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关于20世纪俄国现代化问题的若干思考(1)-历史学
来源:  作者:未知  点击:次  时间:2001-07-1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20世纪的俄国曾经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一个具有千年历史、几百年来维持着世界平衡的大国为什么一下子分裂了呢?它的分裂对它的人民以及整个世界有什么影响呢?对于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回答,存在许多具有政治色彩的解释,但是真相只有一个,并且真相永远是具体的。那么,真相是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明白,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什么是俄国史的中心。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国家的朋友和敌人都曾经认为这个中心是20世纪初的革命,并且如今仍然这样认为。毫无疑问,那场革命在国家的命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这不能说明一切。那是上个世纪的观点,而我们生活在21世纪,必须用另一种方式看待逝去的一百年,不仅要考虑政治因素,而且要考虑文明现象,因为它们决定的不是俄国本身的命运,而是全世界的命运。从这个观点出发看俄国历史的发展变化才会更加全面和客观。
    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实现现代化——由传统的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现在是向后工业社会转变。其余的所有东西,包括战争和革命在内,都不过是原因和结果。我们应该用这种视角来寻找理解20世纪俄国命运的钥匙,尤其是俄国进入20世纪时是一个农业国家,却作为一个工业国家走出20世纪。持续五百多年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使许多西方国家发展相对顺利,但是我们不应该盲目崇拜现代化,因为由于尖锐的斗争,由于争夺能源而进行的流血战争,由于大量的毫无意义的过度消耗,由于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平衡被破坏,现代化给全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据俄国经济学家М. Я. 列麦舍夫的统计,人类80%的社会共同产品消耗得毫无益处,尤其是用于战争目的的消耗。但是,反对这种消耗也毫无意义,因为,这是文明意义的既定事实。我们必须做的只是剥去蒙在现代化观点上的那层意识形态的薄纱,这层薄纱不仅模糊了广泛的社会舆论的思想,而且模糊了苏联和后苏联时代许多学者的思想。

        一

    俄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彼得一世的改革,但是,至19世纪末,俄国改革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先进国家。1913年,美国、德国和英国工业生产规模分别是俄国的14.3、6和4.6倍。[1] (P288)俄国仅有9%的人口从事工业和建筑业,而75%的人口从事农业;在俄国国民收入中29%来自工业和建筑业,而54%来自农业。[2] (P57)按照这个指标,俄国在新的世纪里无法取得成绩。问题不仅在于统计数字,而且在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实质。处于世纪边缘的具有千年历史的俄国农业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危机。尽管19世纪下半期俄国进行了重要的改革,但它的基础仍然是传统的,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国家管理的专制形式、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村社、自然经济色彩浓厚、落后守旧的村社生活方式,一方面阻碍了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个别经济领域资本主义过快的发展速度加剧了社会紧张程度,从而滋生了革命倾向。
    在西欧派和斯拉夫派的争论中更明显地反映出关于俄国发展前途的分歧,在这种条件下这些分歧使选择最佳的发展道路复杂化。他们的争论主要归结为国家的社会政治改造和文化,几乎不涉及技术更新。鉴于此,上个世纪杰出的俄国历史学家В. О. 克留切夫斯基发现,俄国的困难在于其资本主义工业化起步太晚。[3] (P357)这场争论的继续者们——信奉农业(农村)社会主义的民粹主义者没有看到俄国大规模工业发展的特殊前景。后来,民粹主义者在批判西方最初的资本积累和加快发展工业实践的同时,表示支持所谓的自主工业化,即建立在不是降低而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的现代化。他们的反对者——社会民主主义者承认工业化的意义,但首先是从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阶级斗争的视角研究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俄国的专制政权没有阻碍工业的发展,但也没有把它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С. Ю. 维特和Л. А. 斯托雷平的改革基本没有改变业已形成的局面。俄国进入20世纪时,不仅工业落后,而且前途未卜,这就使国家进一步落后于文明世界,文明世界坚决奉行工业化方针并尽种种可能享用工业化的丰硕成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和20世纪初的革命充分证明俄国步入了死胡同。20世纪初的革命首要的目的就是消除革命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专制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村社等等。但是,这场革命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化的任务——建立工业—城市文明、建立公民社会、文化体系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的世俗化、普及教育以及整个文明的重建。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弄清现代化和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够明白,俄国在世界进步的道路上是前进了还是徘徊不前,才能够明白,俄国在世纪末停留在哪里,它将往何处去。
    众所周知,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特别是与欧洲国家不同,俄国在20世纪之前并不知道革命为何物。1905年,俄国开始了革命,但并没有在20世纪末之前完成革命。俄国历史上通常划分出三次革命:1905—1907年革命、二月革命和1917年的十月革命。今天必须更广义地看待这个问题,不仅从事件开始的角度,而且要从事件后果的角度出发。用这种方法可以搞清楚,所有这三次革命都具有相似的特征,这三次革命都没有完成,因此,导致几乎是一个世纪的持续不断的革命进程。[4] [5]

