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人的能动性体现为人在一切文化活动中所作的选择。在人与文化的对象性活动中,面对外部世界纷繁复杂的事物,人们不可避免采取疑问、研究与选择的态度。人们通过主体性功能的发挥,能够自主决定对具体文化的掌握方式和使用方式。这种能动性表现为人对于在文化采取什么行动,采取什么方式行动等问题上具有选择的自由,而不是处于被动和盲目。这种能动性表示人们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现行文化的影响,而是可以通过主动选择认识文化的本质规律,根据人自身合乎规律的要求能动地改变现行文化。前面曾详述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去选择、设定特定的文化对象,即作为主体的目标的客体。具体说,当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变革适当时,就能够达到人们预期的目的。如果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对客体进行毫无目标地采纳或对客体考虑不当,就不可能达到主体的预期目的。当然,人的文化认识与文化实践活动的目标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存在不同体制、模式、方式、道路,也存在丰富多彩的民族特点和传统。然而,正是人们不同的选择使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另外,人的能动性还体现为文化创造活动中显现的创造、调整、组织等能力。人类文化有继承与创造性两个基本特性。人对文化的创造需要从自身主观要求、爱好、兴趣出发进行一定的价值选择,面对客观的文化规律和条件,人可以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规律和条件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虽然不能违背客观条件和规律所提供的可能,但是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改变现有条件,创造新的条件以达到文化创造的主动。与此同时,在文化创造的过程中人时刻以自身的尺度和方式承担和衡量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后果,随时检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目的、能力等,并依据这种检验来作出适当调节,使主体与文化的关系始终处于相互调适中。另外,人的能动性还体现在把文化构成各种必要因素组织整合起来,使它们作为整体的因素按主体所设定的目的、方向协同地发挥功能,形成适合主体需要的文化成果。
三、人的创造性是文化超越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讲,文化发展总是通过文化模式的生成、危机、转型和创新展开,在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哲学等具体文化形式上扬弃而实现。从动态过程来看,文化发展表现为内容上的继承与创新,价值实现上的不断超越。任何文化都不可能是绝对完满的,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文化的自由本性所预设的终级价值与具体文化之间永远存在着一定差距,而这种差距恰好为文化的自我超越提供了可能与必然。所以,我们看到,文化的发展总是指向某种目的,这种目的不是指向过去或现有,而是指向理想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超越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新,是文化对自身不合理实然状态的批判与否定。文化超越就是要不断超越实然,创造更为合理、更为优越的先进文化。
当然,文化作为客体,它无法靠自身实现这种从实然到应然的跨越。文化超越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主体创造性活动的参与。超越作为自然运动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属性,它只有在与人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种价值运动形式。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其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实质上就是一种超越性,这是主体活动的根本特点之一。从文化先进性的创造能力来讲,人的创造性是对本能与自然的超越。人作为自然之子永远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生存,但人之为人的基础并不在于自然和本能,而在于人对自然的超越和人的文化创造。帕思卡尔在《思想录》中用诗化的语言揭示了人的脆弱与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而蓝德曼也指出,正是人在自然本能方面先天存在缺憾,才需用后天的创造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人超越本能与自然建立文化世界,而文化也因人的实践本性显现自由与创造的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活动的双重尺度的著名观点。人总想按自己固有的尺度来认识和支配客体的规律,以追求和达到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自由和创新性,其最本质的规定性就体现在人对自然和本能的扬弃中,而且它包含着人凭借理性进行创造活动和自由行为的可能,人不再像动物那样凭借本能自在地生存,而是获得了自由和创造性的空间。
就文化超越的实质而言,人的创造性体现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主体在与客体发生对象性关系的过程中,客体始终作为一种客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制约、限定和决定着主体的活动。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限制性和决定性是受动客体的属性。与此相应,人这一主体不囿于这种制约、限制和决定,而总是力图超越这种制约、限制和决定。人总是基于自我的需要、理想目的和尺度来追求他所认为应当的即理想的东西,并力求使客体按照人的尺度存在和发展变化,因而,他在这里着眼的是理想性。著名的文化学家索罗金指出,人所以能完成最伟大的发现、发明与创造,主要由于人是超意识的大创造者,是具有理性的思想家,是诉诸经验的观察者与实践者。在文化哲学看来,文化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在本质上都是人的精神的外化,是人的理想的实现。在人类早期,虽然进化中的人还不可能将自身与自然界完全区分开来,但已具有了超越有限生存条件的欲望。尽管他们常以满足最切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欲求为目的,但一定程度的自觉意识和计划性使活动本身具有了超越现行的意义。外在的超越是以内在的超越为前提的,人的精神可以实现自身的超越,憧憬现行所没有的美好事物,人的内在的超越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而对象化为外在的超越。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人并不是把外部感性世界的自在事物现成地拿来,而是在适合于人的需要的形式上,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创造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想对象和对象世界。人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整个活动过程,一方面要根据客观的现实条件,遵循作为活动对象的事物的客观尺度,另一方面又要按照人自身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现实力量,把主体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统一两种尺度进行创造。
回顾人类从愚昧野蛮到现代文明,人类文化走过了漫长历程。主要文化以替代和延续的方式实现着发展,前者以批判为特征,后者以继承为特征,文化超越则是批判和继承的结合:批判落后文化,扬弃其中糟粕,继承其中精华,经过吸收、互补、整合过程,形成新文化。值得强调的是,这种整合并非简单而没有原则的调和折衷,而是主体辩证综合的创造。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文化的开放性特征尤显突出。在文化不断超越现有,追求文化先进特质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强调一方面要克服抱守残缺、夜郎自大的思想,注意吸收借鉴;另一方面要注意反思批判,正确面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以及西方种种价值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增强文化辨识力和批判力。只有这样,文化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呈现出容纳百川,吐故纳新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