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铁勒是我国古代北方重要民族之一。唐代漠北铁勒诸部之地是唐王朝建置羁縻府州的重点地区,成为唐朝北部疆域的组成部分。贞观二十年,铁勒九姓十二部归降唐朝。同年十二月 ,诸部酋长亲赴长安城朝觐太宗皇帝,再次“乞置官司”。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唐廷正式创建漠北 地域羁縻府州,凡6都督府、7 州,共计13个行政单位。迄永徽三年(652)六月,增置2都督府、5 州 。通前共有8都督府、12州。永徽四年迄天宝十四年间,漠北铁勒诸部羁縻府州大多随部落各 自移迁,曾分布在陇右、关内和河东三道北部。
关键词: 唐代漠北; 铁勒诸部;羁縻府州
Abstract: The Tiele was one of the major ethnics in ancienttimes of our country .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habitation of different Tiele tribes far in northernChina was the key area where the dynasty established the prefecture of Jimi, whi ch formed part of the northern terri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20th year o f the imperial title of Zhenguan, the 12 tribes of 9 Tiele families surrenderedto the dynasty. In September of the same year, the sheiks of those tribes went p ersonally to Chang’an to have an audience with Emperor of Taizong and requestedagain to “send imperial governors” over there. In January of the 21st year, t he court of Tang officially established the prefecture of Jimi, which divided in to 6 governorates and 7 states, totaling 13 executive offices. By June in the 3r d year of the imperial title of Yonghui(652 AD), two more governorates and fivemore states were added, totaling 8 governorates and 12 states together with theformer ones. However, between the 4th year of Yonghui and the 14th year of Tianb ao, most executive offices of the prefecture of Jimi migrated along with their r espective Tiele tribes to the north of the circuits of Longyou, Guannei and Hedo ng.
Key Words: Mobei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Tiele tribes; theprefecture of Jimi
铁勒是我国古代北方重要民族之一,曾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唐代,漠北 铁勒诸部分布地是唐王朝建置羁縻府州的主要地区,成为唐朝北部疆域的组成部分。随着时 间与政局的变化,一些铁勒部落从漠北迁居漠南(后也有回迁漠北者),若干著名人物登上 唐帝国的政治舞台。那么,唐代铁勒族羁縻府州究竟何时创建?分布在什么地方?何时何因 发生过移徙和变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探讨。
一、 铁勒族群的渊源与分布
1. 铁勒族群的渊源
