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炎帝是沿江河拓展农耕的汉族先民首领(1)-历史学
来源:  作者:徐亦亭  点击:次  时间:2001-07-1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管子·轻重篇》:“神农氏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这段记述所反映的是,炎帝神农氏率领汉族先民,在适宜耕作的地区种植五谷。《逸周书·尝麦篇》又说,神农“为耒耜鉏耨,以垦草莽”。这是反映以炎帝为首的汉族先民,创造发明了农业生产工具,以供农耕发展所需。

《周易·系辞下》载录了,炎帝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就说明了,以炎帝为首的汉族先民中的农耕者,随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以定居农耕者的生产和生活需要,随继产生了供社会物品交流和贸易兴盛所需的市场。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又必将推动和促进了汉族先民农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此外,炎帝还“作弦琴”,发明“神农琴”。这反映了炎帝神农氏时期,汉族先民在生产劳动之际,创造音乐,以匡正天下。炎帝神农氏“作蜡祭”,说明汉族先民中的定居农耕者,已有了依据农业生产规律而确定的年节。神农氏“制针灸,作巫方”,尤其是广为流传的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表明了汉族先民在炎帝时,通过生产和生活实践,逐步懂得并掌握了医药和治疗,有力的保障了汉族先民的体质健康。特别是神农“重八卦,为六十四爻”,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推动了古代华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2、炎帝神农氏的拓展农耕

随着炎帝部族的汉族先民农耕生产发展,特别是农耕者对农田的需要,必然导致以炎为首的汉族先民,不断向外寻求新的耕地。于是,炎帝神农氏率农耕者向各地的拓耕,就出现了在古代华夏的传说中,许多地方都有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史迹。

如果从文献记载来看,炎帝率领一支汉族先民从姜水流域出发后,沿江河流域大致的迁涉路线是,“初都陈,后居曲阜”,“崩葬长沙”。这就反映了,以炎帝为首的一支汉族先民,从姜水流域出发,沿着渭水、黄河等大河,向着东方拓展农耕。还有一支以炎帝为首的汉族先民,则是从姜水流域出发,沿着汉水进入长江流域,向东南地区,或者其它方向进行拓耕的。

 炎帝率领汉族先民的一支农耕者,从姜水流域向东沿着大河发展农耕文化。炎帝“初都陈”,陈大约在今河南淮阳和安徽亳县之间,现在淮阳还存有神农井遗址。“后居曲阜”,曲阜在今黄河下游的山东省境内。反映炎帝神农氏之时,汉族先民的农耕文化,已经发展了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华夏文献还记载了炎帝“崩葬长沙”。长沙则已远至长江流域的中国南方地区。历史上秦汉时期所置的长沙郡,辖境包括今湖南和广东、广西北部,这就反映出传说时代,有一支以炎帝为首的汉族先民,已经沿着沟通长江和黄河的水系,拓耕到了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


三、        炎帝和汉族的多元起源


在人类文明史上,汉族先民一直是以独步于时的农耕文化而闻名于世的。然而,从汉族将炎帝和黄帝并列为自己的始祖来看,无可置疑地折射和证明了,传说时代沿江河流域拓展农耕的汉族先民,是在与从游牧或半游牧转入农耕定居的汉族先民,通过在华夏大地上互相碰撞、交融和实现农耕化的途径,同时完成了族体和血系上的交融,才铸成了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古代华夏民族的融合为一体。所以,汉族先民中最早的农耕者首领炎帝,在汉族族体的形成和多元起源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炎帝实际上代表的是汉族先民所经历的一个历史发展时期。对于炎帝所代表的历史发展时期,既可看作是汉族先民最早的农耕阶段,又可看作是汉族先民初始的社会阶段。炎帝所经历的具体时间,在古代华夏文献记述上是大同略微的。

《春秋命历序》记载了炎帝神农氏:“传八世,合为五百二十岁。”《帝王世纪》则云:“炎帝……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合五百三十年。”而《史记·补三皇本记》又提出,炎帝“立一百二十年,崩葬长沙……之子曰柱,亦曰厉山氏,〈礼〉曰:‘厉山氏之有天下,’是也。神农纳奔水氏之女曰听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厘,厘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

炎帝时期的汉族先民所经历的时间大约为五六百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炎帝率领汉族先民不断的拓耕,遂使他们的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炎帝子孙在华夏宜农地区的垦殖滋息,在古代华夏传说中主要反映为,烈山、共工、四岳、台骀等四支炎帝后裔的迁移和分布。〔2〕沿江河流域迁徙拓耕炎帝后裔,在各宜耕地区开垦生息的同时,以自己稳定发展的农耕文化,与当地的原住民,或从游牧、半游牧地区进入宜耕地区的居民互相交融,并且在互相交融彼此汲取过程中,完成古代华夏民放的农耕化。

