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同中相异的是:中国古典情诗的“朦胧”,弥散着花月掩映、光色隐约的幻境色彩。从创境的渊源看,《秦风?蒹葭》开中国朦胧诗先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苇丛青苍、芦花飞扬、秋水潺、清寒萧飒、凄远迷惘的静态世界构成外在“阻隔”,使伊人朦胧飘摇、若隐若现、亦真亦幻,映衬了诗人内心炽热的爱情、执着的追寻。内外动静的复调构成音节上的回环,一唱三叹,似缓缓流远的筝声琴音,余韵不绝。此诗爱极而入幻,把伊人仙化的阻隔虚写,历代诗词多有运用。建安诗人曹植《洛神赋》在烟色水影中幻现洛神宓妃凌波御风的绝艳之仪,寄托一点痴念、万缕相思。晚唐五代及宋代文人恋情诗词,如李商隐《圣女祠》、《昨日》、唐彦谦《无题》、韦庄《春陌二首》、冯延巳《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柳永《曲玉管》、贺铸《减字木兰花》、《青玉案》、邓肃《浣溪沙》、姜夔《卜算子》(绿萼更横枝)、吴文英《夜游宫》均绘制了《蒹葭》式的幻爱之境,婆娑朦胧。钟瑞先评曰:“群仙夜集,行酒悲歌,读之使人生缥缈之思。”29
现代派情诗上承荫泽,戴望舒《雨巷》:“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淡出一幅霰雨飘帷、情思隐约、怅惘错失的幽幻水墨,带了深绻的思绪,轻落着爱的愁意,丁香伊人渐行渐远。在要眇的艺术表现上,《雨巷》更近于南唐冯延巳、李、李煜及宋初晏殊等的词风,婉雅、含蓄、忧伤,流露了自己的性情学养所融聚的一种心灵本质,杜衡评戴诗“一个人在梦里泄漏自己底潜意识,在诗作里泄漏隐秘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的朦胧的”30,望舒借虚境向本体深入,泄导自我心理,映现个体生存心态,是内化的高层观照。《雨巷》就像波德莱尔概括:“美是这样一种东西:带有热情,也带有愁思,它有一点模糊不清,能引起人们的揣摩猜想。”31
何其芳受李商隐、温庭筠、李煜等的影响,“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32,兼学西方的马拉美、魏尔伦、韩波、瓦雷里,写出一系列精神之恋的绮丽情诗。诗笔一再涉及神秘的爱的脚步声,《预言》:“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似花絮随风入夜、涉渡心海、燕燕轻盈,爱神“渐近的足音”有扣人遐思的神彩。《脚步》:“你的脚步常低响在我的记忆中,/在我深思的心上踏起甜蜜的凄动,/有如虚阁悬琴,久失去了亲切的手指,/黄昏风过,弦弦犹颤着昔日的声息”,意象仙姿飘影,寂然远逝。诗语绵密深挚,忧郁而又拂动着温馨,有浓郁的古典美感。如王国维《减字木兰花》:“修竹娟娟,风里时闻响环。蓦然深省,起踏中庭千个影”,亦写魂牵梦萦的纤纤脚步声,曳动幻境。此外,《脚步》还使人想及西方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的情诗《足音》:“你的足音,我沉默时的产儿,/神圣地,姗姗而行,/向我守望的床儿/走来,无言而冷静。”
在侧重灵魂的潜在感知与虚化诉情上,何诗与其相近。其他如徐迟《幻感之径》、梁宗岱《商籁二》、林庚《黄月之夜》等情诗均具古典的幻境逸风。
现代派情诗意境既与世界诗歌创作保持同步的前卫性,更达到了内在本体的古典复归和创新,因此,孙作云称:“实在说现代派诗是一种混血儿,……中国的现代派诗只是袭取了新意象派的外衣,或形式,而骨子里仍是传统的意境。”33比20年代“新月”诗人注重学习古典诗词的韵律、格调等外在诗学范畴又深越了一层。
四 意蕴:凄幽远邃的情殇箫音
南北朝时梁代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伤离之爱是中国情诗的传统母题,在世界诗史上堪称异象。历代的礼约之规摧破无数初爱梦寐,如李商隐、陆游的怅恨情结。士子多从婚外的红楼香径、晏舞丝弦间偶遇知音。而文人群体(自官至民)的生存形态一直是漂泊羁旅、断梗难停,如柳永《玉蝴蝶》:“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苏轼《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周邦彦《氐州第一》:“波落寒汀,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姜夔《江梅引》:“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这再度铸就了传统文人恋情难以天长地久的悲剧。古典诗词中的情爱呈现着绵延千年、凄然飘摇的“落英之美”,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张先《千秋岁》:“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难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层递开一种沉悲极恨、零落凋伤、凄郁远邃的感情境界,汇涌出卓绝千古的生命能量、真力弥满的悲蕴箫音,是中国言情独异的美学质涵、最深越的灵魂。袁枚曰:“且夫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34延至现代派情诗的悲凉苍郁,因诗人各自汲养侧重的不同而浮动各色烟云。
