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对法官语言的批判性分析(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许慧洁 吴瑛  点击:次  时间:2001-09-1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摘 要]本文用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方法,进行批判话语分析,证明在法庭上法官通过最多的言语过程、最少的心理过程、称呼语和问询方式显示出法官的权力主体地位。
  [关键词]批判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 法官话语
  
  一、引言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以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不仅包括以数亿元为标的公司间纠纷,还包括以几百元为标的的邻里纠纷。为了确保法官审判公正需要对法官的话语进行批评性分析。本文拟从批评语篇分析的角度对法官话语进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思想意识形态,力求促进法官的公平审判。
  
  二、理论依据
  
  批评语篇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从批评语言学发展起来的。批评语篇分析旨在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1]任何人的话语都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实际上,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是在说话和听话,而是在听真实或虚假善良和丑恶,重要和不重要⋯⋯话语永远都充满着意识形态或生活的内容和意义[2]。”
  法官的话语既作用于案件当事人对事情的社会认知,更塑造着他们的认知结构。具体到法官话语的句式、遣词等要素无不渗透着法官的倾向与意愿,显示出不同的意识形态背景。从法官话语与社会语境的外在关联来看,法官话语与语境之间有着系统的联系,其话语的结构形式和语义不是任意的,而是取决于法官的社会意识形态。
  批评语篇分析吸收了M.A.K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点。系统功能语法主张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由其所实行的社会功能决定的,而批评语篇分析正是主张语言形式反映语言的社会功能。从实质上讲批评语篇分析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社会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是批判性的,目的是将话语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暴露出来[3]。批评话语试图通过语言分析,解释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批评语篇分析揭示那些不易被人们觉察到的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阶层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以维护自身利益和现存的社会结构。
  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是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Halliday认为,语言是一个意义潜势系统,任何语篇都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语境中根据不同目的从这一体系中所做出的选择[5]。据此,批评语言学家强调语言使用者的选择是有一定原则指导的。句子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并非任意的或约定俗成的,句式本身就承载和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意义。语言形式取决于其社会功能,结构的不同既反映意识形态的差异又反过来帮助维持和强化这种差异。
  
  三、分析方法和结论
  
  批评语篇分析通过研究语篇的语言形式,如及物性即被动语态和名词化、词汇结构和情态形式、人际系统等,从而揭示隐含在语篇背后的思想意识和观点立场。下面我们将从及物性和人际功能系统等方面对法官话语进行分析。
  (一)及物性
  及物性系统把经验世界分成易操作的一组过程 , 表明各种过程的参加者和情景成分。这组过程分为6 种: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功能语法的及物性是从语义上区别[4]。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一般由动作动词体现。
  心理过程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关系过程是反映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关系过程的参与者较复杂,小句的主题一般是载体, 对主体的描述或评价被称为属性。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还包括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包含3个参与者:说话人、接受者和话语内容。
  存在过程表明了某物存在于某地,或在某地发生了某事。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