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利用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反思和忏悔—论《憩园》中的寒儿形象
来源:  作者:黄世智  点击:次  时间:2001-09-0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内容提要】
  巴金的一生都是在反思和忏悔中度过。他在《憩园》中塑造寒儿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也是用来反思和忏悔。这可以从《憩园》的主题思想,寒儿的言行和寒儿与哥哥的关系三个方面来理解。

【关键词】 忏悔;自我;人物形象;寒儿。

  Abstract: Bajin had been living introspectedly and repently all his life time .The purpose  that he created Haner in the Repose Garden is to use this character to introspent and repent. We can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purpose from the theme of Repose Garden ,Haner's words and behaviou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er and his brother .
  Key words :repent; myself ;character; Haner

  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几位文学大师中,巴金以其热情的风格和激进的思想著称。而他思想的激进主要表现为他彻底的反对封建专制,向往一种自由平等的人类理想社会。一个人的思想必然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来,一个作家的思想当然主要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即可以从巴金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前期作品中发现他的这种思想,又可以从他离家出走,彻底背叛自己的剥削阶级家庭等一系列行动中认识到他的这种思想。巴金的后期作品风格由前期的热情、直露转变成客观、含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当时的思想处于什么状态,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人做过认真系统的分析研究。但如果我们把巴金晚年的思想作为他青年和中年时期思想发展的必然总结和归宿,再参照巴金后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我们就不难发现,巴金后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是他的思想由前期向晚年的过度。如果说“反思”和“忏悔”是 巴金晚年思想的主要特点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从他的后期作品,特别是《憩园》中找到这种思想的最明显表现。
  一个作家想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有多种方法和渠道。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富有艺术魅力的方法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巴金也不例外。我们即可以从《家》中的觉慧身上发现巴金的彻底的反对封建礼教,否定自己旧家庭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又可以从《寒夜》中的汪文宣身上发现巴金对自己的这种思想的反思和怀疑。而《憩园》中的寒儿形象同样寄寓着巴金深沉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一
  《憩园》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巴金后期风格的作品之一。巴金在《憩园》中除了着力塑造主人公杨老三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万韶华、姚国栋等人物形象。寒儿在《憩园》中是一个次要人物,巴金的研究者们也很少论及这一人物。那么巴金为什么在作品中设置这一人物形象呢?他在50年代末写的《谈〈憩园〉》一文中说:“杨家小孩当然也是虚构的人物。我创造他,只是为了帮助杨老三。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是:有了这样一个小孩,我更容易把杨梦痴的性格写得明显。”[1](p204)这就是作家设置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而寒儿的形象也确实起到了这个作用。通过寒儿与其父亲杨老三的关系,我们看到了杨老三爱儿子,爱家庭的一面,也看到了他欲罢不能的堕落本性,从而使杨老三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厚而具有典型性。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寒儿这一形象的其他作用和意义。如果把巴金说出来的目的作为塑造寒儿这一 形象的表面目的的话,那么我们要探讨的则是作者塑造 寒儿这一形象的深层目的。如果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那么作者自己说的目的就是有意思的目的,而我们要探讨挖掘的则是其潜意识目的。
  二
  首先,让我们来看《憩园》的主题思想。促使巴金创作《憩园》的直接原因是他1941年1月回到成都住了50天的经历,特别是他五叔的死使他产生了创作灵感。在以后的时间里,他有意无意的 ,断断续续地构思并完善了杨老三的故事。那么他创作杨老三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呢?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想表达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样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人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1](p196)巴金在为此书写的序和跋里也年表达了同样的思想。而作品也的确表达了这样的主题。不过从作家开始创作这篇小说起,作品的深层面里就包含有其它丰富的主题思想,甚至包含有同其主观目的相矛盾的,否定其予设的主题思想的内容.作者一方面认为"财富并不'长宜子孙'",但另一方面又表达出对富裕而精致的生活的欣赏、羡慕;一方面否定家,认为家“这个小圈子只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另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恋家的倾向。一方面对“憩园”的新旧两代主人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对他们过于温情。这使得整部作品流露出一种挽歌的调子。因此,作者在塑造杨老三这一人物时,目的是批判否定他,但在写作过程中又不由自主地对他身上的某些思想和性格进行了肯定。而这种肯定主要是通过寒儿这一人物形象表达出来的。寒儿对待杨老三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作者对待杨老三态度的另一面。这一方面就连作者也承认:“我更偏袒杨家小孩。由于他,我对他父亲也很宽大了。最初的杨老三故事并不是这样。可是我写出来的却不同了。我本来应当对杨老三作更严厉的谴责和更沉重的鞭挞的。可见我在这场斗争中并未得到胜利。”[1](p201)作者说的“这场斗争”其实就是其创作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斗争,理智与感情的斗争,意思与潜意识的斗争,“本我”与“超我”的斗争。其结果是使小说的思想和人物性格更复杂了,也更精彩了。《憩园》的文本给人的印象是:“巴金不再是一味正面抨击封建阶级的角色,他意识到人性与人世变迁的复杂性。在现实批评的同时,他又夹带着对人性弱点的理解与同情,这使得《憩园》形象也比较复杂。”[3](p268)巴金虽然在19岁就离开了自己憎恨的家。但这个家毕竟给他带来过幸福的童年。他虽然对五叔持批判的态度,但五叔也有值得同情理解,甚至肯定的地方。因此,巴金自从离家出走之后,就一直在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反思,《憩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作者的反思和忏悔。而这些思想又集中体现在寒儿这一人物形象上。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