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简论人的本质(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邵南征  点击:次  时间:2001-09-1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人的本质,包含在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之中,但不等同于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们的关系酷似于“客观实在性”与“实物的总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内容、实质,后者是表现形式。人要生存、要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生产劳动。事实上,人的生产劳动在任何时候和条件下都是群体、社会的联合行动。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不仅生产如此,各种社会实践包括全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如此,都不可能是纯粹单个人的孤立的行动。因此,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通过实践使潜藏在人身上的一种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从而使人的本质得以表现和确证。马克思称作为一切生产之总和的工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 ,“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10]揭示了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人的本质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的个体,从性质上分有正向的、前进的、积极的本质,也有负向的、落后的、消极的本质。也可以范围、作用大小等角度进行划分。从不同的角度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来。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变化的。决定人的本质的多样性及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是人的实践活动,尤以物质生产劳动最为根本。马克思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延生的过程”,[11]马克思找到了劳动这把打开人的本质之谜的钥匙,劳动也是理解人类全部社会史的钥匙。人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人的需要反映了人作为主体存在与外部对象客体之间的一种非平衡态,是对需要对象的明确指向,是人的本质的潜在状态,它本质上是一个能动的、客观的社会历史范畴。人的需要还是驱使人从事劳动创造的最初动因。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12]正是这种需要,内在地激发着人对自己本质的创造和实现。人的本质可以说是人的需要的充分体现。所以,人的需要不是人的本质,而是人的本质的潜在状态。
  人的本质与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需要之间的关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人的本质蕴含在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之中;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决定力量和实现途径;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潜在状态,而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的充分体现。
  人的本质即进取精神,能较好地解释具体的人的本质的决定情况,它既强调了客观性的内容,又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上有利于增强人的主体性意识、增强人同自然外界进行斗争提高自己主体地位的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活动中正确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人的价值从而展现人的本质力量。
  
  参考文献
  [1] [10][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 1979年9月第1版,第96、128、127、131页
  [2][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6月第2版,第56页
  [3][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60年12月第1版,第514、330、275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6月第2版,第442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6月第2版,第38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9月第1版,第208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