关于隋唐时期铁勒族群的渊源,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近现代学者研究,其祖先乃秦汉时期的 “丁零”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族,亦称“高车”,至隋时始称“铁勒”。隋代, 铁勒发展为一个庞大的族群,共有40余个不同名称的游牧部落。他们“虽姓氏各别,总谓为 铁勒”。[1] 卷84《北狄列传•铁勒》正如北方民族史前辈学者林教授指出: “当隋朝统一中国时,我国北方的铁勒各部日益强大起来,成为隋唐时期我国北方草原历史 文化的主要民族。”[2] 27
2. 漠北铁勒诸部的分布
南北朝时期,铁勒诸部原分布在南临大漠、北至贝加尔湖周围、东达黑龙江上游、西达阿尔 泰山的地域,受柔然汗国的役属。自突厥于公元552年崛起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吞灭柔 然汗国后,漠北铁勒诸部又被突厥汗国役使,铁勒诸部遂为后者的属部。史载:“初,突厥 既强,敕勒诸部分散,有薛延陀、回纥、都播、骨利干、多滥葛、同罗、仆固、拔野古、思 结、浑、斛薛、奚结、阿跌、契、白等十五部,皆居碛北,风俗大抵与突厥同。薛延 陀 於诸部为最强。”[3] 卷192《唐纪八•太宗贞观元年》至隋代,随着突厥 的向西扩 张,一些铁勒部落迁徙至阿尔泰山右侧的西域地区。公元583年,突厥汗国因内部矛盾而分 裂为东、西两个部分,铁勒诸部也就分属不同的突厥政权。漠北铁勒诸部主要役属于东突厥 汗国。
漠北铁勒诸部的分布地约略如下:薛延陀部(姓一利氏),在乌德犍山(今蒙古国杭爱山 脉)东段南侧;回纥部(先曰袁纥,亦曰乌护、乌纥,隋曰韦纥,后称回纥,姓药葛罗氏) ,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今蒙古国色楞格河)上;都播部(亦曰都波),其地北濒小海(今 蒙古国库苏古尔泊);骨利干部,居瀚海(今俄国贝加尔湖)北;多滥葛部(亦曰多览哥、 多腊葛),在薛延陀东(北),濒同罗水(今土拉河);同罗部,在薛延陀(东)北、多滥 葛之东(今土拉河以东、肯特山以西);仆固部(亦曰仆骨),在多滥葛之东(今鄂嫩河流 域),地最北;拔野古部(亦作拔野固、拔曳固),漫散碛北,地千里,直仆固、邻, 即今鄂嫩河与克鲁伦河间地;思结部,在薛延陀故牙(今杭爱山脉东南、鄂尔浑河上游); 浑部,在诸部之最南(今蒙古乌兰巴托市南方);斛薛部(斛萨部),居多滥葛北(今鄂尔 浑河下游);奚结部,在同罗北(今肯特山以北、石勒喀河傍);阿跌部(一曰诃跌,或作 跌),故地相当今鄂尔浑河之东;契部(亦曰契羽),在多滥葛之南,即今乌兰巴 托 东南;其后,一支徙焉耆西北鹰娑川(今中国新疆开都河河谷);白部,居鲜卑故地(今 中国呼伦贝尔市、蒙古国东部苏赫巴托省),直京师东北五千里,与同罗、仆固接,避薛延 陀,保奥支水冷陉山。[3] 卷192《唐纪八•太宗贞观元年》 俱罗勃部(或作掘罗 勿),故地相当今石勒喀河之北。
二、 漠北铁勒诸部羁縻
都督府、州的建置
东突厥汗国于贞观四年(630)灭亡后,唐朝扶持薛延陀部建立对漠北的统治。薛延 陀汗国成为唐朝管理北疆漠北地域的藩属实体。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解体,漠 北铁勒诸部向唐廷提出“乞置官司”的请求,遂在漠北正式创建羁縻都督府和羁縻州。
1. 唐武德元年至贞观二十年初漠北铁勒诸部
入唐以后,漠北铁勒诸部依旧被东突厥汗国役使。东突厥的始毕、处罗、颉利可汗频繁征调 漠北铁勒诸部兵马,南扰中原地区。贞观二年(628),颉利可汗的无厌征赋引起铁勒诸部 的不满而武力反抗,接连击败前来镇压的突厥军队,致使突利可汗、欲谷设、拓设连吃败仗 。即所谓“颉利政乱,薛延陀与回纥、拔野古等相率叛之”。[3] 卷192《唐纪八• 太宗贞观元年》贞观四年(630)初,唐朝军队平定东突厥汗国。从此,漠北铁勒 诸部摆脱 了东突厥的统治。
还在贞观二年,漠北铁勒诸部奋起反抗东突厥统治之际,唐朝在漠北册封一个薛延陀汗国, 管理漠北铁勒诸部牧民。即“突厥北边诸姓多叛颉利可汗,归薛延陀,共推其俟斤夷男为可 汗。夷男不敢当。上方图颉利,遣击将军乔师望间道赍册书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以 鼓。夷男大喜,遣使入贡。建牙于大漠之[北]郁督军山下,东至,西至西突厥,南 接沙碛,北至俱伦水;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诸部皆属焉。”[3] 卷 192《唐纪八•太宗贞观二年》 东突厥汗国于贞观四年解体后,薛延陀汗国就成为唐朝管 理北疆漠北地域的惟一藩属国2。铁勒诸部牧民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
