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是实现民富国强的必由之路(1)-历史学
来源:  作者:赖福东  点击:次  时间:2001-07-1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三、自主创新以全方位、多维度的支撑和渗透,把民富国强落到实处
单纯以经济增长作为衡量标准的民富国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富国强,它仅仅是低水平的。真正意义上具有高水平的国家强盛和人民的富足安康,不但包含物质生活,也必须包含精神生活,社会的稳定、良好的人居环境、受教育程度、人民的健康水平、社会的和谐有序这一系列因数,它们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推崇创新和创造,因为它的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求索创新的过程。为实现民富国强目标呼之欲出的自主创新既是改革开放的延伸,也以全方位、多维度支撑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把真正意义上的民富国强落到实处。
(一)  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支撑、渗透和引领作用
自主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我们把管理创新认为是管理科学技术,因此也可以把它归类为科技自主创新。对于制度创新问题我们把它当作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领域对生产力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相抵触的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在谈改革开放时我们已阐述了它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包括管理创新)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早就作过深刻阐述的。然而,就我国目前而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很低,对国外技术的依靠程度还很高,我们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很少,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为依靠规模的扩张以及靠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就必须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就必须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带动作用,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渗透和支撑作用,因为自主知识产权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通过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脱颖而出,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可以说,自主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和人类财富形成的重要源泉,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在国际竞争中逐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终被边缘化。
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还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才有说话权,才能得到尊重。同时,自主创新可以增强国防实力,在现代战争中不至于被动挨打,捍卫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争取和平的建设和发展环境。
(二)  对人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支撑与渗透作用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使我们的国人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广大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的扩张,追求与自然界不和谐的发展,因为这种发展得不偿失,它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后果,还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对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科技创新作用功不可没。科技创新通过支撑与渗透推动经济社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主要包括发展与绿色过程和环境友好工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全球竞争条件下科学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技术、可使生态环境短期改善的综合治理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可替代能源技术,化解我国能源压力,逐步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的过渡;以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先进工业生物技术、节水技术及相关共性技术,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和提升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巨大系统。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将认知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高科技能使我们系统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系统认识我国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自觉而及时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系统认识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演化调控规律,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资源环境科技能够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生态系统持续管理及环境健康,关注地球系统整体行为及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优先发展环境技术与地表、深层、海洋等资源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技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对我国资源、环境、气候、灾害动态监测预测能力及其与经济、社会互动系统的分析能力。
(三)        对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实现人类健康与文明的支撑和渗透作用
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可以促进全社会形成和激发改革开发的先进文化,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向文化领域的支撑和渗透,也有利于形成激发社会活力的创新文化。科技创新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⑾科技创新活动是最具时代特征的创造活动,创新是科学技术的本质,是衡量科技活动的主要价值标准。科技创新不断产生新发现、新发明、新方法、新知识、新思想、新工具、新手段,不断强化人们的竞争意识,激发人们不断创造、进取,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并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创新活动起辐射和示范作用。科技创新实践不断培养造就充满创造活力的高素质群体,使之成为社会众多领域创新活动的骨干和中坚,使全社会更具创造活力。
其次,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需要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的科学道德,整体和谐的科学观念,需要尊重科学、崇尚理性、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这种生动活泼的创新文化氛围将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无形而持久的力量。改革开放在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往往追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突出,甚至尖锐化的时候,必须进行有效调节,这就需要制度上的创新,要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税收包括宏观调控等。这样,我们的社会就能够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有序,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
再次,科技创新促进人类健康。人民健康水平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人口安全,更没有民富国强。为了上述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大力加强医疗卫生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为控制人口数量、降低出生缺陷率提供有效科技保障;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推进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实现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相结合;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依靠自主创新在以上诸多方面攻克难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将大大提高,富足、和谐、安康才有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⑷、⑸、⑹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370、371、87、86页
⑴、⑵、⑶、⑺、⑼、⑽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370、117、64、377、378 、370 、 117页、
⑻、⑾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3 卷[M].北京:2006年8月第1版,第103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