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文化差异FDI进入模式文献综述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对企业和国家的发展也将产生愈加重要的作用。而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选择,是外资在进入东道国市场时进行的核心决策,对跨国经营的成败产生直接的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同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因素,公司规模,跨国经营经验,行业资金密集度等等。其中,国内学者对文化因素的研究还比较少,而西方学术界对此也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具有其独特的意识形态,文化渊源,这些差异对中国招商引资将会产生不同影响,值得我们重视。而近年来,外资的进入模式由合资方式向独资方式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又是由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因而笔者试图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差异会如何影响FDI进入模式(主要在合资与独资的选择上)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一)文化差异越大越容易导致合资形式
1.Johanson和Vahhe(1977、1990) [7]
该文通过对几家瑞典跨国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在进入国外市场时的模式选择往往受到“心理距离”(psychicdistance)的影响,心理距离阻隔了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跨国公司发现向东道国子企业传递技术和管理经验变得困难。此外,由于社会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会使跨国公司的经理们往往低估海外投资的价值。为了避免海外经营失败,跨国公司通常会采取谨慎性的投资策略,降低在东道国投入资源的强度和控制度,比如寻求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东道国企业与政府、供应商、消费者的良好关系来开拓当地市场。
2.Anderson和coughlan(1987) [2]
该文指出跨国公司在文化差异大的国家投资, 获得当地知识非常困难,因此偏好于合资经营方式。在文化差异大的国家投资, 还会因为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增加投资的风险, 跨国公司倾向于利用合资形式以规避风险。该文考察了日本和东南亚市场发现当美国跨国公司进入文化差异较大的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时,多数选择了合资方式。
3.Kogut和Singh(1988) [8]
该文发现跨国公司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心理距离是管理者在东道国经营中对成本和不确定性的主观感知。在心理距离大的国家投资, 管理者认为外部的风险大, 在投资时要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承诺水平, 倾向于合资方式;该文通过对228项进入美国的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文化差异与选择建立合资企业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文化差异越大越容易导致独资形式
1.母国中心论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文化上的差异使得跨国公司的经理们不信任东道国的合作方,他们宁愿采取高控制的进入模式,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Bivens and Lovell,1966) [3]。
2.交易成本理论
持这一理论的学者认为,文化差异增加了低控制模式下的内部不确定性,产生了高额的交易成本,如增加与合作方信息交流的成本、控制合作方的成本、监督合作方的成本,此时采取集中化的决策程序和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来规避交易成本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其中也不乏实证证明:
(1)Padmanabhan和cho(1996) [9]分析了文化差异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发现在文化差异越大的东道国,日本制造业企业选择独资方式的可能性越大。
(2)Erramilli等(1997) [5]对韩国跨国企业的研究表明,高文化距离与高股权进入方式正相关。
(3)Anand和Delios(1997) [1] 的研究也发现,与进入亚洲市场相比,在进入北美和西欧国家市场时,日本企业更愿意采取独资进入模式。
(三)文化差异与FDI进入模式无直接关系
Brouthers(2000) [4]的研究表明文化差异与跨国公司的投资模式选择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三、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一)在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文化解释
潘镇、鲁明泓《世界经济》[10]
该文以1990一2000年间江苏省3452家外资企业为样本,分析了投资国文化、投资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控制性权力偏好型和风险喜好型国家的外资偏爱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那些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越大的国家,外资越有可能采取合资方式来规避跨国经营中的风险;另外,随着合作的扩大和延展,中国吸引外资经验的丰富降低了外资进入后的经营风险,从而促使它们越来越多地采取独资进入模式。
该文的发现说明,对于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而言,文化差异既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文化背景不同固然使得跨国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并使它们在选择进入模式时表现出谨慎的控制观和风险观;但随着东道国经营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文化差异将表现出其动态的特征,即国外投资者所受到的文化差异困扰将会越来越小,由此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也会产生变化。
(二)东道国文化环境对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的影响
周凌霄《亚太经济》[11]
该文将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中的收购模式亦纳入讨论范围。表明当东道国与母国文化差距较小时,新建投资是一种更好的方式,可以最大化公司特有优势。相反,当东道国与母国文化差距较大时,则应该采取收购方式来减少风险。
文章也列举了学术界关于持股比例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但并未表明自己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东道国与母国文化差异越大,跨国公司在投资时更希望增加在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其理由是文化差异越大,在对投资进行组合管理时会增加公司的交易与经营成本并加大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风险。为了最小化交易成本,文化上的巨大差距使跨国公司在进入时选择更大的控制权。Pan(1996)通过对中国外资企业的研究发现,文化差异越大,外国投资者越有可能要求在合资企业中拥有 50% 或者是更多的股份。
另一种观点认为,东道国与母国文化差异越大,跨国公司出于风险的考虑会减少自己的股权比例。在文化差距大的东道国市场中放松对子公司的控制可以作为减少不确定性和信息交换成本的一种手段。Brouthers(2003)在对西欧国家跨国公司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在进入文化差异较大的中东欧国家时更愿意选择合资经营方式而不是全资子公司。
(三)文化差异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
王 俊《国际贸易问题》[12]
该文从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这两个方面来界定文化差异,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文化差异对其进入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