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民主政治 关系 协商性民主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民主政治建设日益发展的30年。30年来,关于民主的话题从未间断,近一段时间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为了切实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必要对一些认识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如何认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认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首先从认识民主开始。究竟什么是民主?可以说众说纷纭。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民主即“人民的统治”,通俗地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由人民而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掌握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作为“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的国家政治制度,也叫民主政治。与民主和民主政治对应的是独裁和专制统治。民主政治在近代西方国家首先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为世界上一种普遍的政治制度。一般来说,民主具有以下四个内涵:第一,民主是一种主权在民的政治制度。在权力的本源上,民主政治认为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第二,民主是一种权力制约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国家中行使权力的国家机构并不是权力主体,它不过是权力主体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权力具有扩张性、侵犯性,趋腐性。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为了防止国家机构滥用权力,必须建立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第三,民主是一种制度性、程序性政治制度。民主由一系列制度、程序规范构成。如代议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政府制度、司法制度监督制度、新闻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保证人们当家作主的实现。民主重视政治的过程和程序,需要反反复复的协商和讨论,权力的行使、运作、更迭均按法定程序进行。无程序则无民主。第四,民主政治是民众广泛参与的政治。民众广泛的政治参与,有效控制国家权力的合法行使,以保障公民权利和人民利益。它实行多数决定原则,但保护少数。
通过以上对民主内涵的分析,可以说人民当家作主是它的实质和核心。民主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普遍价值。马克思当年所批判的资产阶级理论家,是以民主的“普遍性”去抹杀民主的阶级性和特殊性,今天我们有些“马克思主义者”,则是民主的“特殊性”去抹杀民主的普遍性和一般性。实际上,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和揭露其阶级统治实质的同时,并未因此而否定真正的民主是人类的普遍价值。
在我国,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对此,我们的导师、领袖都有比较深入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无产阶级的解放时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说:“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邓小平同志也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一精辟的论述,把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有机联系的认识提高到了生命相依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价值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事业“生命”的角度和客观规律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准确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当前我国民主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把人民民主看作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以前我们有个认识误区,在民主是目的还是手段上争论不休。其实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自己的一切奋斗就是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毛泽东在延安时讲,找到了避免历史周期率的道路民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也为实现民主而努力奋斗过,不时对政治民主有所强调,但往往是把民主仅仅理解为一种手段,当作一种作风和工作方法,而且由于不合时宜地片面强调革命和专政,甚至搞什么“全面专政”,而忽视和抹煞民主,导致了民主制度的缺失,从而酿成了一系列的重大失误直至导致十年内乱。“文革”后,痛定思痛,在对民主问题的认识和思路上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现在,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和本质属性,就意味着我们必须继续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一个重要奋斗目标和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现实中还有人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仅仅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种说法也不准确。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搞多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搞多久。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项新要求之一。这是我们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对我国未来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这种要求恰恰是基于“生命”、“本质属性”的认识基础之上。
二、如何评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些人完全按照西方的政治标准,来评判我国的现实政治发展,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上成就巨大,但在民主政治方面却乏善可陈。这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表现在:一是国家民主不断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提高,不再被认为是表决机器、橡皮图章,监督力度增强,代表作用发挥越来越大,民主立法的力度前所未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日益发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二是基层民主建设突飞猛进。以农村为例。在村民委员会选举过程中,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和参加投票选举,当场公布选举结果。中国85%的农村已经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80%以上的村庄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立了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三是党内民主逐步扩大。十五大以来,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推进差额选举。十七大议题征集和文件起草、讨论过程中,党代表选举中,都体现不断扩大的党内民主。四是自由宽松的民主环境逐步孕育。政治思想上的一些禁锢在不断被打破,思想言论自由之风骤起,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各种不同思想观点的表达和争论。对此,我们党的决策层并没有以传统方式横加干涉或打压,而是采取了相当宽容的态度。
当然,我国的民主建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一是民主制度还不完善。如人大代表结构不合理,官员多,成了官员代表大会,议行难剥离,监督难落实;有钱人多,“人大代表老板化”,“选票金钱化”,人大代表的身份成为一些人捞取个人资本和实惠的“红色保护伞”、“护身符”。人大运作机制不完善,议事无辩论。代表选举形式化,候选人提名主要是组织推荐(协商酝酿),联名推荐成摆设,代表选举变成人事安排,只有“举”,没有“选”。政治协商上,事前协商不够;民主监督力度不够;政治安排上副职多,非领导岗位多。二是民主形式还不够丰富。选举、票决、公示、听证、协商、对话、质询、罢免等各种民主形式的运用上,有些方面实际上还没有破题。三是基层民主建设存在某些不足。如村民自治缺乏具体规范,家族、宗教、黑恶势力渗透和影响较严重。企业职代会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非公经济企业难以实行民主管理。社区自治还没普遍展开,需要总结,探索规律。四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政府职能、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队伍和政风建设等方面,不适应新的需要越来越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素质不高。五是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还需要大大加强和改进。有的地方对应该相互制约的权力,如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有些方面还没有分开,一些权力部门自己制定规矩又自己执行,权力与部门利益直接挂钩,必然导致权力滥用。特别是在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和环节,由于对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各种腐败现象滋生。这是目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六是公民的政治参与需要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主动性差,热情不高,参与主体两极分化,强势群愈强 ,弱势群体愈弱。无序参与时有发生,群体事件、暴力冲突、越级上访现象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