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阐发的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之理。它以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整体思维方法去认识和处理人的活动与自然万物的一切关系和变化。《易经》所体现的世界观带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内倾性。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内心世界的追求和主体意识的培养。从孔子的“仁”说,到孟子的“知心”、“知性”、“知天”,到《大学》的“明明德”,直到陆象山的“发明本心”和王阳明的“致吾心之良知”。遵循的都是这一条路。
《易经》注重人的道德修养。《需》卦辞云:“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意谓一个人如果具备忠信之德,自会光大亨通,以守正而获吉。这样的人利于涉越大川。《中孚》卦“中孚。豚鱼吉。”意谓人只要有忠信之德,自会吉利亨通。《节》卦云:“节,亨,苦节,不可贞。”意谓讲求礼节和节俭是件很好的事情,故可亨通。但倘若以节为苦,那就不利了。六三爻曰:“不节若,则嗟若。无咎。”意谓那种不知加强节的修养的人。尽管有时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咎灾,但却极易陷入穷困潦倒唉声叹气的悲惨局面。六四爻曰:“安节,亨。”安于节俭,就会亨通吉利。九五爻曰:“甘节,吉,往有尚。”“甘节”,即以节为甘。这是较“安节”更高的一个修养层次和环节。能达到这一修养境界的人。就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既济》之九五爻云:“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祭。实受其福。”说明只有物质上的礼,上天未必能看得见,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内心的“诚”和精神上的“德”。《履》之初九爻曰:“素履,往,无咎。”即谓,只要你内心坦诚。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有什么灾难。即使偶有不测,亦可化险为夷,甚至于遇到像踩在考虑尾巴上这样惊险的事情,最终亦吉。《履》之九四爻曰:“履虎尾,想想终吉。”审慎修省乃君子之德,故《履》卦中虽有履虎尾之险。然其人有君子乾乾审慎之德,就不但无事,反而终吉。《乾》卦之九三爻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亦是其证。这都表现出了对主体意识的极大关注和强烈的道德内求思想。
《易经》常以吉、凶、悔、吝来说明预测和决策行为的结果,并注重人为的因素,注重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主观转化意识强,准确把握自身与客观情势的现状和规律,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那么凶必不生,甚至可能逢凶化吉。《履》卦六三爻辞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喱人,凶。”九四爻辞曰:“履虎尾,想想,终吉。”嗍在同样是“履虎尾”的险恶处境下,有的人目盲而不能视,足跛而不能行,却偏要显示自己能视能履,这种人难免被虎吃掉:有的人却随时小心谨慎。遇事沉着果敢,虽然踩到虎尾,未必被虎咬。不同的主观努力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易经》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需》卦,初九爻云:“需于郊,利用恒,无咎。”即谓,行人在郊外驻足,遇到了雨,环境很糟,但假若行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持之以恒地坚持奋斗下去,就不会有什么灾难。九二爻辞曰:“需于沙,小有盲,终吉。”旅人停留在沙洲中遇到了雨,虽然因不慎出现了一些小过失,但只要坚持下去,最终还是吉利的。然而。注重主观世界的内求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
《易经》所体现出的对人的自我价值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治外”与“求内”两个方面。就“治外”而言。倡导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要求人们积极地投身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并在这种改造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虽然《节》、《谦》卦均为育道德修养之卦,但它们的着眼点却在于改造外部世界的客观实践活动。所谓“甘节,吉,往尚。”意谓能够达到以节为甘的修养境界的人,就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成功,并因此而蒙赏;所谓“安节,亨”,意谓能够做到“安节”能够守其既得;所谓“不节著,则嗟若”。意谓不知加强节的修养的人,就会导致唉声叹气的悲惨局面;所谓“苦节,不可贞”意谓如果以节为苦,结果就更糟了。“节”本是对主体修养的一种道德要求,但《易经》却把它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吉凶得失、成功相联系。把求内与治外,把对主观世界的追求与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相联系。凸显出了把道德修养同治理国家的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思想。这与儒家思想的中的内圣外王之品格是相通的。《观》、《临》两卦,《临卦》亦可称为外王篇。讲述君子治国平民之术。卦中要求君子“成临”、“敦临”,即应当以感化之心临民、宽厚待民,积极去做君子应当傲的事情,此乃“大君之宜”,如此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观》卦则要求统治者“观我生,进退”。即在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中,应注意观察审视自己的庶民百姓,以决定各项方针、政策的进与退。
《易经》对发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不同类的现象,力图加以分类、整理和描述,从而揭示蕴含其中的共相和一般。这种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不是以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的形式实现的,而是以“象”的形式来把握“意”的内容。通过对发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许多现象进行分类描述,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系辞上传》云:“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又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文言传》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新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又云:“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各卦的卦爻辞都完整而有系统地阐述了一种道理。例如,《需》卦的爻辞通过“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需于血”、“需于酒食”、“人于穴”这六种不同境遇的列举分析,阐述了在事业草创时期怎样摆脱险境的一般道理,又例如《谦》卦的爻辞通过“谦谦”、“鸿谦”“劳谦”等一系列概念。阐述了谦虚的各个种类和不同的效用。这些归类都便于人们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万物本于一理,以事物之间的共同联系相互贯通,由此及彼,见微知著,由已知到未知,推而广之,思之至也。《系辞下传》盲:“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由一而二,由二而三,以至于万万千千。无有穷尽,诚如《系辞下传》所云:“穷神知化,德之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