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精神自由 思想片段小大之辨 物适其性 坐忘
一、前言
《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内篇”的每一篇都是由片段组成的,有相同的思想范畴,但是没有中心观点。所以“内篇”为全书的精华,而笔者又尤为喜爱“逍遥游”,庄子站在高高的精神层次以讲故事的方式,自己思考,并且带领我们思考,其通篇都是庄子的思考过程。
二、阔大恢宏的自由境界
如何才是自由呢?庄子开篇就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他一开始就描述了一个巨大的鸟飞往南冥的故事,我觉得他在思考自由的境界和条件。首先,自由需要卓越的才能,才能是主观的素质,庄子描述“鲲、鹏”,写它们不知道有几千里之大,“鹏”的翅膀张开就像那天边的云。这种巨大的形象象征着才能的卓越。然后,自由需要广阔的空间,广阔的空间是客观的条件,因此庄子接着写道:这大鹏鸟啊,激荡起三千里浩阔海波,盘旋而上九万里的高空,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向南海。“三千里”是空间的阔度,“九万里”是空间的高度,“六月”则是时间的长度,三者构成了一个时空世界的“大”。
庄子想到了这些,当然,没有环境条件,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才能,再有利的历史条件也只能碌碌无为。
三、小大之辨与物适其性
“逍遥游”开篇的对大与自由的思考已经是对经验领域的超越,“用大”的人生有绚烂的色彩,但是,是否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天赋呢?庄子随之思考到“小大之辨”的问题。
“小”的天性与“大”的天性显然有别。朝菌朝生暮死,生命不到一天;寒蝉或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生命只不到一季;而冥灵的大树,五百年等于一个季节;上古的香椿树,八千年为一个季节。大鹏鸟要在九万里的高空飞翔六个月时间;而小麻雀只能穿越在野草丛中,腾跃而上,也不过数仞就落下。朝菌和寒蝉不可能体验春夏秋冬的岁月沧桑,小麻雀也想象不到阔大恢宏的空间世界,对于这样“小”的生命来说,自由的要求必然与“大”的生命不同。小麻雀自说:在蓬草与蒿草之间,我也是自由的翱翔,这也是一种自由的境界。
由此看,自由只是合乎天性而已,有什么样的天性,只要能充分的展示出来就是自由了。“小”与“大”不同,是因为各有天性;既然“大”的天性不是羡慕和追求能够达到,也就各自安于自然本性吧。这就是“物适其性”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了晋代以至南北朝的文人仕士,他们出世的思想便根源于此,以陶渊明为代表。
但是,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庄子是在借蒿草、寒蝉、小雀之小衬托鲲、鹏之大,这本是以鲜明的“小大之辨”来说明“小智不及大智”
笔者认为,“用大”与“物适其性”都是庄子在追寻精神自由过程中的阶段性认识,是思想旅程中的驿站。在《庄子》中,只有思想的过程,没有最终的结论。从“用大”到“物适其性”,两种自由观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激情豪迈、壮志凌云,是积极进取的入世的人生;后者则是知天达命,安于现状的消极自得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一种幸福,笔者觉得反而后者的自由形态确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