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完美诠释天地人神和谐共存(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廖克敏  点击:次  时间:2001-09-1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二、艺术内聚力塑造的“一”形象蕴涵的“和”精神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舞”也最能体现道家“天地有大美而无言”的风格。整场文艺表演,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最明显意味特征就是“一”这个鲜明艺术形象的塑造完全激发起观众的兴奋感。“一”这个“形”“神”交融的艺术形象,昭示出一种天地人神和谐共在的审美境况。开幕式中的舞蹈表演作为一种广场艺术,需要旺盛的人气。在动则几千,甚至上万人的表演中,无论是它的韵律、节奏还是整体视觉效果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井然有序磅礴抒写“一”的“人”。这里体现的逻辑正源于传统哲学中“以万治一”进而“以一治万”的思维理念。在开幕式仪式部分的“击缶而歌”中,演员排成一个地四方的矩阵,在视觉和高亢整一的缶声中,将我们从现实中很快抽离出来,进入艺术真实的远古时代。而潜藏在我们集体无意识中一代代遗传下来的“求一求同”的生存法则,一下子将所有观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在这种艺术力的感染下,人们超越了现实中的战争、利益、阶级、地位的差异,衍生万物众生平等、和谐、自由观。在“灿烂文明”的华章中,孔子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缓缓步入场内,顿时一个优雅有序、古朴宏伟的场景呈现出来,以四方的形式布局在广场的东南西北方位。而场景中央魔幻出古代毕昇立体活字印刷体。活字印刷体是由演员控制表演。整个画面是凹凸起伏、不断变化,时而层峦叠嶂、时而水波滟潋。在无数流光溢彩的变换后突然奇迹般的幻化出一个“和”字。无论是仪式部分的击缶而歌、孔子三千弟子的列阵、活字印刷体的表演、后面章节海陆丝绸之路的再现演绎、挥舞翅膀的星光和平鸽、还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术……演员人数再多,场景再壮大,都不曾在任何一个时刻或者场景下被切割成一个个七零八落、气质难观的碎片,而是紧密的连接为一体。这里没有领舞,没有主角,只有一个整体在舞台上尽情的挥舞表达。虽然没有彰显的主体个人,但每个人又是充当着主体的地位,个体彼此间相得益彰,始终围绕“一”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正是中国古典占主流地位的儒家“吾道一以贯之”道家“万物得一以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体现:也是贝尔认为的艺术内聚力:“当艺术家把他的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的时候所激起的那种兴奋感的完全实现”。当形式与情感意象之间完全吻合时,才能产生由于“对形式的情感把握而产生的内心兴奋的自然表露”。而情感按照自己本身逻辑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自动选择、删除并提炼出有意味的东西来。在这种涤除玄鉴的体验下,审美灵感不断闪现,审美感情也很容易激荡开来。
  
  三、“和”韵诠释出的天地人神共存的审美理想
  
  “和”精神作为一种美学理想一直占 据传统东方文化的艺术核心地位。同时也时这次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传递。在《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中写道:“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可见“和”字沉甸甸,“和”字重如金。如今一个“和”字荏苒千年,一脉相承,历久弥香……在开幕式中,对“和”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由活体印刷术通过演员布阵形式组合幻化出来繁体和简写的“和”字:以及孔门三千弟子齐颂“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最为代表性、历时最悠远的孔子人文理念“和为贵”美学理想的体现。在开幕式“自然”章节中,具有典型“中国风”意味的太极强烈体现了一种非人类中心、天地人神自由游戏的和谐观,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核心元素。宇宙自然在芸芸众生眼里大化流行、生生不已、以无为本,以气为本成为生命之根,生化之源。神灵作为其掌管者,既是相交相游的亲和对象,又是仰慕和敬畏的对象。人融化于自然之中,自然也融化于人之中,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融洽的关系,彼此相偎相济,生生不息。这里自然不是外化于人类的自然,人类也不是外化于自然的人类。这里肯定自然的价值也包含了肯定人的价值,天与人绝不是对抗的关系,而是要求作为主体的人应该尽力体察天道,使自己的行为合于天道,而天道也用其超自然的神力倾心为人类服各,种种意向创造出来的意境开拓出无限的审美空间,给观众含蓄意犹未尽的心灵触动,引发丰姿多彩的审美想象和联想。总之,太极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和审美心理不以摹仿自然为最高境界,而力求实现主客融合、相互贯通的整体性,追求充满感性生命的人生体悟和对宇宙人生独特真切的感受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样在“礼乐”章节中也充分表达了“合和”之美。更多的由人与自然的和谐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作为一个礼乐之邦,早在礼乐制度建立后,人们便通过乐舞礼仪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上下尊卑和亲疏关系。所以礼乐制度被作为一种社会秩序来遵守,正所谓“礼乐皆和谓之乐”。这种孔子言礼必兼言乐,礼主敬,乐主和的思想后来与道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思想共同构建中国传统美学中天地人合、贵和尚中的审美理想追求,并一直从中国的远古社会承传到近代文明社会。同时在开幕式中火炬中熊熊燃烧的圣“火”作为神的礼物,也传达出“和”的圣谕。古希腊火炬手作为神的使者,从祭坛点燃火炬后便奔赴各个城邦,一边奔跑呼喊传达神谕:“停止战争,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火炬手跑到哪里,哪里的士兵就会放下武器。神圣休战开始了!我国著名的体操健将李宁在创意独特的空中跑道上,手持火炬,在一阵激情奔跑后,让象征和平的圣火不仅点燃了鸟巢上空的火炬,更是燃烧照亮了世界每个角落人们心中的“和平”“和美”、“和谐”之火!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