戴望舒温婉言悲。《过旧居》:“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我没有忘记:这是/想,/妻如玉,女儿如花,/清晨的呼唤和灯下的闲话,/想一想,会叫人发傻。”今昔交叠,冷暖相映,挚爱之情,凄苦之意。诗语质朴无华,波澜似平,但大悲大痛深潜其内,是情蕴沉至之歌,有着古典诗学“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风神。《过旧居》也是诗人后期转向师法耶麦、福尔、果尔蒙诗歌的散文笔风时所作,除仍有前期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我没有忘记》的风格外,与耶麦的情诗《回想》诗风神似,实践了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经验”原则。法国苏珊娜?贝尔纳称戴望舒作品“西化成分是显见的,但压倒一切的是中国诗风”35。可谓切中肯綮。何其芳“绮怨”抒悲。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形容词至佳处:“一语之艳,令人魂绝;一字之工,令人色飞。”36何其芳情诗最接近此境。《雨天》:“红色的花瓣上颤抖着过,成熟的香气,/这是我日与夜的相思,而且飘散在这多雨水的夏季里,/过分地缠绵,更加一点润湿。”《赠人》:“对于梦里的一枝花/或者一角衣裳的爱恋是无希望的。/无希望的爱恋是温柔的。/我爱着更温柔的怀念病。”悄然开放的爱,兀自孤独的飘香,无可际遇的恋情,诗绪怆忧怨悱,一如花间词风。《慨叹》借萋萋芳草写思情漫生,与温庭筠《更漏子》借雨滴叩相思有神合处。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将温词特征概括为“绮怨”二字,何其芳的情诗亦形成了郁艳幽戚之风,
卞之琳冷色遣悲。他深受波德莱尔、艾略特、叶芝、里尔克、瓦雷里、奥登、阿拉贡和魏尔伦的影响,艾略特说:“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37卞之琳深悟其旨,自觉追求:“我写诗,而且一直是写抒情诗,也总是在不能自已的时候却总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38卞之琳甚爱晚唐李商隐、温庭筠、南宋词人姜夔之作,更多化融了温庭筠客观写情及李商隐、姜夔隐语间隔的传情策略。《断章》是现代情诗的名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从情的缘发性上,它实际是倾心的爱恋和失落的痛伤,外化为诗却短语宁静,仅呈一帧“无我”的风景,而这小小的心灵景观却数十年来震撼了读者的审美内觉。它昭示了爱的错位和无以交接,以节制现殇情,借轻浅诉长悲。外在的恬远之境引人想及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脱俗,姜白石“垂灯春浅”的清幽,咀嚼后的余味却是终生无以平抚的错憾沉郁,有着气敛神藏的腴厚,“平淡而山高水深。”39未涉情语却贮尽真情,在“逃避感情”中抒放着浓烈,在“逃避个性”中雕塑着独特的智性言情。其他如《白螺壳》、《雨同我》、《半岛》、《鱼化石》、《旧元夜遐思》等情诗均有此风。姜夔词境“清空”,词评家素以“冷”字概之,亦可用以综括卞之琳情诗,内蕴极炽而表现极淡,有止水狂飙之美。
李广田朴厚传悲。《窗》:“偶尔投在我的窗前的/是九年前的你的面影吗?/我的绿纱窗是褪成了苍白的,/九年前的却还是九年前。/随微和落叶的而来的/还是九年前的你那秋天的哀怨吗?/这埋在土里的旧哀怨,/种下了今日的烦忧草,青青的。”笔致朴质淳厚,九年的思量印迹为褪色的纱窗,空守流光,而那哀怨忧恻之美萦徊依旧。极似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均是中国传统士子的至深之爱、铭心之怀。李广田《丁香》、《流星》、《那座城》亦写了飘逝之爱。
其他现代派诗人的情诗均在成熟中透出悲风,形成流派情志低徊、弦歌如诉的整体古典意蕴,动人思怀。例:林庚《有一首歌》、《破灭之歌》、《当我想起你来》、《黄昏》、《黄月之夜》,曹葆华《恋》、《古槐》、《我忘不了》、《对月》、《悲叹》,金克木《抒情诗》等等。
综观全文论述,中国现代派情诗在迁流曼衍中逐步使中西古今诗艺由表及里地潜进融合,传统的意绪、意象、意境、意蕴经由诗人心灵个性化的丝雨展呈出幽复深广的精神文化特征,现代言情中的古典底蕴升华了情诗的诗学品格和独特风神,使现代派情诗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上具有了“曾是惊鸿照影来”的穿越之美。
注释:
①叶燮:《原诗》,郭绍虞主编《原诗?一瓢诗话?说诗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②高锋:《花间词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
