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之所以在《时报》与《神州日报》上刊载“《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广告,这显然与这两家报纸以及经办人的政治倾向有关。《时报》当时由陈景韩主编,他曾与姐夫雷奋一起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一起办刊,有强烈的反对满清专制统治倾向,他又受好友钮永建影响甚深,后者为同盟会员,在日本曾创办《江苏》,鼓吹民族主义,还组织过“拒俄义勇队”。《神州日报》由于右任等人捐资集股创办,得到孙中山和留日革命学生的支持,该报曾抨击清政府的专制腐败,报道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宣传民主革命。这两家都是当时上海发行量较大的报纸,又都刊载小说,并经常刊登各种新出小说的广告,鲁迅要刊载介绍《域外小说集》的广告,它们显然应是首选。
可是尽管在报上刊载了广告,这本书的销路却不好。鲁迅于1920年所作的《域外小说集序》中说:“至于上海,是至今还没有详细知道。听说也不过卖出了二十册上下,以后再没有人买了。”至于销路不好的原因,鲁迅则归于当时读者尚未习惯于阅读短篇小说,“那时短篇小说还很少,读书人看惯了一二百回的章回体,所以短篇便等于无物。”但篇幅恐怕并不是主要问题,如光绪三十二年灌文书社出版了《短篇小说丛刊》,同年鸿文书局出版了《短篇小说丛刻》初编,二编则于翌年出版,宣统元年时报馆出版了《短篇小说合璧》,宣统二年群学社《短篇小说十五种》;至于各书局不断再版、三版的各种侦探小说集,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也都是短篇小说。在晚清1075篇有标示的小说中,标“短篇小说”、或“短篇”的共178篇,占据首位,标“侦探小说”、“社会小说”与“言情小说”的依次列于其后。可见当时短篇小说并非销路不行,鲁迅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有点误解。
短篇只是篇幅上的划分,若论其题材,当时流行的其实主要还是侦探小说、社会小说与言情小说,而《域外小说集》所选的作品,与读者中流行的口味并不合拍。鲁迅在1920年的那篇《序》中曾说,他后来看到某杂志上登载《乐人扬珂》,竟标示为“滑稽小说”,“这事使我到现在,还感到一种空虚的苦痛。但不相信人间的心理,在世界上,真会差异到这地步。”但出版商之所以如此标示,目的就是想引起读者的兴趣。
销路不好的另一重要原因,当是寄售处的选择。晚清时书籍寄售一般都是委托书局和书庄,那儿读者来往多,销售自然较为捷易,而当时书局与书庄大多集中在四马路一带。可是,鲁迅委托的寄售处却是“后马路乾记弄广昌隆绸庄”,笔者曾检阅过晚清各报数百则售书广告,惟有《域外小说集》的寄售处不是书局或书庄;而且,那时报上刊登的小说广告多有内容提要,拟稿者往往煞费苦心,故弄玄虚,或制造悬念,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可是鲁迅所拟的广告只是抽象地称“名家短篇”,“结构缜密,情思幽眇”等十余字,一般读者即使读到这则广告也弄不清作品内容究竟是什么,不特地到那家绸庄去购买也是情理中事。当然,鲁迅委托绸庄代售当定有原因,只是可惜我们现在已无法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