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元典章》点校释例(1)-历史学
来源:  作者:洪金富  点击:次  时间:2001-07-1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条文先则谓刘二于至元七年定到未婚妻胡茶哥,次则谓刘二已于至元九年自缢身死,再则谓某路官府于至元十年拟令刘三(注意:非刘二)迎娶其元定妻胡茶哥。然则胡茶哥之定婚夫,究竟为刘二,抑或为刘三?死者为刘二,或者为刘三?初读全文,如堕雾中,竟无头绪。再者,文中数见之阿郭,或谓为胡茶哥之嫂,或谓为刘温(案即刘三)之嫂,前后两阿郭,鄙人初意以为一人,即认为阿郭初嫁为胡茶哥之嫂,夫死之后改嫁刘温之兄刘二,刘二死后为小叔刘温即刘三所收,先后三嫁。惟刘馨珺学棣与党宝海博士两人先后惠告,以为胡茶哥之嫂阿郭为一人,刘温之嫂阿郭为另一人。刘、党两人之赐教,时不同,地亦异,而所持意见,竟不谋而合,诚撼动我心之事也。[5]乃将阿郭之事,参照刘、党高见,推敲再三,以为二君高见与鄙人私意,是非不易断,公婆皆有理,可以并行,以俟高明。兹将彼我两说,说明如下。

请先改正条文内一个错误。案刘二自缢身死日期,引文倒数第五行作至元九年三月十三日,年月日具全,应当可信,而开头第五行作“去年六月内”,应改正作三月。

次说条文内“次男刘二”为“次男刘三”之讹。考本案中胡茶哥定婚夫之名有二。一为官名刘温,此从“刘温先于至元七年问到妻胡茶哥”、“其(刘温)元定妻胡茶哥”、“却令本人(刘温)迎娶胡茶哥为妻”、“若拟刘温亦将胡茶哥求娶为妻”云云可证。另一为小名刘二或刘三。据第五行,为老刘“次男刘二”,但据下文“令小叔刘三……仍将元定妻胡茶哥依理下财求娶为妻”云云,则为刘三。一日刘二,一日刘三,必有一误。又,第五行谓刘二已于去年即至元九年自缢身死,下文更明言刘二自缢身死日期为至元九年三月十三日。据此判断,胡茶哥定婚夫之名,可能为刘三,非刘二,易言之,第五行“次男刘二”疑为“次男刘三”之误。按本文“刘二”凡三见,“刘三”亦三见,假定“次男刘二”无误不改,则虽将下文所见“刘二”与“刘三”作任何组合之更动,本条文仍无法通读.窒碍如故。但若将“次男刘二”改为“次男刘三”,其余五处“刘二”与“刘三”只字不改,则案中诸人关系可以厘清,案情可以明朗。此为原文更动最少,而能解决原文前后矛盾之唯一方法。故私意以为“次男刘二”乃“次男刘三”之讹。

惟其人既为“次男”,则其人不曰“刘二”,而曰“刘三”者,不能无疑虑。然此疑虑,时或可解。《典章》本卷前文《婿死,不回财例》条内,马立次男名马三,非马二:下文《嫂叔年甲争悬,不收》条内,路显次男名路四儿,非路次儿、路二。援彼例此,老刘次男不叫“刘二”而叫“刘三”,完全可能。

老刘次男为刘三,刘三“亲兄”刘二,易言之,刘三长兄为刘二,而又有“刘三长兄刘琮”(倒四行)之说者,盖一就老刘之子二人而言,一合老刘两子及老刘之兄之子即刘琮三人而言。刘琮,末行作刘宗,疑有一误。刘琮、刘二、刘三(刘温)应为堂兄弟,大排行,疑刘琮小名刘大,而刘二、刘三为其堂弟。

刘二自缢身死,弟刘三以小叔身份收继寡嫂阿郭,故曰“有婿刘三已将伊嫂阿郭接续为妻”,又曰:“刘温……一面将亡过亲兄嫂阿郭未及周年收为正妻”,又曰“其妻(案即刻二妻阿郭)……与小叔和同接续成婚”。

刘三收继阿郭,条文先则谓系刘二“二七”期间内,即至元九年三月二十七日之前,但下文谓为至元十年二月二十日。两者明显抵牾。鄙意以为,二七期间内接续为夫妻云云,或谓已行夫妻之实也;至元十年二月二十日和同接续成婚云云,或谓是日始正夫妻之名也。文内有刘温即刘三“将亡过亲兄嫂阿郭未及周年收为正妻”云云。至元九年三月十三日,刘二身死,至元十年二月二十日,阿郭、刘三和同接续成婚,正合“未及周年收为正妻”之语。又,《典章》卷一八《田长宜强收嫂》条有“有小叔田五儿将阿段两手拿住,令伊兄田长宜将阿段收继了当”云云。此处“收继了当”,谓强暴得逞也。《典章》语言,时有超越其字面意义者,不可不察。刘三将伊嫂阿郭“接续为妻”,或谓尚未成婚,而已燕好也。

