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解构主义视野下的“龙”和“dragon”(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王洪玲 李立胜  点击:次  时间:2001-09-2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三)解构主义视野下的“龙”和“dragon”之何去何从?
  通过对比分析,很明显“龙”和“dragon”在中国和西方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许多学者和专家提出给“龙”改名,由“dragon”音译成“loong”。但也有许多学者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的逐步走出家门,踏入世界。在地球上有了五星红旗的一大块立足之地,中国人咳嗽一声。地球人吓一跳,“龙”的形象慢慢会被接受和理解,他们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但试想一下,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如果哪个国家的形象是“猪”。他们无论怎么美化,怎么大力宣传,“猪”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如何的神圣!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他们始终是“猪的传人”啊!
  从“龙”英译成“dragon”历史看,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建构的结果,这就涉及到一个超越了跨文化交流界限的哲学问题:如何看待后殖民时代民族国家的自我形象的认同和重构?在西方话语中心者的眼里,原始落后和积贫积弱的东方只是—个证明了西方的强大的“他者”。西方虚构了一个适合自己利益要求的“东方”,并反过来将这个形象强加于东方,使东方纳入西方中心的权力机构,从而在语言上和文化上完成对东方的殖民和新殖民。在这个过程之中,东方语言文化再次陷入了被殖民、消灭的危险境地。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一方面,我们必须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另一方面,我们更要重视保护、发展和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价值观念,让中国参与世界性话语建构,破除以西方的“文化霸权”为特征的西方话语权力中心。
  1985年,“象牙海岸”这个名字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取代的是一个新的响亮的名字:“科特迪瓦”!就是因为“象牙海岸”是一个法语单词的音译!最近韩国的首都“汉城”这个称呼也被韩国人民的呼声吞没,取而代之的是“首尔”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汉城”听起来很象中国的一个小地方!他们都是通过政府征求国民的意见,然后向全世界宣布他们的决定。树立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形象。中国的“龙”就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三、结语
  
  全球化并非要“砸烂一个你,揉碎一个我,最后再和在一起,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四不像”,文化多元化向来为大多数国家以及国际组织所倡导。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居民。人们对是否在多元文化中生活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把不同文化的人们连在一起的力量是动态的,不可抗拒的,而且是无处不在的。在这种形式下,人们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达到不同文化的理解和适应,减少文化的冲击,对抗和误读,实现全球文化的和谐,是学习和研究跨文化甚至是全人类需要思考的话题。我们既要理解尊重学习不同于我们的异国异域文化,又要实现我们在文化全球化的环境中如鱼得水。美国大片《怪物史莱克》中的大怪物,可以成为家喻户晓、备受喜爱的形象,我们要改变中国“龙”在外国人心里凶恶的形象,是否也可以通过广告、电影、文学故事等方式呢?我们要通过大力宣传、挖掘和阐释我们的文化内涵,来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始终不渝地坚守和孜孜不倦地追求爱好和平、谋求和谐、颂扬美好、向往幸福的理想境界,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追求美好、祥和理念与民族文化底蕴。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