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从分离到融合:《通灵女孩》中的三个伦理维度(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邹建军  点击:次  时间:2001-09-1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内容提要:谭恩美的小说一经发表都成为轰动性的全球畅销书,并成为评论界长期关注的对象。谭恩美的小说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让我们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世界的本原与生存、人类的来源与发展、人间的爱情与本能、文化的东方与西方等。其第四部长篇小说《通灵女孩》是一部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伦理小说,其教育意义是明显的: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之精神存在深刻的问题,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就更显复杂;如果我们要从困惑、孤独与冷漠中得到解救,唯有回到在我们的记忆中保存完好的、最广漠、最原始的亲情之爱;要从分离、仇恨与敌对中回归到互生、融合而共存的境地,只有从那教条化的理性回归到原初的生理感觉与生命激情;要真正解决东方与西方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与政治冲突,也只有回归到世界的本原与自然形态之中,并与自然山川达成一种共生共荣的和谐关系。小说中存在这样三对伦理关系,从而构成三个伦理维度:邝与奥利维亚——从分离到共鸣的亲情回归;西蒙与奥利维亚——从危机到生机的情爱回归;东方与西方——由冲突到多元的文化回归。三者相互为用,共同组构为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主题的叙述结构:中国与美国虽然存在遥远的空间,前世与今生虽然相隔一百多年,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传统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但只要每一个人心中充满着爱、加深相互理解、放弃理性而恢复感性与激情,我们的爱情、生命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可以回归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境界。
  关键词:谭恩美 长篇小说 《通灵女孩》 分离与融合 生命与激情 东方与西方
 
  Abstract: Amy Tan’s novels often make a great sensation upon their publication, which is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legendary stories they present or the mystical east the stories are set in, but because of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concerned with the beginning and survival of the world,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human beings, love and instinct in human life,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eastern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Tan’s 4th novel and a tragic ethical one, presents three ethical relationships—Kwan and Olivia, Ximeng and Olivia, and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se relationships respectively point at three ethical dimensions—the kinship returning from separation to integration, the love returning from crisis to vitality, and the culture growing from conflict to multiplicity. The three dimensions are well knitted into a narrative structure to strengthen the theme: though America is distant away from China, though the present life more than a century away from the pre-life, and though there is a huge gap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cultural tradition, the hearts full of lov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abandonment of rationality for passion and sensibility will bring the world and life back to vitality.
