的确值得后世的研究者去体会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汝弼.白居易选集·与元九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 刘桂生,张步洲.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A].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9~10.

[4]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96.

[5]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96.

[6]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九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96.

[7]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9.

[8]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M].吴其昌.梁启超传[A].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83~186.

[9] 胡适.四十自述[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10]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6.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