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改革开放;自主创新;民富国强;必由之路
20多年前开始进行的改革开放是是中国实现民富国强之创举。邓小平同志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从探寻民富国强之路出发,引导和发展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他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⑴的重要论述,使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所认识,也成为20多年以来,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可以认为,改革和开放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在追求社会经济发展、民富国强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摸索出来并且至今为止一直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道路。20多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还在发挥其应有的重大作用,但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不断加剧,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趋势,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这一直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道路之外,还必须走自主创新这又一条民富国强之路。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民富国强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它们既是实现民富国强这一终极目标的强大动力,同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以全方位、多维度、多角度深入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在不断支撑、引领和发展中,实现民富国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终极目标。
一、 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紧密联系,目标一致
邓小平同志十分清楚,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未拨乱反正时刻,主要问题是要解决人们认识上的差距,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解决人们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必须依靠改革开放。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⑵“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抓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⑶ 在 近20几年中,我们党始终“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顽固”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⑷从而使全党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在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作用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以成功的实践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使我国的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已经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迈进。综观2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从摸着石头过河的积极探索,通过大胆的改革与创新,改革开放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强与安康;改革开放有着永不磨灭的作用,是这一时代发展的光辉史诗;改革开放又是这一时代重大的政治事件,它通过改革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存在的弊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运动,唤醒全国各族人民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的热情和决心。在改革开放不断往纵深领域发展的同时,改革所涉及的问题不断地延伸到各个领域,包括政治体制问题、社会和谐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更主要的是世界科技革命及知识经济浪潮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借助一个新的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这是实现民富国强之必须。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发的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⑸1988年,他深刻地概括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全新的命题,准确地阐明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十几年间,邓小平根据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现实国情,一再指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⑹1992年视察南方时他又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系列战略思想,为我们赶上世界科技的发展,迎接2l世纪的挑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在当今世界,自主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是对旧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属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里的改革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也有自主创新的属性;对于管理创新从现代管理科学技术角度来说,现代管理科学技术也属于当代高科技,也可合并为科技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⑻因此,科学的力量也可认为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我们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追求民富国强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又源生了自主创新这一手段和方法。因此,自主创新从追求创造性的角度来讲与改革开放同出一辙,就追求的目标而言又与改革开放殊途同归。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大潮中,为了加快发展,我们当然也必须十分重视实现民富国强的有效方法和锐利武器——自主创新,更大、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 改革开放是实现民富国强目标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实现民富国强目标的强大动力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思想解放运动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了全党的思想解放运动,如果没有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肯定不会有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如果还在继续那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民富国强当然无从谈起。邓小平同志以对民富国强目标的执著追求,确立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意义深远,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农村开始引入的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又从真心实意上拥护和支持改革。
(二)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
中国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从农村到城市,从简单到复杂,每一步的改革成功都无不凝聚着改革者的艰辛和孜孜以求的精神。
为了解决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一大二公”、“吃大锅饭”,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现象,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之后,在城市的改革中引入了商品经济的概念,并逐步开始以商品经济为改革方向,试图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使企业放开经营,这在当时来讲,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接下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变为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下放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包括实行“工效挂钩”、“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以及实行“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三项制度改革。可以说,中国为了探索民富国强,在经济体制领域里的改革就是十分艰辛的,尽管艰辛,但以上这些还并未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确切方向。
改革本身是利益的调整,然而,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⑼这是没有疑义的。直到1992年的邓小平同志南巡,以及党的十四大的胜利召开,我们才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它是改革者敢闯、敢于试验的结果。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是一项全新的改革,它从根本上实现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运用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从根本上找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的方向,而且通过几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也是一条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有利于实现民富国强目标的正确方向。
(三)通过全方位的对外开发,逐步缩小本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联合与竞争不断加剧,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建设,夜郎自大和闭关锁国是不可取的。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改革者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从开办四个经济特区,到沿海、沿边、沿江对外开放再到西部大开发,这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开放,展现出我们对外开放累累硕果,并证实了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完全正确。可以说,对外开放,大力吸收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我国缩短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对于实现民富国强目标当然意义重大。
(四)通过改革的整体推进,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领域内的改革开放,不可能仅仅涉及经济领域,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⑽因此。它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变革。首先,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制建设与之相配套。如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一个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必然要涉及到国家宏观调控,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对市场行为进行有力监管的法律制度,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其次,随着改革的整体推进,在利益调整中,在追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情况下,由此造成贫富悬殊,收入差距拉大,这时候需要我们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崇尚“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观念。第三,改革开放还向中国社会渗透改革开放的先进文化,如“敢为人先”、“爱拼才会赢”、“大胆试验,勇于创新”以及克服闭关锁国,加强与外界交流的理念等等。当然,改革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外国文化中的一些糟粕。但是,我们在吸收的同时认真加以鉴别,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增强抵御和识别能力,我们的改革开放航船总是能够稳步向前,先进文化总是能够战胜落后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是能够得到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