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探析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重要性(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杨越潇  点击:次  时间:2001-09-1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摘 要]随着科技化训练的普及,新的训练理论的提出及训练手段的应用,阐述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对训练水平、比赛能力,对运动员退役后融入社会的影响等内容,说明全面提高运动员科学文化素质的必要性。
  [关键词]运动员 文化素质 重要性
  
  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一个常见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它既涉及到对竞技体育性质“本原”的认识,关乎竞技体育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也与优秀运动员能否全面发展、形成全社会对竞技体育强力支持的良性循环有着直接的关系。[1]
  
  一、国内外运动员文化素质的现状
  
  有人认为:“从80年代中期开始,优秀运动员文化水平越来越低,我国优秀运动员在50年代是大学生,60年代是高中生,70年代是初中生,到了80、90年代则成了小学生”。虽然这句话说得不免有些极端,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运动员的印象便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竞技体育发展到了今天,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早期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项目如体操,武术,跳水,游泳等项目,在对运动员的选材上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小孩子,大多数孩子过早地离开了全日制的学校。这些孩子由于进行专项训练,耽误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为日后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美国的大学运动协会主要有全美大学运动学会(NCAA)、全美大学校际运动协会(NAIA)和全美学院运动协会(NJCAA)。NCAA是一个由1000多个机构、组织和个人会员组成的协会,其负责为大学的运动队、会议、教练、管理人员和运动员制定规则和准则。它开展大学竞技运动的宗旨是“使大学竞技运动融入教育,使运动员成为合格的学生,在大学竞技运动和职业体育之间保持界限”。其信条是大学竞技运动必须是业余的,竞技运动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其特别重视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业水平,并一直致力于解决有学习障碍的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资格问题。由资格委员会负责审核入学的大学生运动员的成绩单和标准考试成绩,确定大学生运动员在大学一年级是否有资格参加训练和比赛。1996年钱德.甘登就因为没有按规定修13门核心课程而被取消资格。
  
  二、 文化素质对运动员的影响
  
  (一)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对训练水平、比赛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科学化训练越来越普及,它大大加快了对运动人才的开发速度,大量新训练理论的提出,新训练手段的运用,新训练器材的问世等等,冲击着教练员及运动员老一套的训练思维方式和投入习惯。这需要运动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以适应现代运动训练的需要。
  周庆功在研究中得出,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对运动员认识运动训练的一般规律,对分析技战术,对配合教练员控制训练,对指导自我训练,对运动后的放松恢复以及对竞争意识等方面都具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作用。[2]
  张连等人在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素养的必要性一文中指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不能只要求他们对技、战术的掌握,而应使他们的文化素养与技、战术训练放在同样高度上要求,比赛场上的应变能力与文化素养有着密切地关系,表现在运动员对于出现的各种情况变化的战术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平时训练中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种智能的能力。[3]
  李昌军在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运动成绩的优劣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精神文化素质的差异。精神文化素质的差异除具有定向、引导、维持及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功能作用外,它能产生很大的“内趋力”。相比之下,它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要比天赋条件大得多。[4]
  清华大学的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做的比较成功,他们培养出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去年的十运会,26名清华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拿到了5金6银1铜,还有6人次进入前八。清华的学生军虽然都是特招生,但他们都经过了系统的中学教育,高考分数很多也都超过了当地的重点线,他们的体育潜质并不是最好的,但在清华,他们获得了成功。采访过许多运动员的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罗宏涛说过,清华的良好教育,使得这些学生运动员在领悟力、判断力、理解力、执行力等等方面都有增强,他们对于情绪的控制、现场的应变能力都要高于普通运动员。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转化训练带来的神经疲劳。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