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石头记》书名解——兼谈“大石”和“通灵宝玉”的“原型”(1)-
来源:  作者:严中  点击:次  时间:2001-09-0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石头记》书名之由来,甲戌本《石头记》“凡例”中云:“《石头记》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

  何谓《石头记》的“石头”?众所周知,自六朝以来,“石头”就是金陵石头城的简称、代称,相传,西蜀诸葛亮出使东吴,在今石头城内的驻马坡论形势,他对吴主孙权说:“此地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也。”因此,孙权于公元211年,把统治中心从京口(今镇江)迁来秣陵(今南京),次年,在石头山楚金陵邑旧址上,修筑了石头城。此后,骚人墨客多有将石头城称为“石头”的。唐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中云:“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宋人杨万里在《陪留守余处落、总领钱进思、提刑傅景仁游清凉山即古石头城》中云:“万里长江天上来,石头却欲打江回。青山外面周如削,紫府中间划洞开。”孔武仲在《清凉寺》中云:“何年巧匠开山骨,自古精兵秦石头。故垒无人空向久,高堂问话凛生秋。”杜?在《石头城》中云:当日万驷云屯,潮生潮落处,石头孤峙。”明人刘秩在《秣陵怀古》中云:“秣陵风物近如何?兵后登临感慨多。云净石头秋嶂出,月明淮口暮潮过。”与雪芹同时代的蒋士铨在《扫叶楼》中云:“壁垒移江渚,功名指石头。输他尘外客,缚帚坐林陬。”以上诗词中所说的“石头”,无一不最指石头城的。

  再说,《石头记》第二回写道:“去岁我(贾雨村)到金陵世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脂旁批:点睛神妙),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这是书中唯一点出宁、荣二府是在金陵石头城内的。

  由此可见,石头城是可以简称为“石头”的,而《石头记》又明确写到宁国府、荣国府老宅是在石头城内的。因之,雪芹将《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而不赞称为《石头城记》是很“艺术”的。

  我这样说之可能有人要提出质疑,说我是牵强附会,因为书中指的是宁国府、荣国府老宅在石头城内,而后来似乎搬到“京都”(“都中”)—有人甚至直说是搬到北京去了。要不然,书中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话:“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折金陵来的书信。”(第三回)“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第三十三回)“闹利害了,再打急了。你好逃到南京我那个去。”(第五十六回)“听见外头有两个南京新来的。”(第七十五回以上这些质疑显然是不察雪芹“贾雨村”(假语存)、“甄士隐”(真事隐)的“匠心”所致。其实,书中的“甄(真)府始终在金陵石头城内,这也就暗示在“京都”(都中)一一有人甚至说是北京的贾府是“假府”。

  质疑者如果硬要把《石头记》说成是写北京的事,那么他是无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的:第一,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中云:“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脂砚斋在“凡例’中批云:“此书又名《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又庚辰本《石头记》第十七、十八回“介绍妙玉”时有眉批:“树(前)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可知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5等60人。周汝昌先生研究认为“金陵十二仅”(警幻情榜)应为9等108人。《石头记》中有如此众多的女子都是金陵人,再加上男性,几乎占全书人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金陵石头城人。如果硬要把它说成是写北京的人和事,那是说不通的。第二,《石头记》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写贾雨村补授了应天府,一上任就碰到一茬棘手官司,“金陵一霸”的薛蟠和冯渊为争买丫头英莲,薛蟠将冯渊殴伤致死。贾雨村正欲缉拿凶犯,但被门子劝阻,门子递与雨村一张“护官符’,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就是书中写的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这段文字明确指出,贾史王薛“皆是本地(应天府——即指金陵石头城)大族名宦之家,”这足以说明《石头记》从宏观上看是“自譬石头(城)所记之事也。”

  至于从微观上来说,即书中所说的“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上经过,忽见一大石上字迹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才补天,幻形人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一段故事’的“大石”。以及同回写的“那僧便念咒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的“小石”。它们的原型,然也要在石头城去找。

  据我所知,“大石”的“原型”有五说:

  一、“元宝石”说。己巳晋京,访问了《曹雪芹在西山》一书的作者舒成勋老先生,他向我介绍了“元宝石”说: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辈系“汉军正白旗包衣人,”康熙二年他的曾祖父曹玺出为江宁织造,后经祖父曹寅、伯父曹頫、父亲曹颙真相继,先后为宦达58年之久。曹雪芹出生在江宁织造署里,并在此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雍正五年,由于清朝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波及,曹家被抄没。第二年,他家就迁回北京了。曹雪芹晚年即住在后为舒老先生原来的北京西郊正白旗村39号(现辟为“曹雪芹纪念馆”)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潦倒生活。这时他常到附近的樱桃沟里游玩。

  在这樱桃沟里,他看到一处奇观,有一块青石高约两三丈,巨石浑体,寸草不生。可是在它的项部竟然挺立着一棵苍劲的古柏。古柏卷虬的根须外裸,而主根扎在巨石里边,并把巨石撑开一条大裂纹。根须一直穿透石底,裂石底下凹陷一穴,穴有脸盆大小,并积有一泓泉水。奇怪的是这掬清澈天然甘露,夏天多大的雨水,也不外溢;冬季三九天气,也不结冰。这一奇观,世代相传叫“木石前盟”。

  在这“木石前盟’附近,雪芹还看到了另一巨石,它的形状象个大元宝。在大元宝石左前方数尺的地方,忽然平地冒出一股冷冽清澈的泉水,徐徐流向山下,人称“水源头”。大元宝石也叫神瑛,神者,大也;瑛者,石也。神瑛就是巨石的意思。“水源头”不停地倾吐着潺潺的甘泉,灌溉着那些溪水两边婀娜多姿的花草。因此,人们管叫“水源头”旁边的巨石为“神瑛侍者”。

  也就是这两处奇观给了曹雪芹以启迪,因此他在“抗风轩”(《红楼梦》中叫“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之时,赋予“大元宝石”“木石前盟”等景物人格化,写进了书中,这样便有了青埂峰下的那块一僧一道变幻为“通灵宝玉”的顽石。也是因为这一缘故、曹雪芹的好友敦敏才有《题芹圃(雪芹)画石》:“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这首诗表面是说雪芹画嶙峋怪石,实则是说雪芹用如椽之笔把“元宝石”作为原型写人书中。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