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发挥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徐志伟  点击:次  时间:2001-09-2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摘要:从分析大学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人手,讨论了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作用,提出了大学文化助推城市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大学文化;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
  
  大学负有传承文化、研究文化、融合文化和创造文化的使命。大学文化从其产生并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样式开始,就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大学的诞生始终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伴随。大学和城市的这种特殊关系,使得大学文化成为城市文化中最亮丽的部分。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大学文化在我国指的是高等教育文化,文化主体是各级各类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综观高等教育思想史,大学具有追求真理的意识和传统,追求高尚、理想的意识和精神,追求社会责任的意识和境界,追求文明、进步的意识和传统。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育理念、文化氛围、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总和,反映了大学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维系大学运转的内在力量。大学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教学过程、科研活动、服务社会、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
  大学文化内容博大精深,通常是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构成的。狭义的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精神,强调大学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从价值观念层面看,大学文化是大学成员在校园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互动下,综合成员的价值观念,形成的特定的校园生活氛围;从现实表现层面看,大学文化是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共同理念、大学精神、校训、群体意识、教风学风和行为操守等:从文化定位层面看,大学文化是一种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主体互动而成的群体文化。
  大学文化作为一种“行业性”文化,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一)超越性
  大学教育大部分活动都是一种精神活动。大学教育由于不受各种物质利益意识的驱使,可以在远离物质利益的层面上进行,因而大学文化也就具有了超越世俗文化的特点。
  
  (二)超前性
  大学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它不仅为未来培养输送人才,还要为未来创造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打造新的精神和灵魂。这些超前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紧密相联的。
  
  (三)学术性
  追求知识创新和重视学术研究是大学的职能。大学名声常因卓越的研究成果获得人们的认可,大学教师的地位和声誉靠自己的学术成就而建立,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得益于学术文化的熏陶。
  
  (四)批判性
  大学的社会批判包括对知识层面的批判、对社会制度层面的批判和对社会现实层面的批判。大学的社会批判,其表现是扬善抑恶、扬优抑劣,目的是弘扬公正和正义,履行大学提升社会文明、提高国民文化道德素质职能。大学的社会批判活动包含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启蒙的内容,并以这种批判的形式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开放性
  大学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潮流,在反观历史的过程中融于现实生活,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充实自身,始终保持生机盎然。大学文化的开放性使得大学文化不会只在自身的“场”里传递能量,它必然会将自身积聚和创造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向外界传播与扩散。
  
  二、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发展
  
  文化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的基本要素。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联系。第一,大学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构成。在城市文化诸要素中,高等教育层次高、活力强,是一种源于城市又高于一般城市文化、具有独特个性和社会影响的文化现象。大学校园建筑风格鲜明、文化氛围浓郁,是城市内一道亮丽风景线。大学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城市文化渗透到大学文化之中。大学文化始终置身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实际上是“小环境”与“大环境”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的变化,随时会影响大学成员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他们所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因此,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创建大学周边良好的环境,成为城市和大学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任务。第三,大学文化负有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重任。促进高等教育同经济和科技、同文化和社会的紧密结合,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大学文化将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促进城市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从而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文化在城市文化的建构和城市精神的塑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辐射作用
  大学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生产精神产品等多种形式,为城市培养建设者和高素质的市民,向城市输送先进的观念,为提高城市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知识贡献。大学文化中的科学精神、人文传统、创新意识、高雅娱乐方式等对外界社会产生着辐射和影响,为城市文化建设作出独特贡献。
  
  (二)引领作用
  大学文化是相应地域范围内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是地域文化中进步成分最集中的场所。大学文化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为城市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增添新的内容与成分。大学文化的理性品格具有匡正时弊的超越性,引领城市文化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三)提升作用
  大学文化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文化内涵。通过培养和培训人才,提升城市文化的整体素质;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提升城市文化的科技素质;通过服务城市社会,提升城市文化的人文精神。概括地说,就是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四)凝炼作用
  大学是所在城市的“名片”,是城市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大学是文化精英的聚集地。大学文化相对于其他群体文化来说更具有理性和创造精神,为升华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作出积极贡献。
  
  三、以先进的大学文化助推城市文化的发展
  
  城市由文化领跑。当一个城市外显优势被充分挖掘的时候,文化潜力的发掘就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助推作用,才能创造出更加和谐、高雅的城市文化。
  
  (一)积极发展地方高等教育
  地方高等教育及其载体——地方高校是地方文化建设的排头兵,是实现文化强市战略的主力军。发展地方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要求。发展地方高等教育,一方面要做大,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扩大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重视发展社区教育;另一方面要做强。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办学水平,努力形成办学特色。
  
  (二)着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建设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大学文化是与时俱进的,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不断增添新的内涵。要弘扬现代大学精神,为提高大学水平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要不断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学生的文化素质,打造优良的校园文化。很重要的一点是,高校要实行开门办学,主动参与所在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以开放的姿态传播主流思想文化,扩大大学文化的辐射面,提高大学文化的影响力。
  
  (三)逐步开放公共高教资源
  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高等学校在教育资源社会化方面做得明显不够。众多的地方高校虽然植根于地方。但往往是固守有余而融入不足。这不但导致高校对地方贡献度不高,而且也影响了高校自身的发展。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为此,要建立开放式校园,让市民领略高等学府的魅力,感受大学的文化氛围。有选择有重点地开放公共高等教育资源,构筑城市文化助推的平台,以先进文化反哺社会。例如,大学校园内经常性的学术讲座、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可以通过现场或视频的形式向市民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向社会专业人士和部分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开放,让社会共享高校先进文化资源,为构建学习型城市贡献力量。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