  Key words: Amy Tan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segregation and integration life and passion East and West

  谭恩美有五部长篇小说(即《喜福会》、《灶神之妻》、《接骨师之女》、《通灵女孩》①和《拯救落水鱼》),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成为轰动全美甚至全球的畅销书。其小说何以有这样的魅力,让全世界许多读者为之倾倒?只是因为那样一些具有传奇性的故事吗?只是因为她往往将故事的发生与遥远而神秘的东方相联系吗?笔者认为,其小说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给我们一些重要的思考:世界的本原与生存、人类的来历与发展、人类的爱情与本能、文化的东方与西方等。
  本文拟从《通灵女孩》的文本及其细节出发,分析作家是如何通过对一个美国家庭与中国发生的历史纠葛,独到地表达对人生、世界、自然以及人类的东方与西方等重要问题丰富而深刻的思考: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之精神存在严重而深刻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从孤独、冷漠与困惑的伦理现实中得到解救,唯有回到在我们的记忆中保存完好的、最广漠、最原始的亲情之爱;如果我们要从分离、仇恨与敌对的爱情现实中回归到互生、融合、统一而共存的境地,只有从那古板教条的理性回归到原初的生理感觉与生命激情;如果我们要真正解决东方与西方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与政治冲突,也只有回归到世界的本原即自然形态之中,并与自然山川达成一种共生共存的和谐关系。以上三个方面的重要思想,正是作家在小说中所着力追求的;小说给我们展示的,也正是一幅幅人与人、人类与自然、人性与文化由分离、对立到融合、共生的惊心动魄的伦理图景。
  
  
  一、 邝与奥利维亚:从分离到共鸣的亲情回归
  
  《通灵女孩》讲述了“美国妹妹”奥利维亚自四岁到四十岁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她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思,构成了一出牵涉到东方与西方多种文化以及多个民族家庭的伦理悲剧。小说是这样开始的:“我的邝姐姐相信自己具有阴眼。她看得到那些已经去逝、现在住在阴间的鬼,那些鬼会从冥界来拜访她位于旧金山巴尔博亚街的厨房”(3)。小说将现世发生的爱情故事与一百多年前发生的战争故事纠缠在一起,将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与发生在中国的故事纠合在一起,加上人生的轮回与转世而发生的前世与今生相对应的人生图景,整个故事与人物形象显得比较复杂: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国时代,一群外国传教士与一群太平天国战士、一群清军与一群客家人活跃在一个时代;来自美国的多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与族裔来源的家庭及其爱情故事,共时上演。小说中有几对人物关系深具意义,正是他们体现了小说及其作家的伦理价值取向。主人公李邝与奥利维亚之间的友谊与亲情关系,正是一个由仇恨与冲突到理解与融合的伦理维度,通过这个维度独到而深刻地表达了人间亲情由分离与仇视到共鸣与融合的漫长心路历程。
  家庭环境对奥利维亚心理与性格产生很大影响:内心情感虽然相当丰富,却孤独、怪异,很少与人交流。在其父去世的时候,前妻的亡魂警告说如果不将他们在中国所生的女儿带到美国,死后将受到报应。过了几年,李邝来到美国与他们生活在一起,长期充当一种保姆与母亲的角色,给了奥利维亚实实在在的双重的爱(即姐妹之爱与母亲之爱)。可是,不论是李邝初到旧金山机场时,还是在一间屋里的生活起居,奥利维亚对李邝都是十分反感的、不能容纳的,有的时候甚至是非常敌视的:她时时嘲笑与捉弄邝,总是将自己在小朋友那里因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受的气全发在姐姐身上。有一天夜晚,李邝说她具有阴眼,能够看到阴间的人,可以随时与鬼魂说话,并要求她不要告诉任何人;奥利维亚却违背誓言,向父母告密。其后父将李邝无情地送进精神病院;李邝在医院受尽了种种岐视,严酷的电疗更让她受尽了难以承受的折磨,终于让李邝姐姐本来繁密而乌黑的头发全部脱落;后来长出头发,却粗短如英国猎狗身上的毛,且常常直立起来。“以前,邝的头发飘拂过腰;以前,我的手指徜徉在她那黑缎子般的发波中;以前——”(16)。对邝的头发的对比描写,着实让读者产生同情。就是这样,邝却一点没有怪罪她,仍然几十年如一日地多方照料她,给她梳头打扮,给她料理三餐;她在学校生病发烧,是邝将她送到医院;她在外面与人发生纠纷,是邝将她领回了家。当然,她虽然反感,却也受到了姐姐深刻的影响,她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成为家里唯一一个懂中文者的原因。邝把中文传染给了我。在我睡觉时,我通过自己的毛孔吸收了她的语言。她把她的中国奥秘挤压进了我的大脑,改变了我对世界的思维方式。