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选拔接班人是康熙帝的最痛(1)-历史学
来源:  作者:徐 彻  点击:次  时间:2001-07-2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东征西讨、南攻北略,初步奠定了中华帝国的辽阔版图。人们认为,康熙帝前无难事。可以说,他心想事成,一路顺风。但是,在选拔接班人的问题上,这位英明的皇帝却碰到了拦路虎。他的决策屡屡造成重大失误。这给他本人以极大的刺激,使他肉体上疼痛、精神上痛苦,即眼下时髦的说法,给他带来的是最痛。

    康熙帝采取的是汉民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汉民族宗法制度的核心,即至高无上的皇位应该由正皇后所生的嫡长子继承。如嫡长子早死,则由嫡长子的嫡长子继承,即皇太孙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太子病故,即由皇太孙继位。如嫡长子无子,则由嫡次子按顺序继承。只有在正皇后无子的情况下,才考虑庶生的长子。如皇帝无子,则依昭穆亲疏的顺序选立继位之人。

    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是一个成功并成熟的继承制度。这个继承制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使人心稳定,政权稳固。它是符合封建社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继承制。

    满族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权位继承制。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金,称汗。他在生前发布谕旨明示,在他死后,他的汗位由八大贝勒共同议定,而不由他本人生前指定。他死后,经八大贝勒的明争暗斗,四贝勒皇太极即汗位,是为清太宗。

    皇太极建立大清,称皇帝。他不幸突然死亡。关于接班人,死前他没有留下片言只语。经过激烈的斗争,皇太极之子6岁的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顺治帝死前立下遗嘱,立8岁的次子玄烨为皇太子,没有立长子福全。原因很简单,因为玄烨出过天花,而福全没有出过。当时天花是不治之绝症。总之,在此之前的满族,没有形成一个规则固定的权位继承制。

    康熙帝是一位深受汉民族文化影响的皇帝。在皇位继承上,他采取了全盘接受的拿来主义。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事业上一帆风顺的康熙帝,在处理皇位继承问题上却显得捉襟见肘,无能为力。最后在皇位的继承上,甚至达到焦头烂额、谈虎色变的程度。

    康熙帝上演了一场对皇太子二立二废的闹剧。

    一立太子。

    康熙帝是有福之人。他先后拥有55个儿女。皇子35人,公主20人。其中长大成人的皇子20人,公主8人。

    康熙帝确立皇太子很早。康熙十四年,他才22岁时,就册立了不满2岁的皇二子胤仍[左为示旁]为皇太子。这么早地册立皇储,是由于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当时三藩之乱正炽,又有朱三太子一说,不免蛊惑人心。为稳定政局,表明决心。因此,诏告天下,正式地册封了皇太子。这个决策,肯定是他和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共同作出的。

    康熙帝册立的皇太子,是清朝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公开册立的皇太子。我强调地说,是公开的。
    当时,康熙帝只有2位皇子,皇长子4岁。但其母尚无封号,地位低微。而皇二子是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因此被定为皇太子,即皇储。康熙帝对皇太子的教育极为重视,亲自安排,亲自抽查。安排国内一流的硕彦大儒为皇太子的老师。皇太子也聪明过人,学啥会啥。经多年的精心培养,皇太子精通汉、满、蒙三种文字,且娴熟骑射之艺。对皇太子的智育教育是成功的。但遗憾的是,康熙帝忽略了皇太子的德育教育,从而酿成了不可收拾的重大隐患。

    没有限制的权力是致命的腐蚀剂。皇太子自2岁起就养尊处优。他是皇帝之下第一人,是未来的皇帝。皇帝老大,太子老二。谁敢管他?所有的人都惧着他,让着他,宠着他。他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扭曲的世界。在他看来,除皇帝外,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奴仆,所有的物都是他的私产。在财货上,他广收贿赂,私用库币;在生活上,他贪得无厌,予取予求;在待人上。他野蛮凶狠,肆恶虐众。他视人如同牲畜,可以任意打骂凌辱。即使贵如王公大臣,他也不当一回事,照打不误。甚至毒打过平郡王纳尔赛、贝勒海普、公普奇等王公贵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熏染,皇太子逐渐由一个纯真的童稚蜕变成了一个畸形的怪人。有点像个冷血动物。

    对于关心爱护他的父皇康熙帝,他也没有表现出些许应有的子对父的回报之情。康熙帝给过他表现的绝佳机会,但他竟然毫无察觉。这只能说明他已经形成了完全以自己为中心的怪僻的个性。康熙二十九年,37岁的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因患病滞留在塞北行宫。他十分想念17岁的皇太子,于是召其前来行宫。不料,从京中赶来的皇太子对病中的皇父毫无关切体恤之情,神态冷漠,行同路人。这使热望中的康熙帝非常失望,康熙帝立即命其回京。康熙帝不知道,皇太子非常厌恶在皇父身边,因为这里没有他所要的个人自由。回到他的小天地,他就有了绝对的自由了。管你生病不生病。他只关心他自己。这件事,使康熙帝受到了深深的刺激。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