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徐锦锦  点击:次  时间:2001-09-1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摘 要]《下泉》是曹国的风诗,《曹风》在国风中属于十二“变风”之列,乱世之音哀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本文从诗歌主旨和创作时间两个角度入手,对此诗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主旨创作时间 思治之作
  
  《诗·曹风·下泉》一篇共分四章,每章四句,现录之于下: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自毛《序》以来,各家对此诗的内容,自有不同的解释。毛《序》云:“《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齐说曰:“下泉苞稂,十年无王。荀伯遇时,忧念周京。”鲁说、韩说已不可闻。可见三家说是在毛《序》基础上的进一步地申述与发挥,认为国人所忧思的明王贤伯当指诗中的“郇伯”。(古:“郇”与“荀”通)后人多从此说,此处不再一一地详述。只是今人蓝菊荪认为,如果一定要说所疾者为共公,则太过于拘泥,但他总的来讲还是赞同此说的。
  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持“美荀跞”一说。他依据齐说“十年无王,荀伯遇时”,认为此诗是曹人美晋大夫荀跞纳敬王于成周一事而作的,并以《左传》证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王使告于晋:‘天降祸于周,俾我兄弟并有乱心,以为伯父忧。我一二亲昵甥舅不惶启处,于今十年,勤戍五年,余一人无日忘之。”何氏认为,自春秋昭二十二年王子朝作乱,至于三十二年城成周,恰为十年,与“十年无王”相合。同时,又据《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二年,周景王卒,王子朝作乱,攻杀王子猛。晋荀跞、籍谈等率师助敬王伐王子朝。二十三年,“天王居于狄泉” ,二十六年,荀跞帅师纳王。根据这些史实,他认为此诗中的“下泉”当指昭二十三年天王所居的狄泉,诗中的“郇伯”当为景王之乱时,由晋文公派来助敬王伐王子朝,并纳敬王于成周的晋大夫荀跞。后清人马瑞辰从此一说,今人屈万里、程俊英等也认为此说可信也。
  朱熹《诗集传》持“伤周王室”说。朱《传》曰:“诗首章是比而兴也,王室陵夷,而小国困弊,故以寒泉下流而苞稂见伤为比,遂兴其忾然以念周京也。诗之卒章言黍苗既芃芃然矣,又有阴雨以膏之,四国既有王矣,而又有郇伯以劳之,伤今之不然也。郇伯,郇侯,文王之后,尝为州伯,治诸侯有功。”可见,朱老夫子认为此诗殆为伤周王室衰败,已无力再号召命令诸侯国,诸侯国也不复勤王,所以曹、桧等小国就处于困弊之中,故会产生忧思明王贤伯之情。同此说的还有清人方玉润,其《诗经原始》云:“《下泉》,伤周无王,不足以制霸也。”他认为“使周而不衰,则四国有王,……又况承王命而布王恩者,有九州之伯以制之。昔者,郇国之君尝承是命治诸侯而有功矣,而今之不然也。不能不忾然寤叹以念周京,如苞稂之见浸下泉,日芜没而自伤耳。”
  如此诸说,令人莫衷一是。笔者窃以为:于诗旨,似于毛《序》相合;于诗义,又似于朱《传》所合也。对此,陈子展先生给我们作了一个精妙的概括,其《诗经直解》云:“《下泉》,盖衰周乱世,曹人思明王,颂贤伯之作。玩诗义,确有不胜今昔盛衰之感。……《诗序》不违诗旨。至说‘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或由于诗以冽泉浸稂起兴。”笔者认为,陈氏一说极妙,既点明了“思治”之旨,又与诗义相合,令人拍案叫绝。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