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多校合并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重构之断想(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何仁早  点击:次  时间:2001-09-2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二、重构校园文化要抓好五项工作
  
  俗话说得好,“打墙不坏头三板”。意思是说基础工作很重要。重构校园文化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
  
  (一)精心整合形意相融的校区建设
  校园的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也是校园文化的外表形态,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我院是一所四校合并组建的高职院校,分散的四个校区。不仅不利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而且增加了教学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加大了管理难度。因此,重新规划、整合校区是我院建设和发展的最佳选择,做好整合校区的工作,一是要进行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校园硬件设施的功能布局。统一校园物化建设的建筑风格,健全学校“硬件”系统的文化功能,美化校园内部的物化环境,提升校园物质建设的文化品位,使现代的大学文化徜徉于朴实的校园建筑之中,使潜藏的文化内涵显现于优雅的校园物体之表,使校园的物化环境与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其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实用性和独特性,发挥出应有的文化功效。二是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规划纳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给予必要的经费扶持和社会协调,营造全社会都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学院的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居民搬迁、校区置换等项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三是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尤其要有校区置换的保障措施,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二)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
  人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人可以改变环境,也受环境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认知标准和道德品质是在风气氛围的熏陶及社会关系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既“宜人”也“育人”,它具有思想的趋同作用、行为的规范作用、感情的凝聚作用和影响的长效作用,可以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形成战斗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就是要营造学院整体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使全院师生员工树立坚持真理、是非分明、扶正压邪、敢作敢为的正气:修养团结友善、互谅互让、宽容大度、坦诚相待的和气:激发热情奔放、奋发向上、不遗余力、充满活力的朝气。这样的集体氛围,对于统一集体思想、规范集体行为、维系集体团结、整合集体意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只有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中才能形成,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一要领导示范,用领导干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磊落的胸怀、模范的行为影响、激励、带动广大师生员工,进而形成集体氛围。二要措施到位,刚化行为规范,应该坚持和倡导的高雅文化,就要得到支持和鼓励;应该屏弃和反对的低俗文化,就要受到制约和惩戒,做到宽严相宜、刚柔并济、张弛适度、奖惩齐施。三要思想疏导,用指导、引导和疏导的方法。解决师生员工的思想矛盾、心理冲突、情感困惑等问题,使正确的思想观念真正人脑人心,将不正确的言行归拢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四要注重情感,坚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既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解决物质利益问题,用精神激励提高物质激励的格调,用物质激励巩固精神激励的效果。五要舆论宣传。运用学院的各种宣传载体,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不断注入精神动力。
  
  (三)着力培育独树一帜的学院精神
  学院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任何一所大学,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把建设以大学精神力核心的校园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将大学精神全面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和建设中,使广大学生处处接受这种精神的熏陶,时时处在大学精神的氛围之中。”培育学院精神,除了包括共性要素如爱国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秉承自己的优良传统,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我院传承百年办学历史,整合传统优势资源。形成了以爱为核心的学院精神,并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以爱为核心就是坚持以“父母之心,兄长之情”关爱学生。通过“爱心基金会”、“党员联、帮、促”、“干部蹲班级”等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扶贫济困、排忧解难,将全院教职员工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转化成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和管理,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教会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岗位、爱社会的正确方法。这种精神形成了我院的鲜明个性,凝聚了巨大的动力源泉,催生了众多的优秀个人,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仅以2006年为例,就有:在滔滔汉江勇救落水儿童、荣获“湖北省首届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的朱秀建同学;襄樊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荣获“襄樊市首届十大爱心人物”称号的冯耀东同学;八年无赏献血30000毫升的“献血状元”、荣获“襄樊市首届十大爱心人物”称号的于晓军老师;等等。这些无一不是“爱”的力量在推动我院师生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于天地间书写着一个巨大的“爱”字。
  
  (四)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校园的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底蕴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大学制度,就没有高品位的大学精神。”学院精神的形成、认同和遵循,直至达到无意识境界,必须采取有意识手段即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使各项工作有章、有序和有效进行,通过制度的强化来实现精神的内化,因此。在探讨、确立和践行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及校训、校歌、校徽的全过程,都要用相应的制度去规范它、引导它,使校园的“软”文化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稳固性。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建立的规章制度,一是内涵应与学院主体精神或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正确地、高度地体现高职院校的精神理念,把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清晰地表达在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使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形成与学院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把学院倡导的价值观念变成能见的、可感的、现实的形态;二是内容要全面、具体、严谨,形成一套全方位、各领域、多层面的完整制度体系,并且要具体明确、切合实际、操作性强,同时还要构思严谨、衔接紧密、责权明晰、赏罚分明、落实到位。
  
  (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突出本校文化特色,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以育人为宗旨,以校风、学风为核心,以学术研究、科技竞赛、文化服务、文体活动为载体,以寓教于乐为手段的多样化、高品位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强化学生与优良校风相一致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也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爱好与特长等特点,成立科技、学术、思政、文学、书画、演讲、歌唱、乐器、舞蹈、戏剧、集邮、棋牌、摄影、公关、体育、武术等业余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大力开展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从这些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隐形课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还可以组织发动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作一些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对社会的认识能力。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