③沈家庄:《竹窗词学论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9页。
④周济《宋四家词选》[满庭芳?山抹微云]眉批。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二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52页。
⑤杨海明:《唐宋词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⑥30杜衡:《望舒草?序》,现代书局1933年版。
⑦叶维廉:《中国诗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65页。
⑧1416庞德:《回顾》,潞潞主编《准则与尺度——外国著名诗人文论》,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第198页,第203页,第206页。
⑨吴晟:《中国意象诗探索》,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9页。
⑩11庞德:《关于意象主义》,潞潞主编《准则与尺度——外国著名诗人文论》,第211页,第212页。
12戴望舒:《诗论零札》,载《现代》2卷1号,1932年。
1332何其芳:《梦中道路》,《何其芳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6页。
15司空图:《与极浦书》,见《中国历代文论选?隋唐五代文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51页。
1738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雕虫纪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18冯文炳(废名):《谈新诗?九〈草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9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45页。
20波德莱尔:《再论埃德加?爱伦?坡》,《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08页。
21魏尔伦:《诗艺》,黄晋凯等编《象征主义?意象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7页。22马拉美:《关于文学的发展》,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63页。
23艾略特:《但丁——〈地狱篇〉》,《艾略特诗学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74页。24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25梁宗岱:《象征主义》,《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9页。
26卞之琳:《魏尔伦与象征主义译序》,见1932年11月《新月》第4卷第4期。
27刘西渭:《咀华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版。28何其芳:《柏林》,《何其芳文集》第1卷,第27页。
29陆采:《虞初志》卷三《嵩岳嫁女记》钟瑞先评语。上海书店1986年版。
31波特莱尔:《随笔?美的定义》,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第225页。
33孙作云:《论“现代派”诗》,《清华周刊》第43卷第1期,1935年5月15日。
34袁枚:《答蕺园论诗书》,见《小仓山房诗文集》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803页。35苏珊娜?贝尔纳:《生活的梦?戴望舒的诗》,《读书》1982年第7期。
36王世贞:《艺苑卮言》,见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词学论著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06页。
37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西方现代诗论》,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80页。
39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三首之二》,《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九,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