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再论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收场(之二)(1)-历史学
来源:  作者:未知  点击:次  时间:2001-07-1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内容提要】中东路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继续对苏强硬,一再放弃和平解决事件的机会,并几度阻挠东北地方当局和平解决的尝试,中苏交涉陷于停顿。苏联遂在边境发起一系列军事进攻,使东北方面损失惨重。在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国内变乱频生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应对乏力,只得放松了对东北方面自谋局部交涉的限制,事件乃以中方接受苏联最初提出的条件而草草收场。

【摘 要 题】民国史研究

【关 键 词】中东路事件/国民政府/张学良/中苏关系

【正 文】
    中方对此理解为苏方有可能同意赎路,南京方面顿时积极起来,21日,外交部电告蒋作宾,“谓局长可由俄方推荐,由理事会委派”,同时宣布依据《中俄协定》内苏方允诺中国赎回中东铁路的条款解决东路问题。(注:《蒋作宾日记》,第83—85页。)26日,德国外长介绍中苏驻德使节见面,苏方同意不必原局长回任,可以另派正副局长,然后开代表会议。28日,中方提出虽同意苏委派局长,但要求先开会议。其目的是:“俄不允我赎路,我即反对变更现状,使理事会不能委派局长。”(注:阎档,13/2088,第2200—2201页。)30日,苏方表示,委任局长与开正式会议须同时举行,如双方同意,可在9月15日或之前开议。蒋作宾以此与原议不符不肯接受,次日在托请德外交部转告苏方此意后,即离开柏林去日内瓦参加国联第十次大会。
    得知苏方的答复与日前传回的条件有异,南京这边的态度也就变了。9月1日,蒋“得苏俄复文”后的反应是,“彼接受余所提之条件,而改易数点,以争体面,亦有关实权者,余决不迁就,令王外长力争之”。但王正廷还在杭州未回,蒋因叹曰:“国有如此要事,乃置若罔闻,遨游忘返,国人之不负责任,比比皆是,此国亡之所以无日也。”(注:蒋档,困勉记卷十二,1929年9月1日条。)9月3日,王正廷将外交部拟定的四点正式答复电告蒋作宾,可能是在日内瓦收电不够顺畅,9月9日,蒋作宾才将此驳复照会苏方,“日昨已照钧部初三日电令对俄修正案答复如下……(二)苏联政府拟将第三条修正,于推荐二字之上加立即二字,本国虽不反对,惟对于新局长立即委派作为共同宣言签字或两国代表开议之先决条件一节不能同意。”(注:《蒋作宾致王正廷》(1929年9月10日),蒋档,革命文献,统一时期,5。)这种态度,苏联自然难于接受。
    8月25日至9月5日,苏军在边境的攻势曾一度停止,这应当与中苏在柏林的交涉似有眉目有关。交涉暂停后,自9月6日起,苏联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军事进攻。张学良一面抵抗,一面急电外交部询问:“近日俄军于绥、满两处猛烈进攻,其意殆不止促进交涉,似有作战决心,业电前方将领竭力撑持……报纸所载俄方已在俄京宣布,局长问题认中国答复为无诚意,是否俄方即藉此实行作战,……请将交涉情形并尊见所及详示一切。”(注:《张学良致王正廷》(1929年9月10日),蒋档,革命文献,统一时期,5。)
    9月10日,蒋复电张学良,态度仍十分强硬:“万急。……各电均悉,暴俄凶险,已电柏林严重交涉,并拟即宣布其破坏和平之罪状。尚望督促前方将士忠勇抗御,以发扬我国威。”(注:《蒋介石致张学良》(1929年9月10日),蒋档,革命文献,统一时期,5。)11日,又电张学良,称:“暴俄狡蛮,不可理喻,如其于五日内再不觉悟,则决提出国际联盟会议,请各国派员来东路实地观察也。”(注:《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6,第467页。)
    按照蒋之提议,9月14日,外交部致电蒋作宾,谓俄人始终不觉悟,限其5日内答复,否则,准备提交国联,听其裁判。德外交部次长劝中方不要提交国联,说这样做“决无良好结果”。18日,蒋作宾收到苏方答复,称中方拒绝立即委派局长,实际上是“不欲以妥协方法解决争执,……此后冲突如再扩大,中国政府应负全责”。21日,蒋作宾致电王正廷,也不赞同提交国联,认为是“害多而利少”。(注:《蒋作宾致王正廷》(1929年9月19、21日),蒋档,革命文献,统一时期,5。)其后,中苏双方你来我往,互相指责,僵持到9月底,苏联政府对南京的拖延战术已失去兴趣,不愿再与国民政府在谈判桌上周旋了。