但是,也有少数铁勒部落度漠内迁。贞观四年(630)三月,思结部四万余人在其酋长率领 下度漠归降。[3] 卷192《唐纪九•太宗贞观四年》 贞观六年(632)十一 月,“契 酋长何力帅部落六千余家诣沙州降,诏处之于甘、凉之间,以何力为左领军将军。”而以 契何力之弟沙门为贺兰州都督府都督,率部落游牧於甘州、凉州。[3] 卷194《唐 纪十•太宗贞观六年》、卷196《唐纪十二》、卷197《唐纪十三》贞观十年(636)春正 月 ,原东突厥拓设——阿史那社尔率众万余家归降,唐太宗委任社尔为左骁卫大将军,“敕处 其部落於灵州之北,留社尔於长安,尚皇妹南阳长公主,典屯兵於苑内。”因阿史那社尔曾 经“建牙於碛北,与欲谷设分统敕勒诸部,居官十年,未尝有所赋敛”。[3] 卷194 《唐纪十•太宗贞观十年》 依此判断:迁居灵州北境的拓设部众应包括一定数量 的铁勒人口。
贞观十五年后,薛延陀贵族频繁攻击漠南地域的突厥诸部,引起北疆的激烈武装冲突和局 势动荡。[3] 卷196《唐纪十二•太宗贞观十五年》唐朝在漠南地区击败薛延陀 武装,并组织指向漠北的 进攻。[3] 卷198《唐纪十四•太宗贞观十九年》 贞观二十年春正月,夏州都督府 都 督乔师望、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等大破薛延陀骑兵。后者“部内骚然矣”,部族间矛盾日 益激化。[3] 卷198《唐纪十四•太宗贞观二十年》所谓“薛延陀多弥可汗 ,性褊急 ,猜忌无恩,废弃父时贵臣,专用己所亲昵,国人不附,多弥多所诛杀,人不自安。”同年 六月,唐朝政府军在李道宗、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契何力等将军指挥下自南向北分道 并进,回纥、仆固、同罗诸部自北而南共攻之,击杀多弥可汗。此役也,政府军追击薛延陀 余寇,“前后斩五千余级,虏男女三万余人”。诸将“各遣使招谕敕勒诸部,其酋长皆喜, 顿首请入朝。……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跌结(按当作 ‘奚结’)、浑、斛薛等十一部各遣使入贡,称‘……奴等各有分地,不从薛延陀去,归命 天子,愿赐哀怜,乞置官司,养育奴等’。”[3] 卷198《唐纪十四•太宗贞观二十 年》 唐太宗于是年八、九月亲赴灵州城(今宁夏吴忠市西侧),接见铁勒诸部代表。 [3] 卷198《唐纪十四•太宗贞观二十年》 由此,掀开了漠北铁勒诸部历史的新纪元 。
2.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铁勒诸部羁縻府州的创建及增置
唐朝中央政府满足漠北铁勒诸部的强烈请求,于贞观二十一年(647)正月正式创建漠北地 域的都督府和州两级行政单位。贞观二十年十二月,漠北铁勒十二部酋长亲赴京师长安城, 朝觐皇帝。唐太宗“赐宴於芳兰殿”,盛情款待各部首领。并命令职能机构对他们在京期间 的生活给予周全的安排,即“命有司厚加给待”《资治通鉴》卷198《唐纪十四》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史 载来到京 师长安城朝觐皇帝的铁勒十二部首领是:回纥俟利发吐迷度、仆骨俟利发歌滥拔延、多滥葛 俟斤末、拔野古俟利发屈利失、同罗俟利发时健啜、思结酋长乌碎,以及浑、斛薛、奚结、 阿跌、契、白诸酋长。。
经过近1月的酝酿、斟酌、查考、定名和协调,唐廷于次年正月作出决定,创建漠北铁勒诸 部所在地域的行政管理实体。即6个都督府级政区、7个州级政区,共计13个行政单位。 依据太宗皇帝的诏令,以回纥部置瀚海都督府、仆骨部置金微都督府、多滥葛部地置燕然都 督府、拔野古部置幽陵都督府、同罗部置龟林都督府、思结部置卢山都督府;以浑部置皋兰 州、斛薛部置高阙州(永徽元年更置稽落州,三年废之) 、奚结部置鸡鹿州、阿跌部置鸡田州、契部置榆溪州、思结别部(阿布思部)置林州、 白部置颜州。诏书同时宣布,“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各赐金银缯帛及锦袍”。漠 北行政区划方案公布伊始,铁勒诸部首领非常高兴,欢呼鹊跃,歌舞於长安街衢。正如史载 “敕勒大喜,捧戴(冠袍)欢呼拜舞,宛转尘中。”为庆贺北疆漠北地域府州两级行政建制 的成立,唐太宗特在天成殿大摆宴席,招待铁勒诸部首领,设十部乐而同庆。并批准诸部酋 长提出的三项建议,其一是“请予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 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其二是“岁贡貂皮以充租赋”。其三是“仍请能属文(之 )人,使为表疏”。随后,逐一得到落实。[4] 卷199下《北狄列传•铁勒》、 卷195《回纥列传》从此,“於是北荒悉平”, “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漠北铁勒诸部生活地带成为唐朝直辖领土 。