不久,我甚至做起中国式的噩梦来了”(12)。虽然这样影响的存在,还是让她反感与中国、姐姐有关的东西。从小说中的具体描写来看,李邝身上放射出来的,正是姐妹之亲情的温暖,闪烁的正是爱的光芒。如果说奥利维亚是在现代文明与文化环境下生长起来的美国“嬉皮士”,那李邝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成长起来的东方女性。李邝执着含蓄,朴实刚强,同时也富于爱心,充满热情,对她的妹妹真是比母亲还要母亲。李邝的人格前后一致、性格表里同一:始终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她受到伤害,却从不抱怨;她平实自然,却有超越众人的才能。李邝在美国那样一个多种族混合家庭里,显示出了一种独立的人格与人文价值。而“美国妹妹”奥利维亚不理解姐姐的良苦用心,也没有认识到她的高洁品性,她们之间有一个漫长的理解与被理解、认识与被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之所以经历了许多曲折与反复,而最终又能够完成,充分体现了作家的审美理想:从亲情的分离到亲情的融合,正是由于横贯前世今生的深厚而伟大的爱的力量。
  奥利维亚的怪异性格,主要是因其父亲的早逝与母爱的缺少造成的。父爱与母爱的双重缺失,让本来孤僻的她更加孤独、忧郁与封闭;这样,与她的李邝姐姐长期处于一种矛盾甚至对立的情绪之中。美国社会存在种族歧视,而“中国姐姐”的到来,让她时不时地意识到自己身上那一半中国血统,时不时地受到小朋友们的嘲笑与奚落,于是对李邝更加怀恨在心。有一次她甚至不承认那是她的姐姐,并要求李邝马上回到中国去。但是,李邝始终将奥利维亚当成自己的亲妹妹精心照料,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特别是当奥利维亚要与已经结婚十七年的西蒙离婚时,李邝更是以种种方式加以劝阻;最后,李邝终于让他们夫妻破镜重圆,重归于好,却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自己的生命。事情是这样的:为了让奥利维亚认识到她与西蒙自前世就开始的情缘,邝时时讲述一百多年前的一半(西蒙的前生)与班纳小姐(奥利维亚的前生)的故事,有意让她醒悟到他们的“前世”和“今生”。在李邝的精心安排下,她们三人终于踏上了回到中国探亲的路程。在飞机上,奥利维亚这样回忆道:“她谈起去扫她母亲的墓,谈起她将怎样确保扫好墓。她将带我去一条她曾经埋藏过一个装满珍宝的盒子的小峡谷。因为我是她的亲爱的妹妹,她还想给我看看她童年时的藏身之地:一个石灰岩洞穴,里面有一处魔泉”(169)。就是到了此时,也并不十分理解姐姐的所作所为,反而只是认为姐姐为即将回到老家而过度兴奋。在桂林附近那原始而又神秘的长鸣村,她们不仅一同回忆了一百多年前的“前生”所发生的种种故事,在“今生”也发生了一系列惊心动魂的故事。最后,为了寻找被认为是误入山洞的西蒙,李邝也进入了山洞,但她没有能够再走出山洞来。这样的结局真是有点让人唏嘘不已!小说正是通过邝与奥利维亚俩姐妹之间所发生的爱恨交织的故事,让亲情之爱达到了一个高潮。至此,这种横跨“前世”与“今生”的姐妹亲情弥漫全书:从前的恨、隔膜与冲突,以李邝在山洞里的无端消失而结束,小说给我们带来的是那广漠而无边的爱。正如奥利维亚所说:“我觉得邝是企图向我显示这世界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灵魂的广袤。那灵魂不是别的,就是爱,无限的、无尽的爱,其中所有的一切都在使我们趋向与了解什么是真实的。我曾经以为爱就是巨大的喜悦,但我现在知道它也是担心和悲伤、希望和责任。相信鬼魂——那就是相信爱永远不死”(349)。这表明奥利维亚已经为她“中国姐姐”的这种无边无际的爱所深深感化,并让她的情感与灵魂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小说中的描写深入到了人物的灵魂。为什么李邝成为“爱”的化身,而奥利维亚成为“恨”的象征?奥利维亚自小开始到四十岁,从来没有离开过姐姐的精心照料,即使是在她嫁给西蒙以后。奥利维亚正是在“中国姐姐”爱的光照中长大,并成为职业艺术摄影师的。这也许正是为了表明:东方文化以“爱”、“善”与“和”为本,所以邝姐姐是没有缺点的;不仅没有缺点,反而有特异功能:能与阴人对话,能知晓人世与阴间的一切,了解世界上许多人的前生与今世。李邝长期充当“母亲”角色不仅仅因为她与奥利维亚具有血缘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邝在前生与奥利维亚的前世情缘。而所有这些,奥利维亚是并不知情的。故事的原委是这样的:在太平天国时期,班纳小姐是从美国来到中国的一个孤独女子;木小姐(即李邝)是桂林附近的一个客家女,她们俩人在乡村与从西方来的耶酥教徒们住在一起,结下了深厚友谊;由于木小姐的粗心,造成了班纳与另一个美国人“一半”的爱情中断,并且他们都在战争中死去。数十年后,“班纳”与“一半”重新投生于美国,成了今世的奥利维亚与西蒙;而木小姐则投生于中国,成了李邝。李邝为了再续前世的情缘,只身来到美国,以自己的默默无闻与乐于奉献,让奥利维亚生活在自己爱的亲情之中;最后,她又以自我生命的失去成全了他们美满的婚姻生活。将前世与今生联系在一起,看起来是封建迷信,其实正显示了作家艺术构思的独特与伦理思想的深刻:正是以这种跨越时间障碍与空间阻隔的方式,表达了东方的“爱”与西方的“恨”之间所发生的感化与被感化的过程,让爱的情感与主题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达到一种无边无际的自由境界。从爱与恨的对立到情与爱的融合,东方的“中国姐姐”李邝成了圣洁的化身,西方的“美国妹妹”奥利维亚终于为爱所感化,成了一个有情有心、有血有肉的现代美国人。这是小说中一条明显的故事线索,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维度,她们姐妹二人故事所体现的伦理内涵的深刻与丰富,正在于此。
  
  
