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俄罗斯社会对待苏联历史的主流态度和限度
上述动态表明:俄罗斯社会各界,从总统到平民,辩证对待苏联历史,尊重历史而非过去全盘否定苏联历史是其主流态度。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特别是红场阅兵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历史、尊重历史:被否定多年的原苏联国歌重又回响在克里姆林宫,印有列宁头像的苏联军旗又高扬在红场上空,身着苏联红军军装,乘坐当年战车的老战士又行进在战斗队列……这恰恰是大阅兵突出“历史”部分的有意安排。的确,尽管俄罗斯社会在对苏联社会制度模式、苏联建设成就及其历史作用、斯大林功过、苏联对外关系等历史问题上评价尺度不尽一致,但社会主流逐渐倾向一个共同点:那种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当政时期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倾向得到根本扭转,取而代之的是重新审视苏联历史的思潮,评价历史更加趋于理性、客观、公正。在当今俄罗斯,多数民众对那些肆意贬低自己祖国历史的言行是不满意的,完全否定苏联历史的种种观点已基本上没有市场。
但也应看到以普京总统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于正确评价苏联历史所显示出的矛盾心理和阶级局限。一方面,为适应人民心理需要和顺应民意、重振大国地位、走适合俄罗斯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道路,普京强调要恢复历史真相,他说过“忽视卫国战争中斯大林的作用是愚蠢的”,“必须承认苏联共产党对赢得战争胜利的巨大作用”这样公正的话;另一方面,当今的俄罗斯社会已然是资本主义制度,普京总统毕竟是资产阶级政治家,他对苏维埃制度总体评价是不高的。特别是为了减少来自西方的压力和攻击,他有意无意迎合西方需要,努力表白自己在意识形态上并未脱离西方阵营。就在庆典日答美国记者问时,普京总统竭力声称“俄罗斯仍然是民主国家”。甚至在庆祝卫国战争胜利大典上,普京也在尽量避免提及斯大林的正面作用,尽量贬低苏共在战争中的作用。普京的言行不可能不影响到俄罗斯社会舆论。一些民意调查机构故意设计挑拨苏共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提问。例如,它们问道:“您认为谁对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做的贡献最大?是苏联人民,还是苏共或者斯大林?”完全回避在反击法西斯的战斗中,苏共和斯大林与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的事实。普京总统5月6日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就笼统地将胜利归功于苏联人民,并对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加以批判。这说明,俄罗斯政府对苏联历史的正确评价也只是有限度的和不彻底的。
三、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在苏联历史评价问题上的分歧
1.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在庆典中表现出他们所谓“忘却苏联罪恶、美化苏联历史”的倾向表示强烈不满。与俄罗斯国内在有关苏联历史问题上的主流态度和做法不同,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官方和媒体采取了与之十分不和谐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态度,认为俄出现重新评价斯大林现象,意味着普京政权开始走向不民主。美国《华尔街杂志》2005年5月6日文章感叹,“共产主义制度的可怕竟然对于当今俄罗斯人的精神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该文攻击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是用2700万人的生命代价换来的,称只要还未对战争胜利的真相和斯大林体制的真正性质做出评价,那么纪念活动就不仅是对胜利的庆祝,而且是赞美苏联体制的宣传活动。芬兰媒体称,普京口口声声说着民主的漂亮词句,但字里行间掩盖不住对苏联的怀念。俄罗斯正走向“实现俄罗斯模式民主”的“普京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05年5月6日文章称,俄罗斯以苏联历史为“荣耀”的心理甚至到了“病态”地步,西方国家应当呼吁普京克服“强制统治”、实现与波罗的海国家边境地区形势正常化、重新开放揭露共产主义暴政真相的历史档案、放弃恢复帝国的返祖幻想。美国《洛杉矶时报》2005年5月5日发表《回归苏联》一文,指责普京美化苏联历史,试图重写俄罗斯历史、重返“过去”。该文攻击苏联型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从来都是“近亲”。称普京作为过去的克格勃特工,从不隐讳自己对苏联的怀念,越来越敢于赞誉斯大林当政的苏联时代,试图证明自己越来越趋于专制独裁的统治方法正确无误,是个危险人物。自称能够洞察普京心扉的布什总统应当注意到普京修正历史的做法,并思考这将会给俄罗斯的未来带来何种后果。(注:Возвращение в ссср)
为表明与俄罗斯在历史问题和价值观念上的分歧、继续在独联体地区推进民主和谋取战略利益,美国总统布什在赴俄参加庆典之际顺访了拉脱维亚和格鲁吉亚,并在莫斯科会见俄民主人士代表。所到之处,布什高调宣扬美式民主、自由,呼吁波罗的海三国向白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传授民主经验;挑拨三国同俄罗斯的关系,称二战胜利预示着西欧国家解放,东欧国家被苏联占领,波罗的海国家则被苏联吞并;称白俄罗斯是“欧洲最后一个独裁政府”,号召白俄罗斯人民推翻卢卡申科政权;称美要帮助俄建立“公民社会”;称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为高加索和中亚国家提供了“民主”范例,在地区甚至是世界范围内都称得上是“自由的灯塔”,等等。上述言行与参加俄罗斯庆典的气氛极不协调。为什么时隔60年,西方国家表现出评价苏联卫国战争历史的浓厚兴趣,难道是突发“思古之幽情”?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意识形态上讲,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它们不愿过多地赞扬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甚至竭力加以贬低;西方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兴起。普京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从本质上讲,他对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没有好感。但出于振兴俄罗斯的需要,他不得不采用前苏联、苏共的一些做法,如强化中央集权、打击寡头。这一系列措施激起西方不满,它们力图把俄罗斯重新绑上西方“自由”、“民主”的战车,其实质是继续弱化甚至肢解俄罗斯。
