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1)-历史学
来源:  作者:魏仕庆  点击:次  时间:2001-08-1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再次,《易传·系辞》的作者以为。作为大智者的圣人所制作的《易经》,从功用方面体现出作为智者的圣人四个特性。他们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占筮者尚其占。”他们认为,《易经》从语言、行动、制作器物和占卜四个方面体现了圣人之道。 《易经》本质上讲是没有思维功能的、寂静的、甚至没有作为的。但通过与人交感,它能神奇地达到通晓天下事变。圣人是真正理解《易经》的,但仍然必须“极深而研之”。也正因为如此。易经才体现出圣人之道,亦显示出圣人在《易经》功用层面上的智能。
  最后,在《易传·系辞》的作者的眼中,圣人作为一个大智者,在现实生活中是离不开《易经》的。他们认为。凭借《易经》,“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圣人是具有特殊智能之人,只有他才能正确运用《易经》治国天下,并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易传·系辞》作者借孔子之口,表达了对《易经》的看法:“《易》开物成务,冒天之道”;“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他们重申,《易经》揭示了世界的规律,在政治生活中,对圣人而言,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易经》,圣人才能有效地治理社会。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认为。也只有圣人能正确和全面地认识、理解《易经》。
  通过对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的考察,我们发现圣人人格的基本内涵是“仁且智”,这与孟子将圣人的人格内涵规定为“仁且智”是一致的。而《易传·系辞》作者则进一步发挥了孟子的圣人思想。将圣人人格的内涵“仁”且“智”描述的淋漓尽致。不仅如此,《易传·系辞》作者所描述的圣人是不仅是“仁且智”者。而且是当权者。这里表现出浓厚的儒家志趣。这是符合儒家所推崇的圣人。而道家庄子否定圣人、圣人之道与《易传,系辞》中肯定圣人、圣人之道是对立的。由此可断定,《易传·系辞》为儒家典籍,《易传·系辞》不是道家系统的作品。
  
  三、《易传·系辞》中的君子
  
  如果说通过对《易传·系辞》中圣人考察,其分量不足于完全推翻陈老的上述观点的话。那么我们继续考察一下该书中的君子。
  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里,圣人制作了《易经》,并按照《易经》大旨行事,他是一位“仁且智”者。是“王天下”的人物;君子则是圣人实现“王天下”大业的辅助者。君子在《易传·系辞》中人格形象也比较突出,下面我们也考察一下。通过此,我们就会发现君子人格的内涵。
  首先,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中。君子服从命运的安排,乐于行君子之道。“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他们所谓的君子之道。实际上就是君子服从命运的安排,主动辅助圣人,通过此实现自己建功立业。而孔子说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认为,君子之道最重要的一条是服从命运。君子必须认识到自己只是君子。《易传·系辞》作者对君子之道的理解。显然是对孔子的君子之道的继承。如果说,圣人是儒家所称颂的圣人,而决不是道家非宗法伦理的道家圣人;同样,君子是遵从封建伦理的君子,决非秉承自然本性、脱离礼制约束的道家君子。但有必要指出地是,在《易传,系辞》作者的视域中,君子与圣人相对应,是民。但君子又不是一般的“民”,如《易传·系辞》作者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从这我们可见,君子是了解“天地之道”的,而一般百姓则是“日用而不知”。可见,君子虽不及圣人高明。但他又是民所不及的。
  其次,在《易传·系辞》作者眼中。君子是在位者。君子的“位”是凭自身的德行和才干获得的,而且君子的“位”与其德行和才干相符。君子作为在位者,通过修身不断完善自己的德行。修身的具体内容是“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的优良的德行体现为在日常生活中积“善”与行“仁”心: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再者,君子作为在位者,有出色的才干,“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做事是先做好准备。然后因时而动。君子在位时。身安而“不忘危”。不沉溺享受;正因为君子能居安思危。所以国家才能平安。
  再次,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中,君子在现实生活中,必须了解“天地之道”的抽象物——《易经》,同时必须依“天地之道”来参验人事。只有这样。君子才能达到圆满的结局。《易传·系辞》作者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白天佑之,吉,无不利’。”《易传·系辞》中大量借用孔子的话,说明君子必须依《易经》行事,君子行动要慎重,语言要缜密;只有这样,君子才能成就事业。该书作者认为。真正的君子行动。必须“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只有这样,《易经》才会作出响应。《易传·系辞》作者认为,君子行事一定要重视圣人制作的《易经》,并且要依《易经》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天地之道,更好地辅佐圣人,做好事情。君子自己行事才会有好的结局。
  最后,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中,君子与圣人不同,圣人是“仁且智”者,是无与伦比的。而君子则凭德行和能力才能守位。他通过辅助圣人治化天下百姓,才会完成自己的理想。在该书作者眼里,圣人是“生而知之”者,而君子则是“学而知之”者。圣人是《易经》的创造者和运用者。君子仅是《易经》的学习者和运用者。《易传·系辞》作者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孔、孟君子观。
  综合以上,我们可看出,《易传·系辞》中君子的人格形象体现出的君子人格基本内涵是有道德操守和在位者、行“仁”心。与儒家所赋予君子的人格内涵非常一致;而道家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是脱离礼制约束、承袭自然本性。从这我们可得出,《易传·系辞》是儒家的典籍。
  通过以上对《易传·系辞》中圣人和君子这两个重要人格形象的考察,寻觅出圣人与君子人格的内涵,我们可以断定《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尽管它的内容可能掺入了其它学派的一些思想。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