        三、东北签城下之盟,南京又再生枝节

    10月1日,苏军在满洲里发起新的攻势,11日,又在同江发起进攻,中东路战争进入新的阶段。至10月底止,东北所耗军费,已达2000万元。
    国民政府在外部压力日益加大的同时,又面临着十分尖锐的内部冲突,继9月中旬张发奎在湖北起兵反蒋之后,10月10日,西北军冯玉祥部又大举称兵。蒋介石忙于内战,自知已无暇顾及东北,无奈之下,开始考虑接受苏方的条件以结束冲突。10日,蒋致电何成濬,告知“对俄外交,拟稍让步,不日当可发表”。并致电张学良:“近日边情如何,甚念。如其未继续来攻,则拟决意允其先派局长、恢复事前原状,而后再行谈判。惟彼必要求释放哈领馆被捕之人,是否亦可应允,请兄综核详复,以便进行也。”(注:《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6,第583页;蒋档:自反录,卷六,文电类一,《与张长官学良电》。)蒋这份电报,似还有在征求张学良意见后由中央进行之意,但外交部对此已一筹莫展,面对态度十分强硬的苏方,南京当局的外交游戏无法再玩下去,一面自我掩饰地宣布要终止实际上已被苏方终止了的外交谈判,一面又要东北地方当局去承担原来十分忌讳其与闻的对苏交涉、结束冲突的事务。
    10月19日,蒋介石电张学良,称结束对西北战事既有助于结束对俄冲突,说服张学良借兵助其剿冯,对俄作战则应避实就虚,并主动提出东北可以设法再与俄接洽,算是回报奉张的一点甜头。电称:“近日边情如何,念甚。暴俄知我国内乱,故对我提议与德国斡旋之计,均置不理。且声言概不承认与德国有所接洽云。如此情状,我方求速,而敌方反益延缓,使我前方将士与东北同志困难倍增,此心歉仄,莫可名状。以[中]意度之,西北问题不了,则俄事亦连带延长,不能速了。如在根本上能求军事之进步,以最短时期约三四星期内解决西北,是间接即所以解决俄事也。……鄙意对暴俄之扰乱边境,不必以强力抵御,用彼进则我退,彼退则我进之法以应之。现在惟速用全力在最短期间解决西北,是为要着。但此间攻击潼关,须用重炮,可否由兄处速借重炮若干营,由现有之官兵带来助攻潼关,该关一破,则西北瓦解,不难一鼓荡平。近观俄情,或其有意与东北直接交涉。故对中央再三支吾,如有接洽机会,亦可与相机进行。何如,请酌裁之。”(注:《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6,第620—622页。)但此前信誓旦旦要竭东南之兵力、财力做东北后盾的话就绝口不提了。

    据张学良22日致阎锡山的电报透露,21日,外交部也有一电致张学良,让其设法自了:“太原。阎百帅勋鉴……对俄交涉迭承分神向中央主持,至为感激,昨接外部电告,德国出任调停一层,经苏俄谢绝,中央亦为束手,嘱东北设法自了。俄人早经返国,无从接洽,实已无法进行,言之深为痛心。”(注:阎档,13/2088,第2250页。)
    10月22日,张学良就此电复蒋介石,明显流露出对错过和平交涉最佳时机的憾意和对中央外交决策的失望:“至俄事由东北直接交涉一节,钧虑极为周匝,所惜今昔不同,溯自沿边战祸既兴,交通立行阻绝,不独对方原任谈判之人早以遄返,彼邦无由接洽,即欲以函电传达消息,亦苦无法可通,鄙意此事当初既由中央完全担任,而为时又逾数月之久,彼负有全责之外交当局对于本案应付计画,自必筹之已熟,兹虽小有波折,亦应别图良策,以善其后,若地方则时机业经错过,实无术再事转圜,……尚乞俯鉴愚衷,转催设法速决。”(注:《张学良致蒋介石》(1929年10月22日),蒋档,革命文献,统一时期,5。张复电之日期张友坤等编《张学良年谱》(上,401页)误为9月22日,此据蒋档改过。且从电文内容来看,一是9月22日南京还在将交涉希望寄托在柏林蒋作宾身上,要东北自谋转圜的可能性很小;二是拨重炮营助蒋反冯应是10月中旬以后的事,因冯部的反蒋通电10月10日才发表,蒋才着手反冯战事。)
    25日,蒋复电张学良,一方面泛泛告知,“对俄交涉,外部仍在设法进行中”,一方面则催促张学良,“重炮营如能拨运,尚请从速”。(注:蒋档,革命文献,统一时期,5。)应蒋的一再要求,张在数日后拨出整列军火支援南京,于11月2日运抵徐州,并于当夜转运豫西与冯作战之前线。(注:《豫西各线在激战中》,《申报》1929年11月6日第2张第8版。)
    11月1日,王正廷在上海公开对记者发表谈话,调子大为降低,不再坚持收回中东路,而是说只要能保全中东路一半权力即可,并透露了可能交由地方交涉。实际上是在局面已经难于收拾的情况之下,将难题推给东北:“中俄事件,确有发展趋向。……我方无论直接谈判,或由人调停,或国际仲裁,均无不可。总之,我方于东路有一半权利,苟不逾此范围,即认为有解决可能。”还说“中央与地方,对俄完全协调,毫无参差。果属形式有必要,亦可由中央责成地方全权代表中央办理。”(注:《东方杂志》第27卷第3号,第129页,《时事日志》;《国闻周报》第6卷第44期,《一周大事述评》第3—4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