[3] 卷198《唐纪十四•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此后几年间,漠北地域的羁縻府州续有增设。贞观二十一年(647)八月,骨利干部遣使归 降。唐朝“以骨利干[部]为玄阙州,拜其俟斤为刺史”。骨利干部游牧于瀚海(今贝加 尔湖 )之北,史称:“骨利干於铁勒诸部为最远,昼长夜短,日没后,天色正曛,煮羊脾适热, 日已复出矣。”[3] 卷198《唐纪十四•太宗贞观二十一年》 十月,奴剌 部啜匐俟 友帅其所部万余人内附。贞观二十二年二月,唐廷在结骨部地区建置坚昆都督府,委任结骨 部俟利发失钵屈阿栈为右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以坚昆府隶于燕然都护府。史称:“结骨 自古未通中国,闻铁勒诸部皆服,二月,其俟利发失钵屈阿栈入朝。其国人皆长大,赤发绿 睛,有黑发者以为不祥。……失钵屈阿栈请除一官,‘执笏而归,诚百世之幸’。”[ 3] 卷198《唐纪十四•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与此同时,唐廷又以阿史德时健俟斤部落置 祁连州,隶于营州都督府。[3] 卷198《唐纪十四•太宗贞观二十一年》 是年三月 ,唐廷又析“分瀚海都督(管内)俱罗勃部(亦作掘罗勿部),置烛龙州”。[3]卷 198《唐纪十四•太宗贞观二十一年》贞观二十二年(648)六月,唐廷“以白[别]部 为居延州”。[3] 卷199《唐纪十五•太宗贞观二十二年》贞观二十三年正月,以 拔悉密部落置新黎州,任其吐屯肥罗察为刺史。[3] 卷199《唐纪十五•太宗贞观二 十三年》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九月,安置车鼻可汗余众(葛罗禄)於郁督军山,置 狼山都督府,以统之。[3] 卷199《唐纪十五•高宗永徽元年》先前逃逸的薛延陀 首领率 残部归降 ,唐廷置溪弹州,以安恤之。经过5年多的流窜之后,另一薛延陀残部於永徽三年(652) 六月归降,唐廷“发薛延陀余众渡河,置祁连州以处之”。[4] 卷199下《北狄列传 •铁勒》。
迄永徽三年(652)六月,除薛延陀部的祁连州南迁渡河,隶于灵州都督府;阿史德时健部 的祁连州隶于营州都督府之外;薛延陀部的溪弹州、骨利干部的玄阙州(龙朔中更名余吾州 )、结骨部的坚昆都督府、俱罗勃部的烛龙州、白别部的居延州、拔悉密部的新黎州、车 鼻可汗余众(实为葛逻禄部)的狼山都督府,共有2都督府、5州,均分布在漠北地域。通 前总计,在漠北建置8个都督府、12个州。
此外,贞观六年(632)十一月建置在河西凉州的契部落的贺兰都督府,尚未计入在内 。
3. 燕然都护府的成立及职能
贞观二十一年(647)四月,唐廷在漠南的“古单于台”(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南部狼山山 区)建立燕然都护府,诏命扬州都督府司马李素立,担任燕然都护府都护。燕然都护府的职 掌是“统瀚海等六都督府、皋兰等七州”。史载:李素立出任燕然府都护,对铁勒诸部“抚 以恩信,夷落怀之,共率马牛为献;素立唯受其酒一杯,余悉还之”。因此深受敬重。 [3] 卷198《唐纪十四•太宗贞观二十一年》
随着漠北地域羁縻府州的增置,其统管的府州数量也在增加。迄永徽三年(652)六月, 燕 然都护府下统府州之数增加2都督府、5州,加上其他13个府州,共计8都督府、12州 。
三、 唐前期漠北铁勒诸部
及其府州的移徙
永徽四年以后,铁勒族若干部落随形势的变化而分别度漠南迁,其羁縻行政机构也随 之移徙,甚至自行废止。迄天宝十四年,南迁的铁勒部落主要分布在河东、关内和陇右三道 之境,羁縻府州也主要移入上述三区。
1. 永徽四年至垂拱元年(653—685)的铁勒诸部羁縻府州
永徽四年后的30余年间,碛北地域虽曾出现过短时的动乱,但政治形势基本稳定。[ 3] 卷200《唐纪十六•龙朔元年》 开耀元年(681)七月,……薛延陀各部牧 人相继来 降。唐廷整合薛延陀诸部,建置达浑都督府及管内五州(姑衍州、步讫诺州、溪弹州、鹘州 、低粟州,祁连州可能在是时撤销),安置在“河曲”夏州都督府夏州宁朔县地界。[ 5] 卷43下《地理志七下》
在此还需指出,《旧唐书•地理志》称:贞观“二十年,铁勒归附,於(灵)州界置皋兰州 、高丽、祁连三州,并属灵州都督府。永徽元年,废皋兰等三州。”无论3州的建置之地、 时间和废年,都非史实,不可采信。在薛延陀一支残部建置祁连州,如前所述是在永徽三年 。皋兰州是贞观二十一年建立于漠北浑部居地。至于“高丽州”,未见其他史籍记载,应属 何部不明?当属误载。[4] 卷38《地理志一•灵州大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