    二

    从对待历史进程的文明方法角度观察,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同时追求两个截然相反的目的。一方面,革命消灭了妨碍现代化转变的封建残余,而另一方面,又遏制了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关系,这样一来,就破坏了这场转变的自然进程。第一种情况是历史的胜利,而第二种情况则是历史的错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把时代的次要矛盾(如阶级斗争)当成了主要矛盾(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苏联试图发动世界革命是对几乎毁灭了俄国的外国武装干涉的一种回应。问题不仅在于西方国家企图把共产主义扼杀在摇篮里,这只是干涉的借口。西方国家主要的目的在于分裂曾经强大的俄罗斯帝国,占有这个国家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条件下实现发达国家现代化所必需的。
    布尔什维克阵营中围绕俄国的发展道路和现代化出现了意见分歧,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现代化问题处于思想斗争的中心,尽管冲突的双方最终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继续在革命的范畴内来思考问题。实际上,争论的焦点问题归结为,如何使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一个工业国家并克服它的落后性,如何稳固新的制度,如何防止外部侵害。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以及在后来的大清洗中,数千名各级党的领导人,数百万没有任何过错的普通党员和无党派公民遭到清洗和迫害。但另一点更为重要,即正确评价20世纪加快国家现代化方针的胜利。尽管这个方针十分残酷,但它客观上符合俄国那个时代的切身利益,并在70多年时间里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人民都为实现这个战略而努力。况且,我们不应该忘记,西方国家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也充满荆棘。我们只要回忆一下英国和法国革命、卢德派运动和许多现代化进程中欧洲历史上的流血事件就足够了。欧洲大陆数百万人前往其他大陆逃难绝非偶然。
    动员型经济是苏联现代化的基础,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经济任务严格服从于政治目的、达到这些目的所采取的极端措施、崇高的理想与粗暴的强迫相结合、经济计划和社会计划的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厚。极端意识形态化在苏联现代化进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国家社会经济落后的条件下,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快速转变需要调动所有的力量,不仅仅是社会的经济力量,还有精神力量。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俄国的现代化是在社会平等和美好未来的旗帜下进行的。
    工业化是俄国现代化的中心,许多文章都谈到了这一点。我不想重复这些文章的内容,我要做的是思考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的作用。在一篇论文的有限篇幅内不可能透彻研究这个过程的所有方面,我试图把苏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现代化的主要标准比较一下。
    建立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复杂的设备和高度熟练的干部。而在饱经世界大战洗劫和革命洗礼的苏联,这一切都不存在。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一样,俄国工业发展的起点是很低的。但是,动员型经济克服了这个困难。由于前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工业生产水平超过1913年相应指标的7.2倍。按照工业总产量,革命前的俄国占世界第五位,占世界工业生产比重的2.6%,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按照工业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它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也达到了13.7%。1937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77.4%都来自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夕,工人和职员占国家人口的17.6%,而在1939年,已经占到50.2%。[6] (P426-427,P199)工业化主要改变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相互关系。在1926年,苏联城市人口占18%,而到了1938年初,城市人口占30%。在1929—1940年间,从事农业经济的人数减少了1960万人,而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的人数增长了890万人。上面列举的是苏联时期统计的数字,很可能不够准确,但能够令人信服地证明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根本改观,说明俄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我们还可以列举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事实来证明这个趋势。在政治领域国家实现了集权化,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世俗化和文字的普及在速度和规模上打破了世界纪录。在1918—1928年期间,获得中等教育、完全和不完全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的人数是73.8万人(平均每年6.7万多人);在1929—1932年期间,获得教育的人数已经是57.7万(平均每年14.4万人);在1933—1937年间,人数是110.9万人(平均每年22.2万人);在1938—1940年间,人数是140.5万人(平均每年46.8万人)。[7] (P98)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完成,所谓的成绩使完成经济大跃进成为可能。在12年内,苏联的经济规模增长了3倍,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是12.2%,工业产品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14.5%。苏联具备了现代化生产技术潜力和科学教育潜力。[8]
    现代化在巩固俄国防御能力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期间具有重大意义。在1937—1940年间,苏联军工产品的增长速度是工业产品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陆军和空军生产的武器弹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武器弹药生产的2.6倍,而在1941—1945年间苏联的军火生产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量的24.5倍。[9] (P411)正是现代化进程使俄国遏制住了法西斯的侵略,对俄国的命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化保证了国家的集权化,恢复了这个伟大强国的历史继承性。甚至苏联的对手和象З. 布热津斯基那样的西方世界的卫道士都承认现代化领域的“斯大林的惊人成就”[10] (P136-139)。
    从上述列举的事实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俄国在世界进步的轨道上沿着现代化道路前进,没有任何理由把俄国和世界进步隔离开来,而现在俄国和国外的一些政治学家们却正在这样做。另一方面,现代化靠高高在上的铁腕指挥,现代化过快的速度有损于这一进程的质量和国家的健康发展。现代化具有赶超的和明显的军事—政治性质,并没有解决古典现代化的许多问题,如建立完全意义的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没有给人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人的自由发展是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没有保证现代化进程的不可逆转;也没有建立自我发展机制。
    现代化成绩的取得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首先是农民。在20世纪20年代末,农民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接近50%。对于工业化的需求来讲,农村是社会主义初级积累的主要来源,而农村的集体化建立了有效和可靠的机制,使资金由农业经济重新流向工业经济。[2] (P51)苏联时期仍然象革命前的俄国那样“饿着肚子出口”。1930年粮食的出口是480万吨,1931年,已经是520万吨。后来,由于实行集体化,这个数字开始急剧下降,1933年是100万吨。[7] (P94)
    集体化和肃清富农阶级是苏联农村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它是以真正的革命的形式进行的,否则就不可能被称为所有制形式的根本更迭。这使我们有理由确信,革命仍然在继续进行,虽然表面上已经完成。集体农庄社员艰难度日,导致农业经济的逐步恶化和人口逐渐减少。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饥荒死人,从事农业经济的人口在1929—1940年期间由5370万人缩减到3410万人,也就是说,几乎缩减了1/3。[8] 所有这一切在20世纪上半期俄国的命运上留下了不可消除的痕迹。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