传说时代以炎帝的代表的、沿江河流域发展农耕文化的汉族先民,也就是在与其他族体发生接触和交融中,实现了汉族多元起源的族体的形成。

1、           炎帝神农氏与古代羌人的渊源关系

炎帝和古代羌人有着密切渊源关系。炎帝神农氏,姜姓,长于姜水,这就兴许意味着,炎帝可能出自古代羌人。因为在古代华夏文献中,姜和羌曾是同为一字,《说文》“姜”释有,“神农处姜水,因以为姓,以女,羊声”。“羌”释有,“西戎,羊种也,从羊儿”。从而,近代学者章炳麟认为:“羌者,姜也。”傅斯年也主张:“地望从人为羌,女子从女为姜。”不过学者们还注意到,姜姓出自西羌,而非西羌就是姜姓。所以,出自西羌的姜姓炎帝,很可能就是古代羌人中,较早进入农耕生产、并且尚处于女系社会的一支先民。[3]

应该指出的是,古代羌人不等同于今天中国的羌族。今天中国的羌族是由古代羌人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羌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古代民族,中国的许多民族都与他们有着渊源关系。古往今来,许多学者认为,姜姓炎帝出自古代羌人中较早进入农耕者,并且成为汉族先民中最早的农耕者。所以,《淮南子·修务训·尝水草》才说,炎帝“乃始教民播五谷”。《商君书·画策》也说:“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这样也就清楚地表明了,炎帝神农氏与古代羌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袭承的渊源关系。

2、           炎帝与黄帝两支汉族先民交融形成炎黄部族

     炎帝与黄帝为首领的两支汉族先民的交融,反映了传说时代汉族先民中农耕者和游牧、半游者的融合。据《帝王世纪》等文献所载,“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母曰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耀郊野,感而生黄帝轩辕”。说明以熊为图腾的黄帝,应是出生于荒野草原的游牧者。他率领族人驾轩辕车随水草迁徙,进入中原后,“轩辕乃修德振兵……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列子·黄帝》也记述道:“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鵰、鵰、鹰、鳶为旗帜。”同样折射出黄帝是挟游牧者强劲之勇,对已在中原开垦农耕的炎帝,实行进攻性交融并且得志的。

   《史记·五帝本纪》言:“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指出了炎帝和黄帝兴衰上的先后列序。其实它也折射出,在世代重农的汉族先民心目里,农耕经济在社会发展中是处于第一位的。但是,游牧业对农业的注入和互相补充,极大的激活并推进了农耕经济。

(4)

    炎帝和黄帝争斗的传说,不仅反映了古代华夏对传说时代游牧、半游者注入农耕者的承认,而且还确认了以炎帝为首的汉族先民中的农耕者,与以黄帝为首的游牧、半游者之间融合后,所形成的炎黄部族才构成了汉族多源起源的主干,从而共同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两位至高无上的始祖。

3、           炎帝与黄帝和蚩尤交融成华夏主体

蚩尤是传说时代汉族先民中又一位声名显赫的始祖。《尚书·吕刑》:“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可见,蚩尤是与炎帝和黄帝抗争失败的英雄。所以就有些学者便误认为,蚩尤是与中原华夏争斗失势后,被逐走南方的少数民族首领。其实,蚩尤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还得探究,蚩尤应该是传说时代汉族先民中狩猎者的首领。[4]

古代华夏文献说蚩尤,“作五兵”,是传说时代汉族先民崇敬的赫赫战神。据载,汉高祖刘邦还曾“祠黄帝、祭蚩尤”。《汉书·封禅书》也有,“一曰天主祠天,二曰地主祠泰山,三曰兵主祠蚩尤”的记载。然而,在古代华夏文献中,蚩尤又被描述为“兽身人语”的形象,例如《述异记》就说蚩尤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不过,通过这些对蚩尤“兽身人语”描述,我们看到的不正是传说时代汉族先民中,“衣兽皮、戴兽皮帽”,进行捕猎的狩猎者形象吗?

《逸周书·尝麦篇》记:“昔天之初,诞作上后,乃设建典,名赤帝,分政之卿,名蚩尤。”在以炎帝为首的农耕者建典中,蚩尤占据“上卿”之位。这段关于汉族先民史前传说的记载,实际上也是反映传说时代,鉴于兽害对农耕的危害,汉族先民的农耕者对狩猎者的重视。“蚩尤乃逐帝,争于逐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中冀”。反映的就是传说时代,兽灾和游猎活动对农耕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由农耕和游牧、半游牧融汇而成的农耕文化,终以稳持凝重又融入了游猎文化。

透过文献所载炎帝联合黄帝“执蚩尤”背后,我们看到的应该是:沿江河流域拓展农耕的炎帝,在与从游牧、半游牧进入定居农耕的黄帝,以及由游猎转入农耕的蚩尤,三支传说时代汉族先民融合之后,终于在奠定博大综渊的华夏农耕文化的同时,融合成了汉族先民的族体主干。反过来说,传说时代汉族先民的族体主干,主要包括了沿江河流域拓展的农耕者,从游牧、半游牧转入定居的农耕者,以及由狩猎过渡步入的农耕者。


参考文献


[1]霍彦儒,郭天祥.炎帝传〔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5.

[2]郭沫若.中国史稿(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09-111.

[3]萧君和,彭年,徐亦亭.中华民族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81.

[4]徐亦亭.蚩尤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狩猎者首领〔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1).70-71.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