  二、 西蒙与奥利维亚:从危机到生机的情爱回归
  
  小说中的另一个伦理维度,是奥利维亚与西蒙夫妇由开始时的分离到最后的融合过程。奥利维亚与西蒙之间的夫妻之情,从初恋到分离、又从分离到融合与再生的过程,其所传达的伦理思想,是不可忽略的。奥利维亚与西蒙由相识而结婚,本来可以生活得幸福而自由,可是奥利维亚总是生活在西蒙前女友艾尔萨的阴影之中。她长期认识不清西蒙对她的爱是真还是假,时时不能跳出那样一种迷茫与困境,甚至发展到分居而要离婚的境地。这对两人来说都是再无奈不过的人生困惑;对此似乎谁都无法解开,即使能与阴人对话的邝姐姐,也只能叹息与痛心。邝关心他们的生活,想让他们合好,可总是遭到妹妹的误解。在婚姻即将破裂的关键阶段,邝姐姐精心安排了故地重游的计划。在中国的土地上,西蒙与奥利维亚都恢复了自己的生命本能,感到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新生;他们不仅能够相互理解,还能过上美满的性爱生活。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在回到美国九个月之后,居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婴儿,让生命得以延续;同时也让他们之间的“情”与“爱”达到了一个至高境地。西蒙在美国时,曾经被医生诊断为不能生育,而现在却有自己的后一代;看来,中国这块人类的“原乡”之地,土地上的那种神奇与神秘的力量,被表现得多么充分、丰富而深广。不然,我们就无法理解中国之行为什么让奥利维亚与李邝通过一种类似于母爱的姐妹之情,让“恨”的分离发展到了“爱”的融合;同时,也难于理解为什么西蒙与奥利维亚夫妇通过“情”与“爱”的回归,而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爱”的融合。
  西蒙与奥利维亚最初的结合,是不是以情爱为基础的呢?他们是经过自由恋爱才结婚的,后来为何又产生深深的误解?小说非常细致地展示了她们为了生活琐事而产生不间断的烦恼,为意见不合而相互指责的心理过程。这正是现代文明给人们所带来的烦躁,也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爱情生活中的表现。现代工业与科技文明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人们根本得不到自己的自由生活空间。我们注意到,小说对美国的描写,少有原始的大自然风光,“太阳”与“月亮”之类的意象比较少;屋前与屋后的“草坪”意象自然也是有的,但伴随而来的多半是自来水的喷头与汽车的尾气。物质生活相当丰富,精神生活则比较贫乏;社会生活比较守旧与古板,而人类最初的原始野性却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以感觉为直接内容的生活方式受到限制。这,也许就是奥利维亚在美国总是感到紧张与迷茫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李邝爱的滋润,奥利维亚也许早就失去了生存空间;如果没有李邝的精心照料,奥利维亚也许早就疯了病了;她那孤独的性格与多疑的品性总是不能与人相处;她对西蒙也不能相容,因而要坚持与之离异。   在李邝的启示之下,奥利维亚和西蒙回到中国那人类原乡似的土地上,他们终于回归到了爱的本性,在生活中恢复了以感性为直接内容的人之本能。在长鸣村发生的两件事,对奥维利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车祸事件;二是李邝消失于山洞。在从桂林回长鸣的路上,在一起重大的车祸中有许多农民死伤。在现场,邝以阴眼看到阴人而感到奇怪;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大妈李彬彬(他们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看望大妈)正是在这里离开了人世。在要不要停下车来向受害者提供帮助的问题上,西蒙、奥利维亚与中国司机洛基发生了争议,而此时的李邝则显得相对的平静。奥利维亚和西蒙都认为,中国司机不停车救助伤员是可耻的,中国人自己不救助自己的同胞的态度让他们的内心受到了震动。到了长鸣村,李邝进院子时发现了大妈的阴影,她才悲从中来,失声痛哭;后来,当地的百姓们对此表现出一种格外的伤感,同时也有高度的镇静。在这个过程中,奥利维亚受到情感的陶冶,感到中国人对于生与死,的确有一种比西方人更加超然的态度。这件事对西蒙与奥利维亚情爱关系的复苏,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邝姐姐为了寻找西蒙而消失在那无名的山洞里:邝正是以自己的消失,换得了他们爱情与生命的回归。如果他们不是因为好奇而去那个山洞,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夫妇吵架而跑散了,李邝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怎么可能进到山洞里而出不来呢?这样一个自尊自信、勇敢坚毅、生存能力与生命力都极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自己的故乡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件事对奥利维亚与西蒙两人震动巨大,以至于她与西蒙无论如何都不想离开那个洞口,并在长鸣滞留了两个星期。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