条文误字暨疑处既已改正疏通如前,前后抵牾应已消除,惟本案始末仍需依时序解说如后。(一)妇人郭氏原嫁胡某,故曰“胡阿郭”。(二)胡阿郭小姑名曰胡茶哥。(三)不记年月,胡阿郭夫亡,改嫁老刘长男刘二,成为刘三之嫂。(四)至元七年二月,刘三与胡茶哥定婚。(五)至元九年三月,刘二卒。弟刘三即刘温将嫂阿郭“接续为妻”。(六)十年二月,刘三将阿郭“收为正妻”。(七)依“叔叔合收嫂嫂”条格,小叔刘三得将寡嫂阿郭收继,但时当刘二丧制中,须“依法断罪听离”;另一方面,若准刘三依条收嫂,并令刘三求娶元定妻,则是有妻再娶,亦须断离。事发到官,地方官“不曾断过如此体例”,故申乞朝廷裁断。因本案涉及户籍登记及婚姻效力问题,属户部事务,故中书省发由户部处理。户部遵奉今上皇帝至元八年发布之圣旨以为最高法律,准刘三收继阿郭,且令刘三求娶元定妻胡茶哥为妻,不受“有妻更娶妻”之法律约束;惟刘三因于胞兄刘二丧制中收继兄嫂阿郭,违反法律,故“从本路量情断遣”;刘三堂兄刘琮亦“从本路量情断遣”,盖因刘三收继阿郭,刘琮或为首倡者,或为主事者之故也。

刘三收继阿郭之记载,鄙人解读如上,不敢自以为是,盖因《典章》编者剪裁原文过甚,诸人关系因而晦涩不明,益以抄者梓者误抄误刻,后人读来更感迷离,难以究诘。举例言之,由“胡阿郭告”云云,据鄙人点读《典章》全文之经验判断,本案原告应为胡阿郭,但胡阿郭为何告官,则本条文字并无一语及之,于是乎吾人仅能衡情设想,以求解答。职是之故,鄙人前述之解读,不能尽获众人之首肯,意中之事也。刘馨琚、党宝海二君质疑鄙人之主张,以为案中阿郭实有两人,一为胡家妇,一为刘家妇,我则以为阿郭先为胡家妇,后为刘家妇,一人而再醮三嫁者也。

按全文中“阿郭”凡六见,首见之“胡阿郭”及次见之“阿郭”,其为同一胡家妇,断无可疑。第三至第六见之“阿郭”,以前后文观之,亦可断定为一人,即原为刘二之妻,后为刘三所收者。此后一阿郭,刘、党二君以为非是胡阿郭,而为另一人,吾人可依元人惯例,姑且呼之曰刘阿郭。假使二君所见为是,则本案案情较之鄙人所述者为简单,即刘二死后丧制中,刘三收继刘阿郭,置其元定妻胡茶哥于不顾,胡阿郭为小姑胡茶哥鸣不平,故赴官告诉也。

惟两阿郭之说虽亦可通,仍有若干疑问。其一、胡茶哥缘何不自行赴官陈告,乃嫂胡阿郭缘何代作不平之鸣?其二、假使果有两阿郭,文中理应设法区别,以免混淆难辨,《典章》编者缘何虑不及此?

鄙人一阿郭之说,要系根据点校《典章》全文所得经验而来。前已言之,元人文书称呼妇人,或在本家姓氏前加一“阿”字,或更加夫姓,如阿陈、洪阿陈、阿林、叶阿林之类。记忆中《典章》所见妇人带“阿”字者,一条之中,或一见,或数见,皆能一一辨别,无混淆之虞。兹篇所论之阿郭,鄙人断定为一人,经验使然者也。此其一。再者,《典章》编者节录胡阿郭之诉词,末句为“有婿刘三已将伊嫂阿郭接续为妻”云云。“有婿”二字,最为紧要,盖胡阿郭已为刘三接续为妻,故称刘三为婿。若此处阿郭为刘阿郭,则胡阿郭诉词中称呼刘三应为“刘二弟刘三”或“弟刘三”或“有弟刘三”之类,岂能称之曰“婿”。此其二。缘此二端,我故断定文中所见阿郭为一人。

惟鄙人之说,亦有懈可击。其一、党君谓,如阿郭为一人,则至元九年三月刘二死前,阿郭已为刘家妇,应称刘阿郭,缘何仍称胡阿郭?其二、刘君谓,如阿郭为一人,则夫婿刘二丧制中,彼与小叔刘三续亲,法所不容,阿郭缘何赴官自暴?

二君之问,诚不易答。思之再三,勉强索得半解以应之,曰:阿郭再嫁刘二,有实而无名,婚姻不成立,故官府文书仍依其前之身份,称之曰胡阿郭。刘二死后,阿郭依从刘二堂兄刘琮之主张,为小叔刘三所收。考当日华北汉族间千余年来几已绝迹之收继婚,因蒙古之统治,又有复燃之势,逮至元八年忽必烈发布“叔叔合收嫂嫂”之圣旨,民间有恃无恐,强行收继者有之,既有妻室又行收继者有之,驯至以为凡是收继,皆属合法(详拙撰《元代的收继婚》)。胡阿郭或者即是持此想法之妇人。彼为刘三收继之后,或因刘三元定妻胡茶哥意欲争回刘三,或因他人拟告阿郭服丧期间成婚,或因吾人不得而知之其他原因,阿郭故而赴官陈告,以保住彼与刘三之收继婚姻,维护一己之利益。观户部之判决,知阿郭得遂所愿,合法为刘三收继,惟刘三仍得依理下财求娶元定妻胡茶哥为妻。胡阿郭与胡茶哥,由姑嫂而娣姒,人伦巨变,时代使然者也。

刘、党二君子所见与鄙人异,《典章》编者、钞者、梓者草率其事使然者欤。

 

[1]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元典章研究班发行,两册,1964、1972年。

[2]  日本东北大学《东洋史论集》第2辑(1986年)、第3辑(1988年)、第4辑(1990年)。

[3]  一册,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4]  1931年刊。

[5]  2004年5月16日,第154次“宋史座谈会”在台湾师范大学举行,由鄙人主讲《漫谈元典章》,馨珺自由发言时,提此意见。同年8月29曰,“蒙元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参观元中都遗址后,返北京车行中,宝海与我讨论及此。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