2.俄罗斯对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歪曲苏联历史、批评俄罗斯政治十分不快。《俄罗斯报》2005年5月7日发表文章指出,俄罗斯与西方在历史问题上观点的不同将来可能导致严重分歧,甚至引发政治上的对峙。主要分歧在于,俄罗斯至今仍坚持1945年在雅尔塔签订的协议,而许多欧洲大国已放弃这些协议,布什想说服俄放弃雅尔塔原则。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关系中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如何评价斯大林和希特勒。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愿意贬低斯大林这个历史人物的作用,认为他为建立俄罗斯强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西方则无法接受对斯大林个人的这种评价,认为两人是一路货色,都是独裁者。文章指出历史问题和美国在后苏联空间推进“民主”等问题成为了当前俄美关系中最尖锐的话题。
前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这方面撰写的文章颇有代表性,他指出一些西方国家贬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功绩,同时将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责任转嫁给苏联,其实质是想将胜利者的花环戴在西方国家的头上。(注:俄新社5月8日电。)
今年2月,布什访俄时普京就表示,俄罗斯不会走回头路, 但“所有现代的民主制度和原则必须适合俄罗斯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此次布什参加庆典之前在拉脱维亚老调重弹,普京则再次予以有力抨击。他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在经历了2000年总统大选之后,没有资格再来给他上民主课。
四、俄罗斯庆祝活动:动向与实质
俄罗斯邀请各有关国家元首参加庆典活动、以及俄罗斯国家在此前后的种种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大型的外交公关活动,而且着眼于教育国民树立新的历史观,客观上对西方长期以来有关二战历史以及斯大林种种歪曲宣传给予了澄清。在冷战时代,苏联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都曾经在历史和现实问题上展开了宣传战。西方试图将苏联历史抹黑,愚弄世界舆论。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后,苏联以及苏联共产党的形象被败坏、丑化到了极点,而苏联国内(包括独立初期的俄罗斯)充斥着反共、反苏的歇斯底里。当时俄罗斯国民对共产主义、斯大林的消极、否定的态度走向了一个极端。正如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科学院院士尤里·波利雅科夫指出:“从1987年—2000年,俄罗斯历史科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3年来,俄罗斯历史科学很多被破坏了,很多被抛弃了,很多被颠倒了。”现在“俄罗斯历史学家重要的任务在于:在利用几代学者积累的学术资料基础上,吸收新的资料,重新思考历史。”(注:尤里·波利雅科夫:《在俄罗斯历史发展转折点时期的十月革命》(Ю.Поляков,“октябрь 1917 года в контексте российской истории”,《россия в хх веке》),载《俄罗斯在20世纪》,莫斯科2002年版,第10页。)
所以,今天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学者、政论家乃至普通民众日益认识到,正是由于斯大林时期工业化的巨大成就,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斯大林尽管犯过错误,但仍然领导苏联红军战胜了强大的德国法西斯。苏联红军的胜利,是斯大林的荣耀,也是俄罗斯民族的荣耀。俄罗斯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说过,历史是针对现实的政治。对于历史问题的重新审视,是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发展道路联系在一起的,曲折地折射出现实中俄罗斯国民的心态。俄罗斯在经历了苏联解体之后,国力迅速衰落,经济萧条,滑入低谷。国民大规模贫困化,失业率升高,社会问题严重。俄罗斯人感到失落和羞辱。苏联已经不存在,而西方对俄罗斯的冷战却并没有结束。一段时期以来,北约东扩、西方对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的一味打压、在车臣等问题上对俄罗斯的无端指责以及在所有前苏联范围内策动“颜色革命”,这些仍然是冷战的手法。可以说,俄罗斯在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国内涌动的重新看待苏联历史、重新评价斯大林的潮流,既是对俄罗斯迅速走向复兴的期盼,同时也是俄罗斯民族感情受到伤害后的反弹。尊重历史并不等于回到过去,但一个国家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遗产,仍是判断这个国家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怀念苏联、重新评价斯大林,这种心态,也许就是俄罗斯国家和民族走向真正复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